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问道:“那这个梁知县如今在哪里?”
“目前在虞城养伤。”刘宗周倒是知道这个,给了确定答案。
听到这话之后,张明伟便转身对崇祯皇帝说道:“陛下,此事还需要查清真相才好。因此,就先等梁县令养好伤,查到侯方夏的确切下落之后,再开查此案。总之,朝廷一个原则,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放过一个恶贼!”
说这话的时候,他还眨了下眼睛示意。因为他是面向崇祯皇帝说得,因此群臣都没看到。
崇祯皇帝本来就觉得张明伟说得有道理,再看他眨眼示意,便知道应该是另有说词,便心领神会,点点头,正经地说道:“先生所言极是,这事情须得查清楚了才好下定论。朝廷决不能忠烈奸妄不分,唯有忠烈得到褒扬,奸妄得到惩治,大明才能有希望!”
听到这话,刘宗周不由得眼睛一亮,这话,是说到他心里去了。于是,他便大声奏道:“陛下,臣有本要奏!”
“嗯?”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同意了。不过以为他还是纠结这个事情,心中多少有点不高兴的。
谁知刘宗周压根没说这事,而是义正言辞地说道:“微臣听陛下刚才所言,感动莫名,如此确实为我大明之希望。因此,臣请旌表战死的卢象升,追戮误国奸臣杨嗣昌,逮治跋扈总兵左良玉,如此方能使得督师大帅都知道警醒自己。”
这段话一直埋在他的心底,如果在原本的历史上,是要到十二月份之后才会因为朝廷不断地失城丢地才对崇祯皇帝说了出来。如今因为张明伟的蝴蝶效应,提前了好多个月,趁着归德一案说了出来。而后,眼睛盯着崇祯皇帝,带着一些期望,就盼着皇帝准他所奏。
然而,他这话又让崇祯皇帝犯难了。
要知道,杨嗣昌是他在之前最为倚重的大臣。就连现在他最为倚重的兵部尚书陈新甲,也是因为杨嗣昌推荐所致。因此,要让他把杨嗣昌定为误国奸臣,感情上就有点过不去。
不过毕竟有张明伟的蝴蝶效应的影响,他已经知道了两年后大明要灭亡。又经过张明伟分析,陈新甲还很有可能和晋商有勾结。如此一来,连带着杨嗣昌也可能不干净。因此,如果只是这一点的话,他说不定会当场决断了。
可让崇祯皇帝犯难的根本原因是,刘宗周要他逮捕治罪左良玉。
这个左良玉,嚣张跋扈,谁人不知道?甚至是已经到了尾大不掉,崇祯皇帝也是心知肚明。可是,没办法啊,左良玉手握重兵,号称十多万兵马。如今虽然是嚣张跋扈,可至少还是在和流贼打仗的不是!
如果动他的话,把他逼造反了怎么办?再说了,松山之败,朝廷主力全军覆没,左良玉的兵马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这个时候擒拿左良玉归案,朝廷就算有心也无力啊!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没办法,只好转头看向张明伟,求救道:“先生,此事你怎么看?”
32 见解
崇祯皇帝这么一问,文华殿内的焦点,便再次集中到了张明伟身上。
左良玉的这个问题,相当棘手。除了他手握重兵之外,还有崇祯皇帝所不知道的一点,就是左良玉当然知道朝中有人的重要性,因此也舍得往朝堂上送钱。
事实上,这种事情不止左良玉是这么做的。只要稍微有点头脑的武将,都有在这么干。
因此,很多人都有点好奇,这个奇怪的人会怎么答复皇帝的这个问题?要知道,就连他们对此都可以说是一筹莫展的。看这人年纪轻轻的,能有多少见识,能知道其中的厉害关系么?
张明伟倒没有管这些文官太监怎么看自己,而是转身对崇祯皇帝说道:“陛下,卢象升从大名府知府领兵勤王开始,为朝廷所做的贡献之大,崇祯朝能有多少人可以比的?他的功劳,可不是吹出来的,是有实打实地战绩。据我所知,他被流贼称为卢阎王,能让流贼闻风丧胆的那种。最终卢象升抗击建虏,战死疆场。像卢公这样的精忠报国,应该广为宣传,入忠烈祠,享大明香火,为大明官员之榜样!”
,有关卢象升的事情,因为杨嗣昌的原因,是久久不能定论。就连卢象升的遗骸,都是过了八十天才得以收殓。第二年,卢象升的妻子王氏请恤,第三年,卢象升的弟弟象晋、象观又请,都不允许。
如果不是这样,刘宗周也不会上来就提要求要表彰卢象升。很显然,在他看来,对卢象升盖棺定论,就是一个可以为表率的忠臣。
此时,听到张明伟这话,崇祯皇帝便立刻明白,后世史书上绝对是正面评价。如此一来,崇祯皇帝回想起自己和卢象升交往的一点一滴,他还真动容了。哪怕最后卢象升并没有按照他的意思去做,可那不也是精忠报国,以死明志的表现么?如果要说忠臣,卢象升绝对算一个!
这么一想,他便立刻严肃起来,点点头说道:“先生说得在理,卢象升当为入忠烈祠的第一人。”
说到这里,他想起什么,便又恨声补充道:“洪贼则为打入奸妄堂的第一人!”
刘宗周听到张明伟一提议之后,皇上就准了,给予卢象升非常高的评价,顿时心中对张明伟充满了好感:此乃忠义之士,可深交也!
其他文官听得都是大吃一惊,他们明白,卢象升的这个盖棺定论,绝对不是因为刘宗周提议的影响。而是因为这人的评价,才会让皇帝有此决断。拖了这么多年,一言而决,这人对皇帝的影响力竟然大到了如此的地步!
顿时,文华殿内的这些文官太监,更为关注这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人,他们很想知道,要是这个奇怪的人建议抓捕左良玉的话,皇帝会不会真得就会抓捕左良玉了?
这么想着,除了兵部尚书陈新甲有点紧张,不知道杨嗣昌这边会怎么处理之外,其他人,则大都集中在怎么回应处置左良玉的事情上。
他们相信,这个奇怪的人到底有什么能耐,这左良玉的事情上,将会是一块试金石。
只听张明伟依旧对着崇祯皇帝侃侃而谈道:“陛下,至于杨嗣昌是不是误国奸妄,我还吃不准,等回头我了解之后,再下定论可好?”
就只是和高起潜一起陷害了卢象升这一条,张明伟就对杨嗣昌的印象很差。更不用说,他还怀疑杨嗣昌和晋商也有来往,因此推荐了陈新甲上来。但是,这还只是怀疑,如果有证据能证明这点,那再给杨嗣昌盖棺定论也不迟。
另外,让他这么说的还有一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