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 章(1 / 1)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 叫天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厚恩么?白花花的银子,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难道你以为所有人都和你一样爱银子?”王承恩说得大义凛然,随后话锋一转,厉喝一声道,“咱家再问你一句,以前的账册在哪里?所有的银钱财物都给咱家交代清楚了,否则大刑伺候!”

王德化被他这番话给说得心中很是鄙夷,大话谁都会说,就连他自己,当初也是说过类似的话,可到后来,不照样收银子了!

他自然不知道,这时候的王承恩,看过历史纪录片,还真和他不同,已经不再追求银子,而是要当大明的中兴之臣,要青史留名!

王承恩见他发愣,并不回答他的问题,顿时就怒了,当即一挥手道:“来啊,给他好好尝尝牢里那些刑具的滋味!”

“是,干爹!”他的干儿子们一听,立刻答应一声。

王德化听到,顿时就慌了。牢房内的那些刑具,他是真得不敢去尝。说真的,如果他有骨气的话,在原本的历史上也就不会开门迎贼,还劝李自成登基称帝了。

因此,这脸上还是火辣辣地疼着,眼见着又要挨大刑,他连忙开口说道:“我招,我招,只要你不怕牵连甚广,我怕什么!”

王承恩一听,便露出了笑容,看来自己这个差事办得不错!至于什么牵连甚广,他才不会在乎!

在王德化交代了之后,他又对摩拳擦掌中的干儿子们,严肃地交代道:“咱家先把话给放这里,查抄的过程中,要是被咱家发现有人手脏,就休怪咱家翻脸不认人!”

说真的,他的干儿子中,还真有人兴高采烈地,抄家好啊,顺手牵羊一些,都是一大笔横财!

可此时被王承恩严厉警告,这心顿时就凉了。毕竟如今王承恩的态度摆在这里,哪怕他们从搂到的钱中拿大头出来孝敬王承恩,那也是没戏的。

对于他们来说,如今最为重要的,当然是进司礼监当秉笔太监。如果为了一点银子,错失了这个机会,甚至恶了他们干爹,那就太不划算了。

这么想着,王承恩的这些干儿子们,便纷纷表态,绝不会做错事!

见他们还算是乖巧,王承恩便又微微一笑道:“这一次主子爷震怒,宫中定然会大力整顿,力度更是前所未有,这可都是你们的机会!”

听到这话,这是要搞大的,王承恩的干儿子们听得非常兴奋,一个个摩拳擦掌地,表示一定会好好干!

于是,王承恩便立刻命令,让他们连夜查抄王德化在宫内的财物,还有王德化的对食以及他的干儿子们,也一个个全都拿下审问。

有名册在手,这些事情做起来就会很轻松。要是能在天亮之后给崇祯皇帝回报,那是最好不过了!

王德化从头到尾地看着这一幕,已经如同死狗一样了。

他知道,王承恩搞出这么大的动静来,那表明是崇祯皇帝的意思,他这一派系,绝对是完蛋了。哪怕事后有妥协,也不会有他的份。换句话说,他这是翻身无望了!

为什么,为什么老天爷要这么对自己?自己做过的事情,曹化淳难道没做过么?宫中十二监的掌印太监,也全都在做,为什么偏偏是拿自己开刀?

王德化死都想不明白,他怎么就这么倒霉!

与此同时,崇祯皇帝已经大概讲解了锦衣卫的事情,随后便关切地问张明伟道:“先生不比王承恩,只是孤身一人,不知道先生可有何要求?”

22 同心死义

张明伟一听就明白,崇祯皇帝这是担心他孤单力薄,怕办不好差事,因此想要给他找帮手。

这个事儿,崇祯皇帝不说,张明伟也是要提的。要不然,除非张明伟能变身高达,否则光凭他一个人,想要有所作为,那真得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因此,听崇祯皇帝说了之后,他便马上回答道:“陛下,我想用一个人,叫阎应元,目前应该是任江阴典史。”

“哦?”崇祯皇帝一听,立刻来了兴趣,便好奇地问道,“先生,此人可有故事?”

边上的太子朱慈烺听得眼睛一眨,也是带着好奇,跟着问道:“先生,是和江阴抗清有关么?”

之前的纪录片上,只是提了一句而已。说江阴抗清八十一日,随后遭受建虏屠城,不过显然被朱慈烺注意到而联想了起来。

听到这话,张明伟转头看了他一眼,露出赞许之色,然后转回头看向崇祯皇帝,语气有点沉重,缓缓地说道:“建虏南下之后,兵锋之盛,一路势如破竹,南明的文官武将望风而降,声势更是大振。不到一年时间,建虏就杀到了江南。唯独扬州抵抗百日才沦陷,随后建虏屠城十日,全城几乎死绝,繁华扬州成为一片废墟。应天府那边吓破了胆,不敢抵抗,皇帝逃跑,王公勋贵、文官武将开门投降,弘光朝灭亡”

朱慈烺听到这么详细地描述,两个小拳头都是握得紧紧的,一脸地愤慨,真得是太丢脸了!

崇祯皇帝也差不多,脸色铁青,甚至额头的青筋都显露了出来:简直是奇耻大辱啊,这就是大明的臣子?还有那个福王,也给朱家列祖列宗丢尽了脸面!

正在这时,张明伟话锋一转,声音提高了一分,带有尊敬之色继续说道:“可那怕在这样一种形势之下,江阴也是不降。就在这个阎应元的带领下,领全城百姓抗击建虏。足足坚持了八十一天,最后城破殉国!江阴百姓,上到白发老人,下到几岁小孩,尽忠国事,无一幸免!”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的神情总算好看了一点,至少大明还是有刚烈之士。不过也只是如此了,随后便是叹了口气说道:“先生怕是安慰朕吧,不至于朕的脸面太难看!”

“陛下这是什么意思?”张明伟听了,不解其意,便马上问道。

崇祯皇帝苦笑一声道:“白发老人和几岁孩子尽忠国事,怎么可能?”

很显然,他是觉得张明伟说话夸张了点。以此来安抚他,要不然,大明文官武将、王公勋贵,甚至就连藩王都这么没骨气,真得太丢脸了!

可谁知,张明伟一听,却是严肃地回答道:“陛下此言差矣!据我所查资料,建虏久攻不下便再劝降,江阴假装投降,派白发老人为代表前去建虏军营议事。所携带的装银子等物的盒子底层,皆是炸药,与建虏同归于尽!不管是否成功,不都是尽忠国事?还有,协助守城,搬一砖一瓦,是否尽忠国事”

崇祯皇帝听得愕然,随后脸上涌现出敬佩叹服之色。

“江阴城全城的人,上下一心,全力坚守,如此才能在建虏大军攻打之下坚持八十一天之久!”张明伟说到这里,忽然用有力地语气缓缓吟道,“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