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你表扬的?
不过,最后一句是什么意思?这厮经常冒出一些莫名其妙的词来,仔细一琢磨,还真贴切。
不仅是徽宗,其他人也都不笨,想到了其中的决窍。
暖阁原封不动地搬到南方去,只是不用再烧水了,直接通上凉水。
凉水在地下循环往复,岂不是把整个房间的温度都降下来了?而且,不用烧石炭,成本也会大大下降。
本来一个不可能的事情,经宗舒的脑袋一想,不可能就变成了可能!
“陛下,还有一点。在南方建暖阁,成本一点也不低。想要有好的效果,最好把瓷管安到房顶和四壁。这样一来,外面的蓄水池就得抬升高度。”
宗舒给徽宗讲解着这些,主要也是给大家特别是林灵素听的,引导树立科技意识,必须时时讲、处处抓。
“为什么北方的暖阁不用在墙上加瓷管呢?这是因为自然界中的一种现象:热胀冷缩。热空气比较轻,是往上走的。地上热,全屋都热。”
“冷空气会压缩,比较重,是往下走的,只要是屋顶凉,全屋都凉。”
林灵素听着,马上拿出削尖的炭笔给记下来。
宗舒经常会冒出一些“金句”,时不时地讲出几个科学道理。
林灵素就养成了一种习惯,随时用笔把宗舒讲的记下来。
宗舒讲的这些话,往往会让林灵素茅塞顿开。
林灵素现在基本上抛弃了毛笔,和宗舒出去逛,不可能再带着文房四宝。
如果宗舒有什么新点子,你磨墨都得半天,还记录个毛!
徽宗不禁暗叹,想当初国师林灵素也是十分清高的人物,现在对宗舒俯首贴耳,比书童还书童,比徒弟还徒弟!
以前徽宗也不少和林灵素接触,也没有见他拿出本子把他的话记录下来。
“宗舒,暖阁到了南方,就不能称之为暖阁了,应该叫凉阁。”徽宗说道。
宗舒适时送上了一顶高帽:“陛下,神人也!暖阁变凉阁,一字之师,不,现在是两字之师了!改得妙,改得巧。”
“陛下,如果我没记错,陛下改的这个名字,应该出自唐朝韦应物的诗作:郡中有方塘,凉阁对红蕖。”
徽宗只是随口说出“凉阁”二字,哪知道宗舒居然能给他找到凉阁的出处。
这厮说他文盲吧,他偏偏做得一手好词,说他不是文盲吧,连个毛笔字都写不好。
韦应物的这句诗很偏,徽宗今天也是第一次听说。
既然宗舒当众这么捧他了,徽宗自然也不好点破,模糊地嗯了一声,再稍微点了点头。
宗义此时的心里,已经是翻江倒海,震惊不已。儿子又为宗家找到了一条发财的路子。
不是找到了路子,而是把原来的路子整整拓宽了两倍!
同样都是水,都在瓷管里循环,南方、北方的用途却大不一样。
不用说,凉阁一定会在南方迅速推广开来。宗家就坐着收银子!
暖阁、凉阁的技术并不复杂,最不好弄的就是密封胶的配方。
掌握住这个配方,宗家就可以垄断整个大宋暖阁和凉阁的生意。
根据汴梁的经验,凉阁一到南方推广开,最紧要的事情就是收购其他瓷器作坊,包括场地和设备。
“陛下,作为学生,我将为皇宫免费制造十个凉阁,至于其他的王爷、大臣们,还是老规矩,按暖阁的梯次定价政策。”
先让皇家用上凉阁,那么整个天下就会知道凉阁的功效。用皇家作代言人,是最省事、最高效的广告方式。
这句话一说,宗义差点喜晕过去。
凉阁在南方能用,在北方不是同样也能用吗?
北方的夏天,照样热得要死人。
这年头,条件好一点的,只有躺在树荫下,吃着凉寒瓜,仆人们在一边扇风。
夏天也有冰块,但是太难得了。就是皇家,因为经济条件紧张,也不允许夏天用冰块了。
在北方的暖阁,一到夏天,就可以换成凉水。
依宗舒刚才所讲,凉空气比较重,不会往上升。就算是把暖阁的水换成凉水循环,顶多地板是凉的,上面还是热呀。
怎么办,只能在暖阁的顶部,再加上瓷管。夏天就用凉水在上面循环,冬天就用热水在下面循环。
靠着水阁,宗家又可以在京城再狂赚一通!
宗义想到了,其他人也都想到了。
宗舒的脑子真不知道是怎么长的,随随便便的一个主意,就能赚翻!
这时徽宗突然想起宗舒那天在太后的房间里,猛批赵楷的事情。
当时,徽宗和赵楷一样,也说宗舒搞的这些东西是“奇技淫巧”。
现在一看,过去自己的观点还真是有失偏颇。宗舒所讲的什么“科技”,作用还是很大的。
奇技淫巧这个词,以后是不能用了。
宗舒笑吟吟地转向御史中丞:“这位大人,我的暖阁,噢,是凉阁,能不能推广到南方去?”
御史中丞转了转眼珠子:“宗少爷,凉阁,不仅能推广到南方,在全国各地都能推广。我输得心服口服。”
嘿嘿,跟本少爷,打赌,你们谁能赢?
“大人,你输了,以后,就把姓倒过来吧。哈哈。”宗舒大笑道。
哈哈哈,除了宗义和乔管家,其他所有人跟着宗舒都大笑起来。
这有什么可笑的?宗舒莫名其妙地看看四周。
御史中丞笑得眼泪都出来了,终于止住了笑:“宗少爷,我…姓…王!”
114 我给徽宗戴绿帽
御史中丞姓王?不管上下倒、还是左右倒,都还是姓王!
被套路了!
宗舒一脸郁闷地坐下。
姜还是老的辣,让你小子长长记性,徽宗此时心情极佳。
众人是第一次见到宗舒吃瘪,不由得都乐了。
呃,哈哈,宗舒晒然一笑:“王大人,您是不带银水吧,我以为是水汪汪、汪汪叫的汪呢。”
“噢——这么说来,你和王黼,是一个王吧。”
王吧,王八?宗舒这厮立马又还击了,还真是个不愿吃亏的主!
北宋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记载:“王建少时无赖,以屠牛盗驴贩私盗为事,里人谓之贼王八。”
从此,“王八”、“王八蛋”,“王八羔子”等骂人的话被演化出来。
御史中丞的神色尴尬起来。
“宗舒,不得无礼,这位正是御史中丞王黼。”徽宗忍住了笑,肚里的肠子就差点打结了。
真的是王黼!
这厮正是“北宋六贼”之一。因为曾经帮助蔡京恢复宰相之位,被火速提拔为御史中丞。
王黼才智出众但无学识,善于巧言献媚,口才极好。
金人攻打汴京之时,王黼不等诏令,私自带着妻儿逃跑。
赵桓继位后,李纲要求处理王黼,此事交由开封尹聂山处理。
聂山与王黼有宿怨,就派人将其杀死。
看看围绕在徽宗身边的都是些什么鸟人!
看来,以后得多进宫,多见徽宗!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徽宗被这些人围的时间长了,那就昏上加昏。
只有把陈过庭、李纲、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