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95 章(1 / 1)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 叫天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间舆情,还是倾向于第一种处置。如果朕同意了第一种处置的话,这孔家就等于没有打倒。而如果朕准了第二种处置的话,恐怕舆情不平!先生以为,该如何处之?”

之前他和张明伟达成的一致意见是,儒学可以有,但是孔家必须打倒!

因此,要按着崇祯皇帝的本意来说,他肯定是选择第二种,直接干掉就好了。但是,身为皇帝,也不可能一意孤行,要综合考虑才行。

张明伟听了一笑道:“之所以有这种情况,是因为孔家的影响经过这么多年,早已根深蒂固,要想轻松改变这种局面,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不过陛下也不用过多在意,再稍等一段时间,这案子拖得越久,就越能打破千年以来的影响。”

说到这里,他又一笑道:“《明报》那边,我再找几个有份量的人来点评,继续讨论这孔家的这些破事。等到真正剥去了孔家身上的那层外衣,便是陛下可以下旨定案的时候了。”

崇祯皇帝一听,当即哈哈一笑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朕就先让他们再审着好了!”

说完了这个事情,他忽然话锋一转道:“先生,如今朕的女儿已经十五,要不,就定下婚期如何?”

朱媺娖一起陪同张明伟进宫了,不过没跟着来一起议事,而是去见她母后了。

这时候,冷不丁地听到崇祯皇帝这么一问,张明伟一时都没跟上思路。

回过神来后,他看到在场的人中,就只有王承恩一个人在,便对崇祯皇帝实话实说道:“陛下,在我那个时代,十五岁的年龄,还是在上学读书的年龄。这种思想认知,是刻在我的骨子里的。订婚可以,结婚的话,感觉太小了。”

“这样啊!”崇祯皇帝听了,并没有强求。反正张明伟这个女婿,是不可能跑掉的。

并且,他也有顾虑。

如今建虏未灭,西南未平。特别是辽东建虏这边,如果换了别人挂帅。崇祯皇帝是真有点担心,万一又打败仗,把大好局面葬送了怎么办?

而张明伟领兵南征北战,已经有战绩证明了,他来领兵光复辽东,那是最稳妥的人选。

而大明朝的惯例,娶了公主的驸马,那只能有闲职,而不能掌握实权。

虽然他可以强行破例,但是,御史言官的奏章,绝对免不了要啰嗦。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便笑着说道:“那好,就依先生的,这个事情反正也不急,就再等两年好了。”

说完之后,他从桌子上拿起一份奏章,让王承恩转给张明伟,同时说道:“这是石柱宣慰使马祥麟的请战奏章,要求调去辽东打建虏,先生怎么看?”

张明伟听了,倒也没有多少考虑,当即笑着说道:“陛下,我大明步军之中,白杆军的军纪算是一等一的。调他们去打建虏,该是可以。如果再给他们换装,战力更能提升不少。”

474 年纪轻轻的,你想啥啊?

大明接下来的事情中,最重要的事情,自然是辽东建虏的事情了。至少对于崇祯皇帝来说,就是这样。

不过建虏的强大,也是毋庸置疑的。

没错,之前确实对虏战事中,已经取得了两次大捷。

一次是李来亨偷袭辽东腹地,一度攻下了海州城和鞍山驿堡,杀伤了大量鞑子;

第二次是皮岛海战,一举把建虏水师给灭了,从此以后,制海权又全部掌握在大明手中。

但是,虽然有这么两次大捷,可和建虏最为强大的陆军,始终没有正面交战过。

而自从建虏崛起之后,和建虏的正面交战,一直以来,都是大明惨败!

最好的一次,也是浑河血战,由戚家军和白杆军联手,杀伤了大量建虏,但是,最终的结果,也是明军败了。

因此,如果在对虏战事中,能提高胜率的事情,崇祯皇帝当然是非常关注的。

此时一听张明伟的话,便连忙问道:“如何换装?”

“兵仗局中燧发枪的打造,在将近两年的时间内,已经有不少了。”张明伟听了,便马上回答道:“之前的时候,已经给骑军换装了一批,把骑军中的火绳枪换成了燧发枪。步军中,原本的京营是有换成燧发枪的,但是,京营如今在西南边陲作战,还不宜调回来。”

说到这里,顿了顿之后,他便又对崇祯皇帝说道:“因此,我的想法,就是把兵仗局内积存的燧发枪给白杆军换装,提高他们的战斗力。”

基于崇祯皇帝并不明白军事上的细节,张明伟索性就详细说明道:“事实上,燧发枪手,最重要的并不是准头,而是以铅弹的覆盖来杀伤敌人。而白杆军的特点就是军纪严明,长枪结阵杀敌,刚好和燧发枪阵有共同之处。因此,如果给白杆军配备燧发枪,训练个把月,熟练了燧发枪的发射,他们又都是上过战阵,见过血的,远比一般军队的战力提升要高。再加上我们新得的几万骑军……”

说到这里,他忽然一笑道:“陛下,在最初给建虏挖的坑,我觉得可以去填了!”

崇祯皇帝对于这话,有点没法理解,总之是知道,反正对大明是好事,便连忙问道:“什么坑?”

“陛下还记得么?”张明伟脸上带着笑对他说道,“宁远城不是我们主动放弃的么?”

“嗯!”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有点明白他的意思,便问道:“先生的意思,是要打宁远城?虽然朝廷突然多了两万骑军,这是建虏没有想到的。但是,宁远是最前线,建虏想必也是重兵把守,城池又坚固,并不好打吧?时间一长,消息传出,建虏援军必至。就目前来说,我们的粮草不足,还不足以支撑连续的大战!”

这个时候的军队打仗,真得是后勤限制。其实不止这时候了,就是之前,明军有很多时候,也都是败于后勤方面。

为此,崇祯皇帝对这一块就比较敏感。

张明伟一听,当即一笑道:“当初放弃宁远城的时候,我就有让阎应元在宁远城防上做手脚。如今我们重兵集结,出乎建虏的意料之外。如果野战能赢,打下宁远的问题不大。并且只是打宁远的话,我们后勤输送距离也不远,路上消耗的物资也不会多。我觉得,这个宁远战役可以有!”

说到这里,他略微一想,便又补充说道:“对付建虏,我们不指望一次就光复整个辽东,就这么一座城,一座城地和建虏去耗,哪怕每一次战事都是两败俱伤,建虏也损失不起。更何况,如今的我们,已经不是以前那般了,就算建虏想要和我们来个两败俱伤,那也未必能如愿!”

崇祯皇帝听了,不由得大喜,这真是太好了!

他当即对张明伟说道:“先生既然已经对辽东战局已经有所盘算,那就要拜托先生了。”

张明伟一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