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中出来,一副“伯慈侄孝”、相谈甚欢的样子。
李签真的很满意,这侄子果然心向李氏,竟主动提出将玉瓷的制作方法献给家族,这么大的利说让就让,不愧李氏嫡脉。没让他这个伯父难做。
那种“不忍言”的“下作”之事,也没有发生的可能了。
另外,经过一番详谈,他发现这侄儿还真是一个人才。不但沉稳练达,心思敏捷,难得还对时局政事颇有见识,很有官场悟性。
而且,他还精通书法,蒙语,吐蕃语,日语。甚至,对兵事武备也不陌生。
如此良材美玉,只要着力栽培,将来必定是朝廷栋梁,家族支柱。
嫡长子李若愚虽然是他的接班人,如今也做到四品高官,但性子阴冷苛刻了些,未来仕途未必如意。
嫡脉中虽不乏有才能的子弟,但才能全面、性子沉毅、看事敏锐,这三者兼备的人,却一个也无。
那么,等到自己百年之后,李氏极有可能开始衰落。
可这侄儿,却能三者兼备,假以时日,当可为强力臂助。李洛倘若仕途得意,李氏将来就多一根支柱,有利于维护李氏的地位。
这侄子颇有主见,主动提出进入军中任职,这样李氏就能增加军中势力。
李氏是顶级士阀,向来贵武轻,家族子弟出仕都愿意做清贵的官,不愿做粗鲁辛苦的武将。
现在李洛主动想做武官,既不会威胁李若愚未来的家主地位,又能增加李氏的军中势力,李签当然求之不得。
只是,这侄子提出先要在江华做武官,因为江华位置极其重要,李氏在江华岛却没有什么势力。
而且李洛说已在江华打开了一些局面,一旦调任异地,就会前功尽弃。
他当然不会拒绝李洛这个要求。只是不想调离江华岛而已,对他来说轻而易举。
更让他意外的是,这侄子竟然想在明年跟随元军征日。李洛判断,这次征日胜算较大,倘若真能攻上倭国,就有机会占了那条宝石山,那可是滚滚财源。
更别说还有军功了。
一旦蒙元占领了倭国,作为有功将领,也能在倭国分一杯羹,李氏的利益就可能伸到倭国。
他听了侄子这些话,越来越心动。
最后他决定,帮这个侄子谋取明年统兵随征的机会。就当赌一把,赌赢了,就是源源不断的利益。
当然,军职太低、统兵太少肯定不成,去了也是送死鬼,也没有分杯羹的资格。起码要挂着五品以上的军职,胜后才能捞到一些好处。
让李洛升到五品以上,一年内最少要连升六级。对一般人来说,这根本就是白日做梦。可对他李签来说,并不是办不到。
第一一七章 官位到手
倘若这侄儿运气好,能立下一个拿的出手的军功,就是一年内将其提升到四品武官,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本来他打算先将李洛提升一级到从七品,而现在他改变了注意,决定将李洛连升两级,直接提到正七品。
江华郡的正七品武官水军系统内只有司正,可司正是军法官,并无统兵之权。
那江华岛还能掌兵的七品官,就只剩下两个。一个直属于郡守衙门的巡防营指挥使,按制度管着四员巡检,兵额八百。
只要李洛愿干,就将现任调走。
还有一个是团练使,很多都是地方主官兼任,负责编练统带“保胜精勇军”,兵额是不少,可其实都是乡勇,有名无实罢了。
他当然是想让李洛任这巡防营指挥使,因为毕竟是正规官军,粮饷军械兵源都不愁。
可这侄儿,偏偏属意有名无实的团练使,想把自己头上的“副”字去掉。
那就团练使吧,反正就是一个过度。几个月后再提一级,就是从六品了。
两个小时的“会谈”,李洛也很满意。
主动提出献出瓷方,又一番因势利导,李签这个“洛东江水”,终于能灌溉自己了。
答应了江华团练使的官位,自己头上的副字终于可以摘掉。
放着根正苗红的巡防营指挥使不选,偏偏要当处境尴尬的团练使,李洛当然不是傻。
他如今是团练副使,管理岛南四个乡的乡勇编练,兵额只有一千二百。
可是,倘若当了正职,就能掌管整个江华岛九个乡的乡勇编练,兵额二千七百!
也就是,他能再招募一千五百人。只要他有钱,想怎么练就怎么练,也没有人天天管着自己。
这不比经常要向郡守请示汇报的巡防营指挥使强?
正七品的官,还真没有比团练使适合自己的。拿到这个官位,就如同拿到“湖南团练大臣”的曾正。
有团练使打底,他能做很多事。半年后再将手伸进水师。
第一阶段的谈判成功,接下来就是“归宗”,拿到族牒,报备到宗簿寺和礼曹,就是国家承认的世族出身了高丽时的宗簿寺,除了管理宗室玉牒,还要兼管世族族牒
下午,李洛依次拜访了李氏家城族老堂的七个族老,依次送了“台湾特产”。
七个族老惦记着玉瓷的大利,莫说他们真相信李氏是李简之子,就算不信,也会认了这门亲。
不过,李洛不打算“归宗”后就回江华,他要等到七品官位的任命落实再动身。
晚上回到兰池溪苑,李洛送了甄尚院很多宝石作为礼物。先不说甄尚院昨晚的话有多大作用,就凭这份心意,李洛也不能让她吃亏。
第二天,李洛一大早沐浴焚香,来到李氏宗祠,参加归宗仪式。
由于李洛的要求,仪式尽量简单低调的举办。参加的只有嫡脉子弟和七个族老。
高丽李氏,其实也有华夏后裔。仁州李氏,据说和中原赵郡李氏有血缘关系。不过,那起码也是好几百年前的事了。
李氏祠堂高大肃穆,大白天的里面都点着一片长明灯。神龛上摆满了灵位,再上面挂满了画像。
李洛看见了几个在史书中见过的名字,李子谦,李资谦,李藏用。
“就当演戏吧,反正都姓李。”李洛自欺欺人的跪拜,由李若愚亲自主持归宗仪式。
念读祭,告以事由。再由李洛亲奉供品,焚香进献。
简单的仪式过后,第二天,一块玉牌就发到李洛手里。正面刻着“仁州李氏”,反面刻“三房简出嫡长洛”七字。
这是象征李氏嫡脉的玉牌,也是出身凭借。
当然,李氏此时也得到了玉瓷的制造方法,直到此时,他们才知道,原来这玉瓷是用骨粉来烧制。
接下来几天,李洛不时陪陪“伯父”写写书法,或者教他几句蒙古语。要么和李家兄弟虚与委蛇,参加他们的诗会,夏宴,游,射箭,歌舞。过几天古代贵族的生活。
虽然他们心里排斥李洛,但起码表面上,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