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看出大越打不下去了。最好的结局,也是撤到山林,当山中朝廷。
陈益稷听到有大臣提出全盘答应元廷条件,顿时紧张起来。他一边暗骂提出求和的大臣,一边希望太上皇不要答应。
太上皇要是答应求和,还有自己什么事?大越的确要投降,的确应该效仿高丽,但应该是他陈益稷来主导,而不是太上皇陈晃。
陈晃似乎一下子变成了一个老人,满面都是苍凉凄绝之色,他突然拿起案上的玉如意,“啪”的一声摔的粉碎。
“玉碎,不改白!”陈晃厉声喝道,“朕誓与鞑虏周旋到底!”
“翰林院待诏!”
“在!”
“拟旨!令各路府百姓火速离乡,就近入山!无诏令不得擅自出山!”
“拟旨,所有王侯大族存粮,即日起统统借入国库,统一调配!”
“拟旨,太上王京所有臣民百姓,明日出城,随朕西狩天长山!”
“拟旨,除却一万禁军,两万乡军随朕西狩,其他所有兵马尽付昭文王陈日燏,封陈日燏为都督内外诸军事,使持节,抗虏大将军!让他务必拖住元寇,让大越军民顺利进山!”
陈晃一连串下了好几道圣旨,就令转运宫中库藏,图书典籍,务必明日大早前全部装车。
几个之前建议求和的大臣,此时哪里还能再劝?只能遵从圣旨,匆匆回家装载行礼。
圣旨一下,整个古礼城顿时乱成一片。
古礼城是太上王京,是仅次京师升龙城的第二大城池,是事实上的越国京师。古礼城中人口十余万,多有高官贵戚,怎么能说走就走?
难道不能守吗?
所有人都知道,就凭如今剩下的残兵,以及快要耗光的粮食,是无法守住的,也没有守卫的意义了。
陈晃为了弹压兵变,两万禁军全部进城,以防万一,敦促城中军民准备“随驾西狩”。
紧接着,古礼城中奔出几十匹快马,带着朝命分赴各地。
接下来三天,首先是整个天长府,然后是整个越中,都被“离乡入山诏”惊的动荡不安,越国百姓顿时陷入犹如末日般的恐惧之中。
当夜,整个古礼城到处都是乱糟糟的人群,无论是官员还是军民,全部在紧张无比的搬运东西。车马,一时间成了最紧俏的东西。
昭国王府中,也在紧张的装载金银细软和贵重物品。但是,作为家主的陈益稷,没有丝毫惊慌之色。
“殿下,趁现在城中乱成一片,是该动身了。”一个年轻人大模大样的坐在陈益稷对面说道。
这个年轻人穿的衣服,似乎是个随从,但他完全没有随从的丝毫觉悟。
相反,陈益稷对他却很客气。
“陈先生,不是本王多疑,本王一旦降了大元,就没有退路了。陈先生与本王相处数月,也算朋友一场。请陈先生实言相告,大将军真能向大皇帝举荐本王为新王?”
这个年轻人也姓陈,名叫陈羽,齐鲁人氏,不但是崔秀宁老乡,也是她的学生。
特务陈羽进入安南几个月了,终于成功接近陈益稷。随着元军屡战屡胜,陈益稷降元之心更加坚定,陈羽干脆“挑明身份”,说自己是元廷之人,为大将军招降来的。
陈益稷顿时大喜,将陈羽待为上宾,希望顺利降元。
陈羽心里鄙视陈益稷的为人,口中说道:“殿下宽心便是。大将军一定会举荐殿下为新王,陈羽绝不会欺瞒殿下。”
没错,按照计划,李洛的确会举荐陈益稷为新王,通过陈益稷作为傀儡,吸引安南百姓出山当顺民,再利用陈益稷,干掉安南的硬骨头。
历史上,元廷本来就打算立陈益稷为傀儡的。
但是,所谓新王,压根不是陈益稷想的那样。李洛绝不会建议元廷立陈益稷为安南国王。元廷大胜之下,也绝不会再让安南得到高丽的待遇。
安南,像日国那样,会直接变成一个行省。一个不断反抗又不断被元军镇压的、直到流干反抗之血的新省。
等到元廷驻军杀光安南的硬骨头,到时唐军南征,就能轻轻松松将安南收入囊中。
那么,李洛到底打算建议元廷立陈益稷为什么王呢?
是交州王。
交州王和安南国王,说起来都是王,可那差别,乡间老叟都知道。
交州王,不过是个爵位,与元朝云南王,镇南王一样的爵位。
可安南国王,却是一国之君。这能一样么?
李洛答应举荐陈益稷为新王,却没说是什么王啊。
陈益稷见陈羽说的如此肯定,顿时更加放心了,笑道:“那本王就谢过大将军举荐扶持之恩了。陈兄弟,本王是个念旧记好的人,等本王做了新王,一定不会亏待陈兄弟。”
陈羽装出欢喜之色,“那就先谢过大王了。”
陈羽的称呼从“殿下”变成大王,让陈益稷听了受用无比。
“好,那咱们晚上就走。”陈益稷道,“还有几位大臣,与本王一起走。”
西门守将是他的门下,早就被陈益稷说服一起降元。所以,陈益稷可不是单枪匹马降元,而是带着三千禁军的。
等到半夜,趁着城中仍然乱糟糟,陈益稷的车队来到西门。早就得到命令的西门守将林延年,立刻打开西门,率领所部兵马,护着陈益稷北上,寻找元军。
直到半个时辰后,忙得焦头烂额的陈晃,才得到陈益稷,林延年和几个大臣叛逃的消息。
“陈氏败类!乱臣贼子!不配为太宗血脉!”陈晃气的差点吐血晕厥过去。
可是,陈晃毕竟不是昏聩之人,他很清楚,不能追击陈益稷。城中本来就只有两万禁军,林延年带走了三千,还剩一万七千。
这点子兵,实在不能消耗了。
还有一个陈晃无法宣之于口的考量,让他最终没有下达追击陈益稷的旨意。
万一大越无法翻盘,自己父子殉国,那么有陈益稷降元,得到一个高丽的待遇,保住陈氏宗庙不灭,也算不幸中的万幸。
毕竟,这个五弟虽然是个无耻败类,但终究姓陈啊。
真要到那一步,那么今日自己不追击他,也算是给他一个机会,给陈氏一个机会。
就算为陈氏宗庙保留一个退路吧。
陈晃作为一个安南历史上的明君,他的胸襟和格局,绝对不是陈益稷可比的。他考量的一些东西,也是臣子们难以理解的。
“今日方知玄宗之难矣!肃宗灵武自立,而玄宗认之。非不能废其帝号,乃为平叛大局,实不愿耳。”陈晃暗自长叹,心中一片凄凉。
第二天大早,陈氏父子祭祀完太庙,古礼城十来万人在安南朝廷组织下,冒着细雨出了南城,浩浩荡荡的“西狩”天长山。
这一路栖栖遑遑,匆匆忙忙,一看就是一支逃难的队伍。
陈晃父子收了天子的仪仗,葛巾斗笠,骑马而行。
很多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