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下,这是肯定的,这是一定的,武成侯几万人就差点灭亡楚国,过上几年,武成侯带个十万人过去,楚国能扛得住吗?
就连齐国的那个孩子王都已经看出了不妥,私下里让国相后胜为他整顿军队,应对麻烦,话虽然说的不清楚,可是显然他已经意识到了危险。他都能看出来,儒者当然也可以,在这样的时代,想要反抗秦国,拒绝秦国,那是愚蠢的决定,而秦国目前的作为,就是在给儒家释放善意,这是一个好机会啊!
拥抱秦国,改变秦国,让秦国支持儒家!
儒家弟子们怀着这样的想法,大批在秦国出仕,对于这些文化人来说,“司法考试”并非难事,而这些人的进入,居然解决了一些地方的官吏问题,这就是秦王所没有想到的了,目前秦国的官吏群体的构成还是非常复杂的,可这不是坏事...最多的当然还是法家的,以韩非,李斯这些人为首的多数官吏。
他们都是法家的支持者,他们愿意在地方上公正的执行法律,而因为医官的出现,医家也加入到官吏体系里,他们的数量也不少,因为秦国是以乡为单位,设立这些医官,他们负责治疗当地的百姓,同时还是很好的监督者,教化者,普及者,换句话来说,他们都是一些“政.委”。
百姓们对这些医官是很有好感的,也愿意听他们的话。
另外就是墨家的这些工官,不断的发明创造,制作更好的器械,兵家的军官们操练士卒,准备战争,杂家的官吏也很多,分布在各地,农家的官吏当然也在参与地方治理,如今又加上了显学的儒家,秦国的官吏构成进一步扩大。赵括非常的开心,百家学术同时在秦国发挥出自己的能量,这才是百家争鸣啊!!
这些儒家的官吏,他们有着很高的道德要求,故而在秦国鼓励官吏们道德治理的时候,他们表现的机会就更多了。面对大量涌进来的儒者们,群臣都有些不淡定,还有人跟秦王提议,希望能做出限制,秦王却很生气的说:“一王天下,天下的百姓都是秦人,天下的学术都是秦的学术,怎么能区别对待呢?”
商鞅用了很长时间开辟出的法家独尊的秦国学术体系,开始遭受损坏,可是这样吸纳百家的新体系,也并非是坏事。
从李斯府里离开后,张苍就成为了赵括家的常客,他总是来赵括家里借书,读书...赵括发现他的数学水平非常的高,比赵括还要高...这有些丢人,可是也能说明张苍的优秀,除却在数学方面,包括在法律,历史,制度,度量衡等方面,他都有研究,他甚至还跟赵括谈论度量衡的制定。
“寸、尺、丈,寸下加一分位,丈位以上加一引位,都是十进...”,张苍提议用十进制的度量衡,并且拟定了五个单位,赵括认真的听着,度量衡其实是三个东西,也就是长度单位,容量单位,重量单位,张苍在容量单位上提议用“龠、合、升、斗、斛五量:”,一合等于二龠,合以下都是十进演算。
在重量单位上,是“铢、两、斤、钧、石”,这五个单位。
赵括忽然发现一个问题,韩非是一个纯粹的理论学术家,而李斯则是纯粹的实干家,而张苍呢,他位于两人之间,他既懂得理论,还能实干...历史上,荀子能教出这样的三个弟子,实在是太令人敬佩。
就在所有的事情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一个新的消息却是打破了这样的宁静。
燕国的辽东胡人发动叛乱,袭击燕国的军队,燕王的军队败给了这些胡人,仓皇的逃进了王城,而其余地方全部沦陷,令所有人惊讶的是,这些胡人居然派人前往秦国,请求秦国能支持他们,吞并他们...燕国的变法步似乎跨的太大,一下子,就引发了隐藏在国内的重重矛盾。
在叛乱中,国相惑被胡人杀死,燕国濒临灭亡。
第四百二十七章 再见了,蛮夷
秦王听闻燕国所发生的事情,他有些懵。
燕国长期以来都遭受到辽东之外的胡人的侵扰,在辽东之外,有几股比较古老的民族,其中有东胡,东胡是一支非常强大的游牧部落,他们使用阿尔泰语系,有史学家认为东胡是阿尔泰语系里“tonggus”,也就是通古斯的音译,在后来的出土资料显示东胡内部也有可能是从事农耕的,半耕半牧,他们在匈奴之东,实力强大。
与赵国和燕国的冲突以及交流是最频繁的,有着贸易上的往来。
在西有貊,东边有濊...嗯,东濊这个民族大家大概还是记得的...在后来,貊部落合并了濊部落,被称为亳人,他们也是辽东的一个古老民族,而与其余胡人不同的是,他们是农耕民族,并非游牧,辽东之地,土地还是比较肥沃的。还有一个肃慎,是现代满族等民族的先祖之一,周武王时,他们上贡楛矢石砮,周人非常的开心,认为这是非常大的功绩。
并且以得到肃慎的上贡作为自己证明武功的重要凭证。
周人开心的说:“肃慎、燕、亳,吾北土也”,肃慎也从此成为了古华夏民族之一,学术定义是中国古代东北民族之一...他们大概是渔猎为生,既不游牧,也不耕作..燕国长期都是跟辽东之外的胡人作战,在栗腹为国相的时期,栗腹成功的在辽东各地设立郡县,将燕国的势力范围扩散到整个东北地区。
而同时,生活在当地的一部分东胡人,一部分的毫人,以及其他那些大大小小的胡人也都成为了燕国的子民,服从燕王的统治,栗腹一生都在想着尽快平定这里,彻底的控制这里,可是在栗腹战死之后,辽东的情况就有些不太平了。随后的几代燕王区别对待生活在境内的这些胡人。
任由官吏和商贾对他们进行迫害,作战时大量的征发他们,逼迫他们不断的服徭役,修建长城...这就导致国内的分裂倾向越来越严重,到后来,剧辛带着这些人与秦国作战的时候,他们不战而降,甚至希望能帮助秦国来作战。可是,他们的实力并不强大,如果像匈奴和东胡那样强大,就不会被燕国所拿下了。
秦王怎么也不明白,燕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叛乱,叛乱的胡人为什么会这么强大?甚至能击败燕国的军队?
李斯坐在秦王面前,苦笑着说道:“燕国学习我们的制度,从而引发了这次的叛乱。”
“我们的制度有什么不妥?”
李斯笑着说道:“事情是这样的,年前,燕国曾推行军功制,随即征集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