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33 章(1 / 1)

梦回大明春 王梓钧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叫归有光,写过一篇章叫顾隐君传,顾隐君便是顾存仁父亲的别号。

当时嘉靖禁海,顾启明金盆洗手,隐居余姚自号“隐君”。他从不主动跟官府来往,修桥铺路赈济乡里,平时闭门读书不问世事,官府却经常悄悄向他打听倭寇消息。

而这一个时空,顾启明早就转为正规海商,也用不着什么归隐了,只在余姚遥控指挥船队。

别看顾存仁只是个小小知县,但他爹在南洋直接占了一岛,过继给四叔的亲兄弟已在南洋当岛主。

顾存仁问道:“余姚多望族,难以下手啊。孩儿欲从王家开始清田,可乎?”

“应当先拜见阳明公。”顾启明提醒道。

“自该如此。”顾存仁点头。

顾启明很有意思,幼时家贫,却读过几年村塾。十多岁冒险出海,在海盗船上当水手,靠着聪明有义气迅速得到重用,十年时间就挣下两条海船的家业,选择以余姚作为走私基地。

这货先是做海盗,接着做正规海商,竟没把四书五经忘掉,反而通过刻苦自学,能跟余姚的大儒们谈笑风生。

当下,顾启明派家仆送拜帖,以私人身份带儿子去见王阳明。

约定日期,几天之后,父子俩出城前往绍兴府城。

王阳明的宅子不在余姚,而在绍兴府城之内,属于山阴县管辖。他降生并长大的余姚旧居,即几百年后的王阳明故居,其实是父亲王华分家时租来的。

王华考上状元之后数年,便把王阳明接去北京,那宅子便转租给钱家。于是在这个宅子里,又诞生了王阳明的弟子、王阳明年谱的主编、心学大儒钱德洪。

此时此刻,王阳明正在跟沈复璁喝茶。

两人都已经致仕退休了,王阳明以东阁大学士荣誉职务的身份退休,因此府邸门楣写着“大学士第”。

沈复璁官至夔州知府,沾了学生王渊的光,退休时特进湖广左参政,让他有了梦寐以求的从三品官身。

王阳明的身体不是很好,大部分时间在家休养,偶尔去学生办的书院授课讲学。

沈复璁则潇洒得很,喝酒听曲,会宴饮,老年生活清闲惬意。

“听说,渊哥儿把衍圣公给换了,他可真是大手笔!”沈复璁的语气颇为自豪。

遥想当年,他四十岁了还是杂官,更被流放那云南偏僻之地。谁知时来运转,在半路被一个贵州娃娃劫走,这娃娃竟高中状元,现在甚至做首辅把衍圣公换掉。

一切都似在做梦。

或者说,沈复璁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能够当上知府,还能以参政的职位退休,他的梦想只是知县、知州而已。

沈复璁喝酒,王阳明喝茶。

端起茶茗,王阳明笑道:“若虚自小便有主见,清田只是第一步,恐怕很快就要力行改革了。”

沈复璁问:“王家要不要清田?”

王阳明说:“恐怕清田之人,今年之内便会过来。此子向来无君无父,我这个老师该当给他祭旗。整个浙江,先清理王家田亩,才好对其他大族下手。”

王家可不只有王阳明,仅是王阳明的族叔便有数十个,王阳明的亲族兄弟多达数百人!

姚江秘图山王氏,传到王阳明这里,已经是第七十三代。

被夺爵的孔闻韶,才只孔子第六十一世孙呢。

作为地方大族,作为王渊之师,清田时必须拿王阳明家族开刀,如此才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沈复璁笑道:“哈哈,我就没那么麻烦,就那几百亩地而已,还是渊哥儿托人给银子买来的。”

王渊知道沈复璁是什么货色,害怕自己的老师贪污受贿,因此早早写信说明情况,而且每年都送银子过去,只求沈复璁别贪污得太过分。

沈复璁流放之后,妾室跑得一个不剩,还顺便卷走家产,只留正妻辛苦抚养子女。

现在,沈复璁有一妻一妾、四子六女,孙子孙女共计九人。

可惜四个儿子全是秀才,连举人都考不上,只怪绍兴府科举竞争太激烈,他都想移籍到贵州让子孙应考。

孙辈还行,长孙沈毅求学于王阳明,十四岁就在余姚考取秀才功名。

“老爷,顾氏父子来了。”

负责通转之人,是王祥的儿子。

王阳明当年带了三个家仆去贵州,王祥年幼多病,被王渊等师兄弟们特别照顾。那个曾被呼为“祥儿”的少年,如今已是王阳明的管家,连长子都已经十多岁了。

顾启明带着儿子进来,见沈复璁也在,连忙抱拳见礼:“拜见阳明先生,拜见长龙先生。”

沈复璁担任夔州知府时,曾患病在长龙山休养,给自己取了个别号叫“长龙居士”。

互相见礼之后,王阳明说:“隐君先生请坐。”

顾启明连忙说:“阳明先生当面,在下不敢称先生。”

余姚知县顾存仁正襟危坐,眼前两人都是王渊的老师,还有一个是自己的父亲,此时此地根本没有他说话的份儿。

一番闲聊,谈及清田,王阳明主动把话说开:“顾先生携子来访,吾已猜到来意。顾知县且勿着急,朝廷估计就快派人来了,到时候王家自会倾力配合。若有人不配合,也别顾及我的面子,一切依照大明律处置。”

发现一个很糟糕的事情,这年该举行会试,唐顺之三人已经不是应届进士。既然写错了,又不好插入会试情节,那就把会试推迟一年。

624【立威】

唐顺之坐海船来到杭州,还未驶入杭州湾,就远远望见巨大的灯塔。

古代中国,一般不专建灯塔,而是以佛塔形式存在。

比如上海的泖塔,始建于唐代,塔高二十九米,周围还有院落、凉亭、水井,以供来往船员喝茶休息。浙江温州的江心岛,有两座佛塔并立,同样具备灯塔的功能。

明代福建惠安,有座专业灯塔,并非佛塔兼用,建在卫所的东南角,塔高三十三米。

王渊开海之后,中国沿海港口,陆陆续续修建灯塔,多为陆商与海商集资修建。

杭州这座灯塔建在赭山之上,几百年后,这里属于萧山南阳街附近小山,但此时却归海宁县管辖。明代中期,观潮最佳地点为杭州,整个海宁只有赭山可以观潮。

至于后世的萧山机场,在明代还是杭州湾的海面。

高度六十多米的灯塔,已经成为地标建筑,名叫“海宁塔”,又称“赭山塔”!

赭山与龛山(后世航坞山),分别位于钱塘江南北岸边,两山竦峙如门,在明代被称作“海门”。

随着杭州港的吞吐量不断增大,如今港口泊位已经延伸到海门,就位于赭山灯塔的下方。仅以行政区划而论,已经不能叫杭州港,应该叫海宁港更为贴切。

唐顺之在港口登岸,一起下船的还有金罍。

金罍已经升为刑部右侍郎,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