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8 章(1 / 1)

葬元 武猎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看到李洛再次现身,他怎能不欣喜若狂?

李洛当即给甄东信吃了一颗定心丸,“一个多月后,李氏家城会送来大批玉瓷,甄掌柜耐心等待就是。”

甄东信听到这句话,就像此时喝了一杯雪水,舒畅无比。

紧接着李洛单刀直入的说明来意,他有五箱品质极好的宝石,以及一批皮货,可以再和山海商社交易。

等看到李洛拿出的几种样品,甄东信顿时激动起来。

这是什么宝石?稀奇啊!

还有这红珊瑚,品质如此之好?

皮货虽然没看见,但如今高丽崇尚蒙古,贵族豪门越来越喜欢皮裘,当然也是走俏的货物。

大生意!

直到晚上,甄东信才带着山海商社的大群人手,跟着李洛赶到仁州港海边,在李洛的船上完成了交易。

这次,李洛只带来了十分之一宝石和皮货,交易额超过六万贯,折合白银三万两!

也就是山海商社这样的大商社,不然根本吃不下这批货。这还只是十分之一的货。倘若售卖所有宝石和皮货,就算山海山社能吃的下,也不敢吃下。

其他的货,只有慢慢出手,多地区出手。

最后,李洛带着两千多个银瓶,满载而归的回到江华。

如今,海东和江华两地,李洛的现金加起来快十万两了。

一年之内,不缺钱花。

李洛回到江华,已经是六月二十下午,九百新乡勇都训练半个月了。不但郡守衙门已经送来团练使的官印,义父颜铎帮他召集的女真战士,也全部到齐。

李家坞堡外院如今已有上千乡勇在训练,此时又增加了八百多女真战士,更加显得拥挤不堪。

看来需要扩建了,幸好之前修建大院时就考虑过扩建校场的可能,扩建起来很容易。

李洛一回来,都烈就负责把八百多新来的族人集合起来,带入中院,和外院的新乡勇隔离起来。

中院的空地并不大,勉强能容纳八百人的队列。

看着黑压压站在一起的女真战士,李洛顿时生出一股豪情。

这是他接下来出海剿灭海屠夫韩恭的主力。自己,是他们新的狼主。

李洛一站在中院台阶上,都烈就下令道:“拜见小狼主!”

八百多人一起下拜,异口同声,声震屋瓦:“拜见小狼主!”

他们在出发前,就被告知小狼主李洛的存在。来了后,又听说李洛的种种作为,加上有老狼主的支持,此时都愿为李洛所用。

就算不跟小狼主拼出个前程,也要跟小狼主博个饱饭。

至于恢复大金,对不起,这理想比天还高,他们不想再去承担,不想再为不可能完成的大业枉送性命。

第一一九章 战马渠道

随着八百多女真战士到来,就算不用新乡勇,李洛也能凑齐一千三百可战之兵。

石岩送的那封信里,明确说韩恭有上千海盗。自己的兵力应该能占据优势。

对方有数百皮甲,己方藏有三百铁甲,即便数量比对方少,也不会吃亏。

加上有心算无心,倘若能做到出奇不备的话,此战就稳操胜券。

韩恭在岛上开铁矿,炼钢铁,却为何不制作铁甲?显然是没有搞到甲匠。

盔甲是冷兵时代最重要的装备之一,管控极其严格。甲匠作为专业性极强的官匠,几乎都被朝廷控制。韩恭一个海盗头子,没运气还真遇不上。

但是,现在还不能出兵,起码要让新来的女真战士吃七八天饱饭,养养膘,恢复力气再说。

李洛看到,这些女真战士多半都是大个子,比高丽人高出一大截。他们的神色也大多坚毅冷肃,没有高丽人那种轻浮油滑的表情。

即便早就汉化,但这些从白山黑水走出的人的后裔,仍然残留着一些彪悍勇武的性格。

不像他们的祖先那样强悍到所谓“满万不可敌”的地步,但却比他们的祖先更听话、更顺服。这才是李洛如今最需要的兵源。

可惜,他们大多面黄肌瘦,一副长期吃不饱饭的样子,可见平时日子过得很是恓惶。需要白米白面、大鱼大肉好生滋养一段时日,才好上阵厮杀。

除此之外,还需要购置一批武器。

好在他已经是一郡团练使,完全有权限光明正大的购置弓箭、盾牌、刀枪。

但盔甲别想买到了。这玩意儿需要兵曹兵部的批条甲票,有了“甲票”才能在官府武库购置。世族私兵的盔甲,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

这样,通过严格控制盔甲,抑制世族武力的膨胀。

对于私造盔甲的人,哪怕是顶级门阀,也要严惩。就算高丽王没有能力惩处,还有大元朝廷来惩处。

李洛当即想起了“大兄”李若愚。李若愚不正是在兵曹任参议么?向他说几句好话,是不是就能购置到一批盔甲?

李洛发表演讲给女真战士一番洗脑,再留下“吃好、穿好、家人温饱”的承诺,就将他们丢给都烈。

然后,他就迫不及待的给李若愚写信,言辞恭谨,滴水不漏,最后要求购置五百副盔甲的兵曹批条。

接着命管家李敏镐着人带着厚礼送信到仁州。

五百盔甲,绝对不是个小数目。他料定李若愚不可能满足他的要求,但两三百副还是有指望的。

送出了信,李洛又安排颜隼颜仝等亲卫,让他们明天过海购置一批弓箭刀盾,补上兵器缺口。

处理了这些事,又开完一次队长以上的会议,李洛才有功夫进内院给颜铎问安。

颜铎问:“定了出兵的日子?”

李洛回答:“先让他们吃十天饱饭,再等一批盔甲军器。最快也要等到月底。”

颜铎道:“为父当年有个部下,极善养马,如今在东京总管府辽阳做马场牧监,管着上万匹马。他已经回了信”

李洛听到这里,顿时紧张起来。

“他回信说,每个月,最多只能瞒下二十匹母马,三十匹公马。再多就会出事了。”

李洛有点失望,元廷虽然到处圈建牧场,可对官马的控制还是很严,尤其是防范汉人。

辽阳牧场养马上万,那人身为牧监,如此便利的条件,却每月只能瞒下五十匹马。

一年才瞒下六百匹,差的远啊。

颜铎笑道:“吾儿勿忧,辽阳官牧的战马虽然不好弄,但可以让他在草原上代买,向乃颜的商社买。”

乃颜是蒙古帝国东道宗王,封地囊括了大半个辽东,是东道势力最大的蒙古宗王。此人与同出黄金家族的西道蒙古宗王一样,对元廷和忽必烈都不服气,几年后就会叛乱。

乃颜的封地是呼伦贝尔和辽东,当然有大量的马匹,他应该也不在乎谁买他的马,只要有好处,多半会同意。

就算别人买马是为了造忽必烈的反,估计这位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