皇帝,我相信你了。看来,大人都会骗人,我小时候听大人说,皇帝有四张脸,天下万物,没有什么能逃过他的眼睛。”
原来是这么回事,在后面站着的缨络大大舒了一口气。
“父皇,民间传说有一定道理。《孙子兵法》中说,黄帝曾经四面受敌,南伐赤帝、东伐青帝、北伐黑帝、西伐白帝。于是就形成了红、青、黑、白四张脸。”赵桓继续解释道。
“好好的经书,传到民间,就变味了。宗舒,你看看联,有四张脸吗?那不就成怪物了?”
徽宗说完,哈哈一笑。
朝堂上顿时响起一阵大笑。皇帝都笑了,大臣们跟着笑,总没错吧。
这个文盲在朝堂上这么一搅,让大殿里的空气都活了起来。
“宗舒,你听好了。国师乃国之重器,非大才不可担当。雕虫小技,魔术杂技,养家糊口并无不可,而用于之国家,并无大用。国师之为之师,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甚而至于推测命数国运……”
徽宗尽量用宗舒能听得懂的方式讲话,居然还磕磕绊绊的。
宗舒当然听懂了,说他胜利的方式,都是雕虫小技,不值一提。
这皇帝偏心眼啊,难道林灵素玩火,就不是雕虫小技了?这分明是想替林灵素掰回一局,继续让他当国师嘛。
看宗舒一脸不服气的样子,徽宗说道:“我看,你们就比一比堪舆之术吧。”
“林大国师,你好厉害呀,怎么比堪舆之术?看宅子风水,还是看地脉走向?”宗舒笑道。
童贯站前一步公布了比试规则:一个月内,找出新的石炭。如果没有把握,可以退出。
很显然,退出这个选项,是徽宗专门为宗舒准备的。
殿中人已经明白了,皇帝这就是一石二鸟啊。
第一只小鸟:让宗舒自动认输,让林灵素保住国师之位。
第二只小鸟:敲打敲打林灵素,顺便让他找出新的石炭资源。
如果林灵素一个月内也找不到新的石炭资源,那么就和宗舒打成了平手。国师这名头能不能保得住,就看徽宗的心情了。
林灵素势必全力以赴去寻找石炭。因为,现在朝廷遇到了一个巨大的现实问题:燃料缺乏。
其实,宗舒反而成了徽宗手中的一枚棋子,逼着林灵素去做事。
如果不是宗舒,林灵素不会这么上心找石炭,如果找个一年半载的,京城老百姓都冻死了。
童贯专门去了宗舒家,暗示了宗义,让宗舒输掉比试。这小子应该知道利害了。
“宗舒,你是继续比试呢,还是退出?”童贯感觉问这话,纯粹是例行公事。
“退出,”宗舒的话毫不意外,童贯正想给林灵素交待呢,宗舒又说道:“退出不是我的风格。”
不退出?宗舒这小子居然不退出!
“我宗舒,绝不放水,奉陪到底。”宗舒的语气十分坚决。
016 怎么能没有彩头
这小子居然不退出?他要和林灵素比试到底?
因为这场比试是徽宗定的,所以引起了朝中大小官员的关注。
本以为今天只是走个过场而已,没料到宗家这小子,没有按照套路来,要正经八百地与国师比试。
童贯的脸涨成了猪肝色。作为太监,童贯自认为没人更比他了解皇帝的心思,于是主动来到宗家交待了注意事项。
谁知道,宗舒不退出!
这点小事都没办好,以后徽宗还怎么看自己?!
有人气愤,自然就有人开心。特别是与童贯不对付的少数官员,这下有好戏看了。
童贯刚想斥责,却说不出话来。因为他找不出任何斥责的理由。
宗舒不退出,有错吗?他今天宣布的就是,你可以比试,也可以选择退出。
宗舒选择第一个,完全没有错!
这时不少人想起来,宗舒昨天到王家赌坊下了注,用二十万两赌他自己赢。
当时大家都认为,宗家这是在向蔡京示好。
不过,这家伙哪儿来的自信?
林灵素的堪舆之术,这是朝堂上上下下都认可的。
找石炭,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比如山川的走向、地层的特点等等。
林灵素过去曾经成功地在应天府找出了石炭,就是因为他走的地方多。
而宗舒根本没有走出过汴梁城,一个月内找到石炭?根本不可能嘛。
面对这么多的官员,徽宗也不可能斥责宗舒。
“宗舒,你能在一个月之内能找到石炭?”徽宗问道。
“陛下,不要说一个月,如果条件具备,我七天之内找到新的石炭。”宗舒答道。
七天之内?找到石炭?这玩笑开大了吧?
七天之内你能走多远?京城附近如果有石炭,恐怕早就找到了,还要等到你宗舒来?
童贯终于找到发泄的理由了,“来人,将此人,鞭四十,赶出殿外。”
“太尉大人,陛下都没发话呢,你在这里叽叽歪歪?我为朝廷找石炭,有什么错?”
宗舒立马转向徽宗:“陛下,我是大宋好青年,一心一意找石炭,管他国师不国师,与我根本不相干!”
宗舒摆一副为国为民、不图虚名、正气凛然的样子,继续说道:
“陛下您心怀天下、心系苍生,时时刻刻牵挂着普通百姓的冷暖,草民我早就听说了,感动得我流泪不止,稀里哗啦的。因此,我要倾我所学、尽我所能,七天之内找到石炭!”
这小子不是有毛病吗?这几句话倒是说得清楚明白。
只是,把文词与俚语掺杂起来,显得十分滑稽,不过,听起来很新鲜。
听到这话,徽宗马上高兴起来,这是来自底层的声音啊,这种声音才是最真实的。
这么说,朕在百姓心中,还是个明君?
刚才这小子说,只是为了找到石炭,为朝廷分忧,并不是为了国师之名,难得有这份心啊。
现在,对于徽宗来讲,最紧迫、最棘手的问题是解决燃料问题。
对于这一点,宗舒也非常清楚。
从宋太宗雍熙二年持续到南宋光宗绍熙三年,是历史上第三个小冰河期。
在此期间,江淮一带漫天冰雪的奇寒景象再度出现,长安、洛阳一带的柑橘等果树全部冻死。
淮河流域、江南、长江下游和太湖在冬天都能完全结冰,车马可以在结冰的河面上通过。
淮河以北各路的官道两边基本没什么树了,都让人砍了,当柴火烧。
京城附近原来有很多柳树,也都被人砍掉了,甚至地上的灌木、荒草也都被老百姓弄走了。
官宦人家和大户都派出了家丁,到各个路口拦截,从各县送过来的木炭还没到京城就已经卖掉了。
应天府的石炭产量逐渐减少,并不是快挖空了,而是越挖越深,出炭的难度增大了。
“宗舒,朕信你一回。如果找到石炭,重重有赏。”
徽宗想起了校场比试的场景,这小子莫非有什么特别际遇,学会了堪舆之术?
“陛下,等等,我还有个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