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 章(1 / 1)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 叫天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祯皇帝又继续说道:“第二,地方如果遭受流贼或者建虏攻城,地方主官可征集全城钱粮物资,包括藩王乡绅的,所有人一律不得拒绝!”

这又是一条爆炸性的旨意,让他们感到很是意外。

“第三,太子不日将南巡应天府,监督收取长江以南的赋税及其他事项!”

崇祯皇帝说到这里,没等他们消化这些惊天消息,就又说道:“以上三件事情,包括忠烈祠和奸妄堂等事,内阁牵头,司礼监参与,会同六部九卿尽快拿出具体的章程报上来。”

说完之后,他便站起来,甩了袖子示意张明伟跟上,转往后殿去了。

文华殿内的这群文官都听得傻眼了,这每一件事情都是牵动各方利益,有人赞同,有人反对,有人想要进一步了解。可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崇祯皇帝就走了,这让他们一下傻在了哪里。

回过神来后,早已不见了崇祯皇帝,就连那个奇怪的人也不见了。不过此时,他们都顾不上那个奇怪的人了,纷纷围上首辅周延儒,七嘴八舌地说起这些事情来。

司礼监这边的秉笔太监们倒没有参与,反而催着周延儒赶紧办差。

于是,一群人就闹哄哄地离开了文华殿。

另外一边,崇祯皇帝和张明伟单独相处之后,便立刻问出了他的疑惑道:“不知道先生对刚才所议的几个事情,真实想法是什么?”

张明伟听了一笑,回答他道:“归德失陷那个事情,从我这个角度来说,那个梁县令说得应该是对的。因此,我建议陛下秘密派人去保护梁县令。今天这个事情传出去之后,如果他所说是真的,我猜那个侯方夏或者会派人去灭口。死无对证之下,这个事情自然就成了无头公案,不了了之了。”

“不错,不错!”崇祯皇帝一听,仔细想了一会,便露出那种有所得的笑意道,“只要抓住了那些去灭口的人,这个事情就能有定论了。就算没有,那么护送他到京师,也有接着再查清事情真相的机会。”

说完之后,他见张明伟在点头,便又急忙问道:“那有关杨嗣昌和左良玉这边呢?”

听到这话,张明伟便严肃地回答道:“陛下,杨嗣昌这人,才能是有的,但是,只是害死卢象升和举荐陈新甲方面,他便是过大于功了。至于是不是误国奸妄,我觉得还需要再调查,看他和晋商的关系如何?”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的神情明显就低落了一些。曾经以为的股肱之臣,竟然有那么多的瑕疵!

对于杨嗣昌,还真别说,他是有感情的。要不然,也不会在杨嗣昌死后都一直维护着他。也就是张明伟说这话,如果换成别人说的,信不信崇祯皇帝会发火!

“那左良玉呢?”崇祯皇帝很快调整了情绪,就又请教道。

34 传庭死而大明亡

“左良玉一定要除掉!”张明伟给了定论道,“不管是拥兵自重,还是劫掠百姓,败坏朝廷声誉,又或者是临阵脱逃,全都是死罪!”

崇祯皇帝一听,便有点诧异地说道:“先生既然已经知道,为何刚才”

“现在的关键是”张明伟听了,露出一点无奈地说道,“朝廷怕是奈何不得他吧?就算有猛士前去传旨,擒贼先擒王,拿下了他,但能保证他的部下都听话么?要知道,他干得那些事情,他的那些部下肯定是人人有份。就算朝廷答应赦免他们,只诛首恶,难道他们不会担心朝廷秋后算账?”

说到这里,张明伟严肃地说道:“只有让他们有顾忌的情况下,比如说大部分军卒不敢反叛朝廷,或者朝廷有一支强军威压,如此情况下,再用擒王这种雷霆手段,方才有效果。”

“先生之言,正是朕之顾虑所在啊!”崇祯皇帝听了,也是露出无奈,叹了口气说道,“而且朝堂中也多是这种言论,甚至都还有为他说好话的,朕是真有忌惮。不过类似风气绝对不能涨!朕上个月已经下旨给孙传庭,诛杀罪将贺人龙!”

这明显就是柿子捡软的捏,贺人龙的兵力比不过左良玉,又不注意打点朝官,因此就成了朝廷怒火发泄的对象。

说起来,这个贺人龙也是倒霉。之前的时候,一直是用心王命,追杀流贼很卖力的。但是,好死不死地,杨嗣昌给他耍心眼,想让他更卖命一点,结果人家做到了他不兑现承诺,终于激起了贺人龙的不满。

随后,贺人龙看到左良玉出工不出力,临阵脱逃,劫掠地方,不听帅令,反正各种突破底线的事情都在干,可一样没事。他就开始有样学样,各种突破底线的事情也都做,甚至还害死了总督乔万年,最后给他引来了杀机。

对此,张明伟倒不觉得他多怨,既然做出了那么多不能违背的事情,朝廷要杀他明正典刑,绝对是没错的。

想着这事,他就对崇祯皇帝解释道:“我建议把朝堂之议发给左良玉自辩,其实就是警告他,让他收敛一点。他是个聪明人,只要还不想真正打出反叛的旗号,就一定会收敛。如此一来,对于朝廷来说,多少总是好事。等我们有一定实力之后,再去收拾他,算是一种缓兵之计吧!”

崇祯皇帝听了,连连点头道:“不错,先生的应对之策甚好,朕心甚慰啊!不像朝堂上的那些,要么沽名钓誉,要么为左良玉说话,就没有一个能真正做事的人。”

听到这话,张明伟眉头微皱了下,便对崇祯皇帝说道:“陛下,我看那个刘宗周还是不错的。不管他是不是沽名钓誉,至少是能维护朝廷的。他不是左都御史么?这位置不错。陛下应该多鼓励他,如此一来,都察院监督百官之责,多少都能体现一些,让他们有所顾忌。”

从目前所了解到的情况看,这个刘宗周能提出正义之言,比如表彰卢象升,追究杨嗣昌和左良玉,是不错的。

但是,他没有具体分析以及提供真正可行的方法。就等于是他丢出了难题,说明他是清流,但是怎么解决却丢给了朝廷,也难怪崇祯皇帝会认为他沽名钓誉。

就张明伟来感觉,这个刘宗周有可能是能说不会做,偏向迂腐书生的那种。

此时,崇祯皇帝听了张明伟的提议,立刻想起昨晚看到的那份名单,便点了点头道:“先生之意,乃是物尽其用。朕受教了!”

这是个好学生,对自己言听计从,领悟能力也算不错!张明伟心中略微有点得意地想了句,然后认真地对崇祯皇帝说道:“陛下,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很快流贼将会攻打开封,然后陛下会下旨催促孙传庭出关救援。”

这就是后世穿越过来的好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