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25 章(1 / 1)

捡到一只始皇帝 历史系之狼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能帮得上他的人,大概也是很杰出的人才吧。两人又闲聊了片刻,就看到一个酷似董成子的年轻人摇摇晃晃的走了进来。

  年轻人年纪不大,身材...却有些走形。

  年轻人的脸上带着一种傲然,他抬头走进来,看着面前的李斯,大大咧咧的问道:“师兄,不是说好让我休息几天吗?君子要信守承诺啊!”,他正说着呢,李斯勃然大怒,站起身来,大声训斥道:“怎么敢在武成侯前这样的无礼?”,年轻人一愣,急忙看向了赵括。

  赵括也正在打量着他,年轻人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朝着赵括俯身一拜。

  赵括起身回礼,年轻人急忙躲避,不敢承受,看到他老实了下来,李斯就让他坐在一侧,无奈的对赵括说道:“这是我的同门,是老师最得意的弟子,老师还在人世的时候,曾给我写信,让我照顾他...”,李斯看向了他,示意他介绍一下自己,年轻人再次起身,拜道:“张苍拜见武成侯。”

  “张苍...”,赵括愣了一下,他忽然想起来了,这位同样是个能人,才学比起李斯也毫不逊色,他的学识非常渊博,精通各个方面,从律法,农桑,天文,日历,算术,几乎就没有他不精通的,在汉初为丞相...他也是荀子的弟子,算是李斯的师弟。赵括点着头,说道:“不错,这是你写的?”

  “是啊,我帮着写了其中的一些...”

  “哈哈哈,难怪都是夸荀子的,原来是荀子两位弟子一同写出来的!”,赵括开了个小玩笑,张苍本以为赵括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人,发现他如此平易近人之后,他也放下了那份拘束。李斯便告诉赵括,张苍来到秦国不久,就因为杰出的才能得到了提拔,目前负责掌管宫中的各种文书档案。

  好家伙,秦国图书馆管理员?

  在华夏,图书管理员似乎都很厉害...赵括有些明白他将来为什么会成为一个全才性的丞相了,大概就是因为这段经历吧,天天泡在图书馆,能不博学吗?李斯也是这么说,这家伙很喜欢读书,正是因为太喜欢读书,读的入神,结果耽误了自己的工作,李斯很担心,哪天他就因为沉迷读书不可自拔而犯下大错。

  “想读书?”

  赵括看着张苍,笑着说道:“如果你觉得自己还想继续读书,那就辞掉你的官职,来我府上吧,我那里什么书都有,而且,我也可以借阅任何一本书,若是你因为读书而怠慢了政务,那可是大罪,李斯也保不住你的。”,在秦国,怠慢政务的确是大罪,尤其是旷工,很可能会被判处劳动改过,然后你就要去修个十年的长城驰道什么的。

  让张苍这样的人去劳动,估计被杀死他还要严重,毕竟这一身的肥肉,走路都不容易。

  果然,张苍听闻赵括的话,非常的激动,他看着李斯,似乎是想要让李斯帮他拿个决定,李斯在心里叹息着,这么好的机会,你居然还在迟疑?李斯与张苍虽然师出同门,可是李斯跟他的关系也不是那么的亲密,李斯只是不厌恶他,也觉得他能帮上自己而已,不过,在赵括面前,他还是要表现出多一点的善意。

  因为他了解赵括的性格,而想要成为秦国的丞相,赵括的看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还不拜谢武成侯?”

  “多谢武成侯!”,张苍便不再迟疑。在秦国,一般是不许辞掉官职的,除非是疾病,受伤这类的情况,不过张苍这个情况,李斯去跟秦王说一声,也是可以的。赵括再次说起了启蒙教材的事情,教材既然编订完成,那就要进行推广,推广的事情,李斯就帮不上了,李斯自己还在忙。

  不过,吕不韦倒是可以帮得上,毕竟这不需要耗费心力,只需要下几个命令。

  三老制的确是一个好制度,在历朝历代的演变之中,不断的发展,某个干啥啥不行,犯蠢第一名的朝代将三老变成世袭,却使得三老制背上了恶名。三老并非世袭,本身也不是地方豪强,任免权在官府手里,而他们负责联系官府与百姓。结合推广道德的孝悌制,三老制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不只是像安抚百姓那样的简单。

  秦国开始施行三老制,从咸阳开始,官吏们赶到乡野,挑选合适的人,要有名望,要有道德,最重要的是,要听话...各地的百姓都非常的惊讶,而那些被看中的老人更是如此,他们很多爵位都不算太高,没有想到,还会有这样的好事。对于三老,官府是不出俸禄的,这只是一种地位,不是官职。

  可这样的地位,往往也是很多人所渴望得到的。

  在三晋等地区,因为官吏短缺而造成的诸多基层问题,随着三老制的展开而开始消失,乡里最有名望的老者来给百姓们讲述秦国的仁义,讲述大一统的概念,这可比官吏们讲一年的作用还要大...而孝悌制,也就是鼓励道德,奖赏德行的制度,在开展之后,也算是洗刷了秦国的一些负面形象。

  秦国在六国的眼里是暴虐的,可是当他开始主张仁义道德,并且愿意以身作则的时候,情况就有些不同了。

  儒者们纷纷前来秦国,而秦王也特意下令,允许这些外来的儒者观看,但是在秦国内一定要遵守秦国的律法...为了避免他们鼓动百姓,或者混入奸细,秦国还要官吏们陪同这些儒者来观看。秦国一直都挺欢迎儒者的,当初荀子来到秦国,秦王甚至亲自来迎接他,带他去参观。

  范雎和吕不韦也一直想要拉拢更多的人才,儒家的贤才还是相当多的。

  而这一次,前来秦国的儒者却是相当的多,这些人来到秦国的目的,就是为了看道德教化,儒家一直都在提倡德治。他们最先是询问了乡里的三老,随后又拜访了那些因为道德而受到奖赏的良家子,当然,还有秦国本地的官吏来讲述自己是如何爱民,如何德治,按时看望孤寡,救济贫苦之类的事情。

  秦国的这些变化,让儒者们欢呼雀跃,他们认为这是儒家的胜利,虽然整件事从出现到执行都与儒家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可他们还是愿意这么想,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儒者都这么想,秦国虽然给自己披上了一套道德的外衣,可是内在并没有改变,他还是那个从方方面面来限制百姓的“暴秦”。

  不少派系的儒者们都对秦国表现出了失望,他们觉得秦国将道德教化作为工具来用,而不是当成自己的核心思想,只是,并不是所有的学派都是这样的,儒者们已经能看出天下的局势来,秦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