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抗拒,退牧还农就难以为继了。
中午的时候,李洛看见路边有一个大庄园,走了十几里都没有走出庄园的范围。这巨大庄园上有很多农民在劳作,显得很忙碌。
不光有大量农户,还能看见骑着战马,拿着武器的监工,偶尔这些监工还大声呵斥,用鞭子抽打地里干活的农夫。
“千里兄,这是谁家的庄园?”李洛忍不住问道。
马千里显然对这一带并不陌生,回答道:“这里是第二皇后的投下(领地食邑)。这附近方圆百里的土地和民户,都是第二皇后的财产。”
蒙元没有贵妃,而是叫第二皇后。李洛知道第二皇后名叫南必,与贤惠的皇后察必不同,南必是一个很贪婪的女人。
“千里兄,北方土地民户,有几成属于蒙古官人的投下?”李洛问。
马千里苦笑道:“说出来怕中正兄不信。如今淮河以北各州县,投下土地占到五成,都是诸王、宗室、驸马、后妃、显贵们的私产。只要每年交点税,必要时出兵,其他朝廷一概不会过问。”
李洛差点骂出来。
母亲的……五成土地民户是贵族私产!
整整一半啊!
这样都还能统治北方一百四十年,李洛真是服了。
不过,转而一想,李洛就明白这种奴隶制分配的厉害之处。
这相当于蒙元把一半的土地民户变成了林立的小型封国,成为元廷的钉子,密密麻麻的钉在全国,任何人想要割据造反,都很难做到。
最厉害的还是……必要时替朝廷出兵!
每个投下,都是相对独立的庄园和牧场,领主们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兵有兵。每家的兵都不多,不可能造反。可是一旦朝廷征召,汇集起来就是数量可观的大军。
这是正规元军之下,隐藏的一只大军。
李洛又问:“领主们的投下,不是有朝廷专门的投下官管理吗?”
马千里摇头:“那只是个形式而已。投下官不过查查各家投下的赋税和人丁数量,并无投下领地内的管辖之权。各家投下领地,都是主子委派达鲁花赤管理。”
李洛倒是想不到,投下领地内竟然也设置达鲁花赤。由此可见,领主对投下的控制很强,基本上可以说是私人封地。
两人一边走一边聊,马致远让李洛对这个时代的了解更深了。
下午,终于到了海津站(天津)。海津是海运枢密,辽代就开始繁荣起来。
元代虽然海禁,但南北海运并没有掐断,是南北运河的补充。这海津港,此时已经是北方有名的港口。
元代十年后会实行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海禁,明清时代的海禁,就是学元朝。但现在,出海还是自由的。
可笑的是,如今掌管元朝海运的,是两个海盗:朱清,张瑄。
当然,两人已经受了招安,成了万户,官人做的有滋有味,早不是海盗了。
朱清和张瑄都是宋末著名大海盗。元朝能灭掉具有水军优势的南宋,多赖此二人之功:水上带路党。
众人在海津港坐客船出发,一路无事,第二天大早,就在齐鲁半岛登陆。
崔秀宁显然有点激动。这个齐鲁半岛,后世是她家乡啊。
弃船登岸不久,李洛还没有从晕船症状中完全缓解过来,就遭遇到大群流民。
ps:紧急呼叫!火力支援!票票,书单……都要
第213章 俺男人最听俺的话
李洛看到突然出现的大量流民,立刻下令全员戒备。
马致远毕竟是书生,不由有点紧张的手按剑柄。
元律规定,汉人(含南人)除了官吏和军兵,严禁持有弓箭、刀剑、枪矛等所有武器。劈柴的斧头,必须短柄。民间所有柴刀,菜刀,铡刀都要通过专卖购买,刻有铭文编号,记录买刀人。
十户共用菜刀的说法,绝非笑谈。
马致远有剑,那是因为他是官员。
所以,眼前流民虽多,但李洛并不太紧张。因为,他们绝大多数没有铁质武器,只看到少数人有菜刀柴刀之类,其他人都是木棍。
站在蒙元统治者的立场,‘汉人禁武令’是不是就是对的?
流民乱糟糟的涌过来,数量总有上千人,男女老少都有。他们的形象……你想想乞丐就知道了。
“中正兄,流民饿狠了,就会抢!”马千里目中露出一丝痛苦之色。
他见过太多流民了。就像蝗虫一样,到处都是,官府根本管不过来。可是,是谁让这么多人变成流民的?这些本来都是平民百姓啊,但凡有活路,怎么会抛弃一切当流民?
流民中不知道是谁带头一声喊,就乱糟糟的冲过来。
“杀官抢东西啊!”流民们大喊。
十八个护卫人人取弓在手,将李洛和崔秀宁护卫起来。
李洛指着那个大喊大叫的似乎是流民头目的人,对都烈说道:“都烈大哥,射杀那个人!”
都烈强弓一发,一只羽箭就正中鼓动流民抢劫的人。那人惨叫一声,就仰面倒下。
李洛拔刀大喝道:“再敢向前者,杀无赦!”
流民们猛然刹步停下,看着被射死的人,踌躇不前。
李洛再次喝道:“本官乃宁海州镇守官,迎接本官的官兵,转眼即到!尔等再不散去,休怪本官无情!”
他真不是怕这些流民,对方虽然有上千人,但老弱妇孺都有,明显不久前还是农民,其中青壮不过一半,又没有几件武器。
李洛主要是不想对他们动手。
他不忍心。
这些人,可都是汉人。不到万不得已,李洛绝对不愿意向他们动刀子。
当然,对方毕竟人多,真要拼命起来,李洛这边也要付出惨重代价。
“就是你们这些鞑子狗官,让俺们没活路!俺们也不多说,留下马让我们杀了吃肉,放你们过去!”
一个老者出来大声喊道,满脸悲愤之情。
齐鲁半岛位置独特,半悬海外,自古至今都做齐语,口音比较稳定,与后世差别不大。
崔秀宁一听,就感到一丝亲切感。这老人的口音,与后世的家乡话,很接近。
这老人一说话,流民们又躁动起来,但畏惧李洛这边的弓箭,不敢贸然冲过来。
马致远大声道:“官军转眼即到,我也是汉人,实在不忍心看你们被官军剿杀,快快散去吧!”说完看着老仆,“给我十张两贯的交钞!”
那老仆为难道:“官人…”
马千里喝道:“拿来!”
老仆见主人发怒,不得不掏出一叠纸钞,都是面值两贯的“中统交钞”,共有二十贯。此时,中统钞还没有明显贬值,三贯交钞能值白银一两,可买米一石。这二十贯交钞,购买七石粮食了。
马千里拿过交钞,解下剑,大步向流民走过去。
李洛没有阻止,目光露出一丝赞叹之色。马致远,果然不是一个简单的人。
流民看见一个气度儒雅的读书人走过来,倒也不惊慌,只是不知道马致远要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