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4 章(1 / 1)

曌帝双龙传 于奇正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讲完之后,周围的人们都觉得要么是这孩子把钱拉在家了,要么是偷偷摸摸用了怕家里人责骂等等,总之没有一个人相信他的话。

这其中最大的疑点就是一个这么小的孩子,哪来的这么多钱。

只有县尉唐七,听完全部过程之后,又问了许多细节,嘱咐狄英就留在原地。

不到半个时辰,唐七便抓了一个人过来。两下指认之后,这个贼对偷窃了狄英的压岁钱一事供认不韪,所窃银钱也全数追回。

那一刻,狄英眼前的唐县尉的身躯变得无比高大。

什么混世魔王,什么十八路英雄好汉,那些离现实生活太远了。只有这个秉公执法的官员,是如此的真真切切。

从那一刻起,狄英便下定了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当捕头,成为一个像唐县尉这样的人。

后来,他真的如愿以偿,进入了衙门。

只是有一点点美中不足,由于年纪太小,唐七没让他去做危险性较高的捕快的事,而是给他安排的看管监狱的活。

不过狄英相信,总有一天,自己会成为负责缉盗的“不良人”的。

对唐县尉的尊敬和敬仰,并没有因为年岁的增长或者距离的拉近,而变得淡起来。相反,对唐七了解的越多,心中这份尊敬更加强烈。

可是现在,这位如师、如父、如兄、如友的偶像式的人物,就这么一下子没了!

狄英赶到县衙那边时,影帝张有德正在施展演技。

不得不说,张有德的演技出神入化,几乎让在场的所有人,完全相信了他所要表达的。当然,除了狄英。

狄英之所以产生怀疑,连他自己都怀疑这个怀疑的理由。

尽管唐县尉是他的偶像,但实际上这几年来,直接交谈的次数是非常少的。

因此,几乎唐七说的和缉盗相关的每一句话,都牢牢地印在他的脑海中。

其中就有这么一句:很多时候案件的侦破,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上天的旨意会以一种很奇妙的方式,进入办案人员的脑海中。那就是,你能感觉到有一种力量,指引着你办案的方向。你们,要相信这种力量。

其实这段话,如果是由来自于后世的于奇正来说的话,两个字就可以解释清楚了:直觉。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一直没有机会去办案的原因,狄英之前只有过一次这种直觉,而且到现在都还未能得到证实。

那一次是因为案犯赵天赐的事情,张明府的处理方式并无不妥,但狄英就是感觉怪怪的,似乎里面有什么更深层次的东西,没有被挖掘出来。

现在,他又有了这种感觉。而且,比上一次强烈许多。

他也说不出为什么,反正就是觉得张有德的表现,用“假惺惺”来形容,极为贴切。

与上次一直未能求证相比,这一次他很快就找到了自己这种感觉的佐证。

第二百四十六章 逻辑、疑点、来了虎

关于唐县尉被害一案,张有德的判案有一个基本的逻辑基础,那就是:王豹是最后一个见到唐县尉的人,并谋杀了他。

而狄英从时间线上来计算,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疑点。

根据酒楼酒保等相关人证指认,王豹在酒楼将唐七灌醉之后离开。

按照老曹所讲述的,王豹押解冯金环来大牢的时间。两相比较之后,时间线是吻合的。

也就是说,王豹取得伪造本之后,立即动身找到冯金环并前往大牢。

这一点应该是没有疑义的。

疑点就在于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情。

按照目前卷宗所录,王豹接下来的行动轨迹是这样的:

将杀手冯金环顺利送入大牢之后,便返回酒楼寻找唐七。

而这时唐七已经酒醒,并对王豹产生了怀疑,当即前往县衙。

两人在半路相遇。

王豹趁唐七不备将其刺杀之后,抛尸于县河中。

然后又赶回县衙去探听风声,发现事情暴露后,便立即回家准备潜逃。

刚好被催债的倪大虎堵住了,在送往县衙的途中畏罪服毒自杀。

这就与狄英所经历的有出入了。

因为他遇到了唐七和杨浩。根据他的计算,应该差不多正好是王豹送冯金环进大牢的时间。

自己帮唐七拿来干净衣服后,唐七和杨浩一起离开。

从他们三人见面的地点,酒楼和县河是在同一个方向。

而他们所走的方向,与完全相反。

那也就是说,王豹这个时间,是不可能与唐七“半路相遇”的。

接下来,姑且不管唐七和杨浩是去做什么,只以时间来推断。

狄英这几天已经把当时的情形画成了图,并亲自沿着那条路走了好几遍。

除非当时唐七就转身往酒楼方向,否则王豹绝不可能遇到并杀了他,然后抛尸县河,再回到县衙大牢门口探听消息。因为时间上不允许。

回到刚才那个节点,就又有疑问了。

杨浩找唐七干什么?

如果情况紧急,为什么唐七遇到自己后,会等着他帮自己拿衣服?

如果情况不那么紧急,为什么唐七不干脆自己回家一趟?

狄英并没有把自己的这些想法对任何人说,因为这件事涉及到的人,是杨浩。而杨浩背后,是县令张有德。

他也想过一个问题,如果张有德真的有鬼的话,为什么会没想到自己遇到杨浩这件事?以他那么细心的人,必定会想办法在卷宗中补上这个漏洞。这又是为什么?

不过这一点比较简单,他很快就想到了答案。

首先杨浩根本就没把唐县尉换衣服和自己这个年轻狱卒当回事,认为那只是一个不关痛痒的插曲。

另外,当时的事情变化速度太快,出乎于任何人意料之外。杨浩也没时间向张有德报告得那么详细。

后来张有德的表演出神入化,瞒住了所有人,事情全部按照他们所设计的剧本在走,因此更加忽略了这件小事。

总之,狄英几乎可以确定,唐七的死,其中必有隐情。

他决定无论背后遇到多大的势力,自己也要查明真相,以慰唐县尉在天之灵。但现在,能依靠和信任的,只有自己。

接下来就是一个最大的问题了:杀人动机。

唐县尉生前说过:凡是蓄意杀人的情况,一定是有杀人动机的!

假设唐县尉是被张有德或者杨浩所杀,那么他们的杀人动机是什么?

狄英做了各种各样的设想,怎么也找不到答案。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张有德他们都没有杀害唐县尉的动机。

狄英的眼光,重又落到唐七的笔记上。

或许,只有在唐县尉这件关键的遗物上,才能得到破案的线索。

他的眼光落到笔记封皮唐县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