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2 章(1 / 1)

葬元 武猎 2000 汉字|2 英文 字 2个月前

马致远走到那老者面前,扬起手中的交钞,说道:“这里有交钞二十贯,可购粮七石。你们拿去,还能喝几天粥。”

说完,将交钞塞在老者手里,然后大声说道:“你们!斗不过官府,斗不过官兵!蝼蚁尚且贪生,还是快快离去!”

那老人拿着马致远给的交钞,似乎还是不敢相信还有这样的官员。

流民们也不再躁动了,都是一起看着老者。很显然,这老者才是他们的主心骨。

突然一个清脆的女声说道:“你们想必都是莱州人吧?俺是即墨人,也算同乡!俺们不想和你们为敌,老爹,快带他们离开!”

崔秀宁终于出场了。

李洛对她点点头,然后上车取出十个银瓶,交给崔秀宁,小声道:“注意安全。”一边给都烈等人打眼色,让他们弓箭掩护,防止对方伤害崔秀宁。

他之所以不过去,是怕对方惊慌。

崔秀宁像马千里一样拿着银瓶走向流民,“俺也是这附近的人,真心不想看你们挨饿,更不想看你们死于非命。这世道混账的很,俺们也无能为力。这些银子,你们拿去,先买些粮食吃饱饭再说。”

那老者不敢置信的看着这么多白银,咽了下口水,这才神色复杂的看着崔秀宁,“闺女,俺们都是莱州人,你是即墨人,那真是老乡了。”

崔秀宁道:“即墨是俺娘家。老爹,眼下俺也只能帮你们这么多了。快走吧,要是官军来了,你们就走不了啦。”

老者叹息一声,“闺女,你和这位官人,都是好人呐,你们的好意,俺代乡亲们领了。你们这就过去吧。俺们,也就是活一天算一天。”

崔秀宁心里一酸,差点当场落泪。她忽然有想起了什么,小声问道:“老爹,俺问你,这附近几个州县的流民,多吗?”

老者摇头道:“怎么不多?到处都有。大伙活不下去,不当流民又能如何呢?老汉也不怕说,这鞑子皇帝就是阎罗王,比起金国官家,差的远了。”

他年纪在六十以上,年轻时金朝还在。

崔秀宁大大方方的扶着老者往边上走了几步,离马致远和其他人更远点,然后小声说道:“老爹,俺家官人是高丽人,但他心肠好。他如今得了宁海州达鲁花赤的官儿,那宁海州就是他说了算,老爹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老者不知道崔秀宁想说啥,但也认同她的话,点头道:“是这个理。鞑子官府,不就是达鲁花赤最大吗?”他当着达鲁花赤的夫人,张口闭口鞑子,想来是对蒙元恨透了。

崔秀宁道:“那,既然他看在俺的面子上,能不能为乡亲们寻条活路?”

老者想了想,不得不承认,倘若一个州最大的官要给他们寻找活路,真正为民做主,那也是简单之极的事。可是,这达鲁花赤是鞑子朝廷的官儿,会那么好心?

崔秀宁道:“老爹,他是俺男人,最听俺的话。俺让他给俺娘家的乡亲一条活路,他怎么会不干?你们这样到处流浪,哪能长久的了?”

那老者看着崔秀宁黑白分明的眸子,终于点点头,“闺女,虽然老汉早就不信鞑子官人了,但老汉信你的话。俺看闺女也是个有主意的女子,你说有啥分教,老汉照办就是。”

崔秀宁低声道:“过段日子,等俺家男人上任安顿下来,老爹就来宁海官衙,俺叫他给大伙安排一条出息,总不至于饿死,也不会受欺负。”

老者眼睛一亮,问:“是种地?”

崔秀宁点头,“不是种地就是打鱼,但一定让乡亲们日子不难过。有俺男人做官一日,俺就绝对不让乡亲们吃苦受罪。不过……”

老者顿时紧张起来,“不过什么?”

崔秀宁道:“不过要是以后俺男人调任了,不做宁海州的官儿了,俺也管不了大伙了。”

老者笑了,“闺女,你真是菩萨啊,又心善又实在。真要那样,大不了以后再当流民,能拖一年就一年。”

两人又说了几句,约定了一些事,然后崔秀宁才走回来。

马致远见李洛夫人和那老者背着他说了不少话,不禁心中狐疑。难道仅仅是因为李夫人是他们同乡的缘故?

等马致远也走回来,那老人终于带着上千流民一散而去。

李洛和崔秀宁对视一眼,就知道搞定了。

崔秀宁这么做,就是一个引子,或者一个钩子,通过刚才这批流民,把附近所有流民全部钓出来,把他们钓到海东去。

真是贤内助啊。

只要有大量流民在,就用这个法子挖人口。

史料记载,元代流民数量,常年保持在总人口的三成。

这是个恐怖的数字。

就这一条,就能将所有为元朝辩护的人的脸,抽成二师兄。什么元朝没有四等人制度啦,管制菜刀是谣言啦,初夜权是谣言啦,这些替元朝洗白白的人,怎么解释这个数据?

ps:杜鹃泣血……求推荐!

第214章 蒙古保长

洗白者们的理由是,元朝从来没有发布任何诏令明确规定四等人制度。他们的逻辑是,哪怕被人打了一耳光,但只要别人没有承认打你,那你就没有被打。

日本不公开承认南京大屠杀,大屠杀就不会存在?

米国现在没有出台种族歧视的政策,那是不是就没有种族歧视?

非得要蒙元皇帝专门下道诏书,诏书中写明谁是第一等谁是第四等,才算四等人制度存在?

蒙元统治者又不是白痴,干嘛非要明说四等人制度?难道想激发汉人和南人造反吗?

四等人制度是体现艾政治,经济,赋税,劳役,法律,文化等各方面的等级制度,本身就是事实。还用得着明文宣布汉人是第四等?

一个宰相能提出杀光张、王、李、刘、赵汉族五大姓的朝代,大多数汉人被禁止取名、可能村子里有一堆人叫三八四九的朝代,你竟然告诉我四等人制度不存在?

…………

“千里兄真是智识过人啊,孤身入流民,劝解流民散去,真乃佳话也!”李洛在马上笑道。

马千里却眉头微锁,似乎对李洛的话充耳不闻,令李洛不由有点心生惭愧。

他知道,马致远是在想事情。

过了一会儿,忽然马致远勒马说道:“中正兄,在下有个不情之请。倘若中正兄答应,于在下而言那就是意外之喜。倘若不便应承,那也是应有之义,在下绝不敢怪罪。”

来了!

李洛也勒马,指着不远处的山坡,“千里兄,不如我们上去看看风景如何?”

马致远眼睛一亮,“不错,如此秋光,正是登高望远之时。”

李洛让众人在山坡下歇息,他和马致远一起登上山坡,向北瞭望大海高天。

如今时令已是秋末,山风微寒,草木萧瑟。两人看向山坡不远处一大片村庄,隐隐可见人影。

“千里兄,你的请求是让我善待百姓?”李洛望着村庄说道。

马致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