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必然十分辛苦。包括你手下的官吏差役,在绘图时全部临时加俸三级,可调动各地官府和卫所帮忙,每年可回京休息三月。你每两年自动升官一级,一直升到正三品为准。你的下属们,升官视其自身状况而定,反正不会委屈任何一人。”
罗洪先顿时感受到王渊对此事的重视,激动道:“誓死完成此任!”
罗洪先此人,同样经史子集、阴阳术数、天文地理、诗词歌赋、兵法骑射、农学水利……样样皆通,跟学霸唐顺之是一对好基友。
可惜在嘉靖手底下当官,因为皇长子年龄太大,请正式立太子而遭到罢官。他跟唐顺之一起遭到罢免,各自回乡苦修学问,过了十多年苦修士一般的生活。
唐顺之的老家在沿海,还能被聘为军事顾问,亲率战船去打倭寇。罗洪先的老家在江西,罢官之后根本无人过问,一身本事全无用武之地。
“舜敷呢?”王渊又问。
王阳明亲传弟子、榜眼程文德说:“在下随董侍郎编撰《武皇帝实录》。”
王渊问道:“可愿去曲阜做知县?”
程文德问:“如何做知县?”
王渊说道:“曲阜乃儒学发端之地,而今却乌烟瘴气。你去之后,当好生约束孔家,大兴文章教化,让曲阜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
程文德抱拳道:“义不容辞!”
历史上,程文德也是得罪嘉靖,被权臣汪鋐一朝致命,罢官下狱差点被活活打死。后来两度起复,官至吏部左侍郎,又因劝谏嘉靖而被罢官。因为做官太过清廉,在程文德死后,妻儿靠变卖家产才能给他下葬。
王渊再问自己的关门弟子:“你呢?”
唐顺之回答:“随贾侍郎编撰《武皇帝实录》,闲暇之余在钻研数学。”
王渊问道:“可愿去绍兴做府同知,专理清田之事?”
唐顺之虽然有些诧异,但没有询问原因,直接回答:“愿去地方清田!”
王渊给三人解释:“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做首辅,跟别人不一样,喜欢地方实干官员。但凡我在朝一日,今后的一榜进士和庶吉士,愿意外放地方的都会快速提拔。其实在我设想当中,内阁辅臣和六部尚书人选,最好能让当过两省布政使、总督或巡抚的官员升任。”
罗洪先、程文德、唐顺之三人恍然大悟。
王渊又说:“达夫的《大明天下广舆图》,若能编好三分之一,我便让你做左侍郎,剩下的另择人选接着干。”
罗洪先道:“王相不必如此,一事不烦二主,做事自当有始有终。”
王渊赞许道:“志气可嘉。但就这么说定了,你总得留机会给别人,事情不能让你一个人做完了。”
罗洪先笑着没再说话。
王渊又对唐顺之说:“去了绍兴,先替我看望阳明先生。”
这属于私事,唐顺之连忙说:“弟子谨记。”
数日之后,三道任命颁布。
设立翰林院舆图测绘房,应届状元罗洪先担任掌房,负责前往各地测绘大明江山(顺便监察天下不法事)。
外放应届状元程文德,担任正五品曲阜知县。
外放应届探花唐顺之,担任从五品绍兴府同知。
这些调令一经公布,文武百官为之哗然。若非唐顺之是王渊的亲传弟子,罗洪先、程文德是王阳明的亲传弟子,百官肯定觉得王渊在刻意打压后进!
当初,杨廷和与王渊闹得最僵的时候,也只敢外放王党的庶吉士,不敢轻言外放王党的一榜进士。
再联系铁道司出身的一堆王党嫡系,文武百官已然彻底明白,当朝首辅喜欢重用实干派!
受此激励,应届二榜进士第一杨名、第二陈束、第三任瀚,全都以庶吉士出身而自请外放地方。王渊欣然同意,让他们去做知州,敦促他们好生造福地方。
毛纪得知消息,久久不语。
被杨廷和扔去地方为官的几个王党庶吉士,如今已升到按察副使、参政级别,山东山西又冒出一堆清田实干派。若王渊刻意提拔,恐怕十年之后,六部衙门都会被实干派把持。
到时候,就算王渊突然病死,继任首辅想要破坏变法,都得跟六部好生斗上一番。
更深远的影响是,这会慢慢形成潜规则,即一榜进士和庶吉士,不留在京中做清贵之官。而是带着储相光环,下放地方历练政绩,快速升迁之后又杀回朝堂。
甚至王渊不做首辅了,这种潜规则都会继续延续下去。因为六部皆由地方实干派升任,他们提拔官员自有其偏好:老子都是从地方往上爬,凭啥要选你们这些京中清贵之官?
六月。
程文德前往曲阜,唐顺之前往绍兴,两人一同出京南下。
程文德的担子并不重,唐顺之却压力甚大,因为当朝有好几个大员的老家都在绍兴府治下。
江西已经被陈雍清理过一番,山东和山西也在清田当中。
陕西目前还算好的,暂时没有那狗屁端王。历史上,端王一到陕西就封,万历便赐了200万亩地,最后被李自成撵去四川,又在四川被张献忠抓住砍了。
如今,土地兼并最严重的是南直隶,其次便是浙江。
浙江的杭州府,桂萼、常伦、留志淑等人已经完成清田,但其他州府却依旧一塌糊涂,其中尤以唐顺之要去的绍兴府为最。
623【退休的王阳明和沈复璁】
“南关新跨马,春色正朦胧。琼霭分天末,岩花落镜中。披云怜谢客,载酒忆山公。试就温泉浴,仙源咫尺通。”
乍看这首诗,很难相信是个流放塞外之人所写。
这个时空,顾存仁估计没机会作此诗了。
历史上,他初授余姚知县,因政绩而选为礼科给事中,然后上疏触怒嘉靖而遭流放。刚到塞外,冰天雪地,他吃了廷杖的腰背还露着白骨。然后学着自己生火煮饭,学会牧马和耕田,流放三十年终于熬死嘉靖。复官回朝后累升太仆寺卿,上疏请求改革马政,奏疏条条切中时弊,可惜当时被束之高阁,直至张居正改革才被翻出来。
张居正的改革内容,很多都是嘉靖、隆庆两朝就已提出,但因为政局动荡很难真正施行。
如今的顾存仁,应该不会被流放,但他在余姚也颇为烦恼。
“父亲,王相欲革弊政,孩儿既为余姚令,当在余姚清田改革。”顾存仁对父亲顾启明说。
顾启明训诫道:“在余姚清田,确实困难重重。但不管有多难,亦当倾力为之,不负王相之恩也!”
很有意思,顾存仁在余姚当知县,而他父亲偏偏是余姚最大的海商。
这并不违反异地为官原则,因为顾氏的户籍在南直隶。他爹从小就在海上漂泊,说白了以前是海盗兼海商,赚下巨额身家在余姚归隐田园。
明代有位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