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27 章(1 / 1)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 叫天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获得自己的一些见解什么的。这么一来,《明报》便能在读书人中更快普及了。

事实上,张明伟其实并不受读书人待见。

虽然他是兴国公,如今的权势滔天。但是,要说愤青的,可能会不服张明伟的,不会是朝堂上的官员,而是还在读书的那些小年轻。

张明伟对士绅阶层其实并不友好,包括他倡导的开封、湖广、蜀地的清丈土地,清查隐户,设立屯田军等等。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动了士绅的利益。

不过他的权势滔天,没法直接反抗。但是,张明伟在他们这一阶层的口碑,却是不可能会好的。

而能读书的,基本上都是这一士绅阶层的。

开明之士有没有?

绝对有!

比如方以智、黄宗羲等人便是!

但是,大部分读书人,其实都是普通人,自家的利益可能受损,当然就不会对张明伟有好感。

当然了,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并不了解张明伟。

这个时代,资讯远没有后世发达。消息的传播,更多的是口口相传。有人刻意歪曲一下,张明伟的形象便能黑上一分。

其实,哪怕到了后世,这消息的传播也是非常重要的。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米国的总统选举,为什么要花费那么多的钱?

就是因为哪怕后世那么发达的资讯,可要让全国百姓都能了解总统候选人的主张和想法,就必须花大力气去推广才行。

换成大明这个时代,就更是如此了,绝非空口白话一句话,舆论就已经掌握在手里了。

如今因为陈圆圆的出身关系,让扬州的头牌便有了榜样。

私下凑钱,或许可以托庇在兴国公的麾下,将来人老珠黄的一天,都还能有份收入。并且只要兴国公不倒,也不用担心《明报》扬州分社被豪强吞并,或者说,都不用担心那些妈妈们染指,因此,她们便私下串联,有了这个事情。

虽然张明伟并不清楚细节,可他考虑着这个事情,也能猜出个七七八八。

他在想着的时候,张煌言看他不说话,心中就有点慌了。

本来向兴国公提及这事,也是考虑到《明报》其实是兴国公的产业,和兴国公有关,因此就大着胆子说了。

但是,堂堂兴国公,还有坤兴公主陪同的,又岂会和扬州风月人物有关联?

就身份摆在那里,肯定是会有顾忌的吧!

哪怕是头牌相邀,那又怎么样?在兴国公眼里,肯定是什么都不是!

至于能为兴国公赚钱?

那更是笑话了!

兴国公要当心没钱的话,会捐献几个聚宝盘?

就《明报》扬州分社可能赚得那点点钱,兴国公估计连看一眼的兴趣都没有!

这么想着,张煌言是越想越后悔提这事了,连忙开口向张明伟说道:“是下官孟浪了,此等非分之请,本就不该向国公提及!”

边上的朱媺娖,一直保持着微笑的脸,并不开口,只是看着他们俩。

张明伟听到张煌言的话,回过神来,当即微笑着说道:“你去转告她们,明天我会去的。”

“好的,下官回头就训……”张煌言以为兴国公定然是不去的,因此下意识地回答,突然之间,他就回过神来,顿时有点傻眼道,“国公的意思是……是去?”

“去!”张明伟听了点点头,正色说道,“她们既然不顾身份上的差距,找了你这边的关系找上门来,肯定是有什么困难的。要不然,我相信她们不会多此一举!既然如此,我便要去看看,她们到底会有什么困难!”

说起来,其实张明伟自己并不是像外人想象的那样有钱,甚至可以说,他自己并没有多少钱!

而且,这个时候,他的心思也不在这方面。而《明报》的扩张,其实是很费钱的。因此,在这前期的时候,开《明报》分社,就是给一份样板到各地,比如扬州。然后由扬州这边的分社进行刊印售卖,收入所得进行提成。这种模式,就是最省心得扩张模式了。

之前一直在南征北战,如今既然路过扬州,又刚好扬州分社要开张,他自然是要去看看情况的。

张煌言听了他的话,还是有点犹豫了,便提醒张明伟道:“国公,这……这会不会有……有损您的名声?”

他就差没说,公主还在身边呢!

张明伟听了,当即呵呵一笑,也没看朱媺娖,就对张煌言说道:“我需要在乎名声么?只要做事堂堂正正,何虑他人去说!”

一听这话,边上的朱媺娖便露出了笑容,那眼睛都成了月牙湾了。很显然,她对这句话很欣赏。

而张煌言听了,在稍微一愣之后,便面露惭愧之色,就没有再多言,这个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张明伟自然也问了他有关盐政上的事情,有军队在看着场子,还有近在应天府的太子给他撑腰,基本上也没什么大麻烦。

于是,在谈论了很久之后,天色已到傍晚之时,张煌言才辞别而去。

等到第二天的时候,张明伟看看时辰差不多了,便准备出发去听他的专场演唱会。因为那些曲子,基本上都是他写的。

临走之时,发现朱媺娖没跟上,便笑着说道:“走了,一起去看看。”

423 钱谦益(为南粤剑神万赏加更)

朱媺娖一听,嫣然一笑,也不废话,就跟上他一起走了。

张明伟见此,心中不由得好笑:敢情刚才是在等他这句话的吧?

………………

扬州府西大街的街角这边,算是城中比较安静的一处地方了。换句话就是说,这里并不繁华,租金也就会低不少。

有一处店铺门面,挂着引人注目的红灯笼。门口的横匾,挂着一块红布,有一根细绳牵着,应该是一拉就能把红布拉下来,露出店铺名的。

一大早地,在店门口这边,便有两个伙计喜气洋洋地抬了一块牌子出来,就竖在店门口。上面写着“新店开张,扬州大家献曲开业”!

应该是时间还比较早的原因,街道上都还没人,两个伙计便聊了起来。

“真是难得机会,竟然能听到这么多东家唱曲。要换了平时,我们哪有这个福分!”

“那可不,特别是大东家,人家都是在应天府的,这次过来扬州的时候,刚好遇到这事,被她姐妹一说,竟然成了大东家。平时听她唱曲,那可是只有应天府的达官贵人才有这个资格的!”

“是啊,据说我们大明,歌喉最好的,就当属大东家了!一唱起来,那是犹如天籁之音一般!”

“……”

他们正在聊着,忽然看到有几顶小轿子往这边过来。这一见之下,两人便马上停止了聊天,都笑呵呵地迎了过去作揖道:“见过东家!”

最前面的那顶轿子里,传来一个好听的声音道:“一切都准备好了么?”

“今天可是大事,那敢耽搁,肯定准备好了!”其中一个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