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个空子可以钻。要是鲁若麟的亲军,一个人的变动都会引起重视,更不用说三十人了。
“你准备怎么弄?”周智义问道。
“过几天经过沙洋镇,当地权贵有一批金银财宝送于我的上司确山伯王良智。确山伯让我安排人手前往接收,到时候我会派三十人去沙洋镇。你可以先将人手安排在沙洋镇等候,在这三十人到达后,我的亲信会持我的命令让他们去别的地方公干,由你的人把财宝运回来。这样的话,你的三十个人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留在船上了。”
宋明权说出了谋划已久的办法。
“你的亲信可靠吗?”周智义还是有些不放心。
“绝对可靠,他的命都是我救的,为人也很本分。而且他也不知道我们的谋划,只是以为你们是来投靠我的。”宋明权解释道。
“嗯。小心驶得万年船,一定不能大意了。”周智义叮嘱道。
“放心,在事情没有成功之前,我可不想被发现了。”宋明权笑了笑。
“一定要小心,多备几条小船,不管成功与否,我们都要活着离开。”周智义申请严肃的说道。
“明白。我还想回去看看侄子,为父母尽孝呢。”宋明权故作轻松的说道。
周智义和宋明权都明白,一旦动手,活下来的希望非常渺茫,但是为了安国军的伟大事业,他们都决定义无反顾。
第二天,周智义就离开李自成的中军大营,返回了刑天战队的秘密营地。
从三百名队员中,周智义挑选了能力最强、最精通水性的二十九名队员,加上他自己,组成了这次的斩首行动小组。其余的队员则在外围接应,掩护斩首小组撤退。
几天后,在沙洋镇一个约定的偏僻地点,外面等候了一天的周智义终于等来了宋明权的亲信。
这名亲信按照宋明权的吩咐,将前来接收财宝的人派到荆州公干,让周智义他们前往沙洋镇接收财物。
此时的沙洋镇遍布大顺军的人,好在这名亲信有正式的书,顺利的将周智义等人带到了宋明权的船上。
这名亲信是一个非常稳重、沉默寡言的人,根本就不问周智义等人的来路,只是遵照宋明权的命令办事,省去了周智义的很多麻烦。
对于突然多出来的三十个人,宋明权的手下们虽然好奇,但是也没有觉得不正常。
这段时间加入大顺军的人不少,都是通过各种关系跑来图谋飞黄腾达的,见的多了自然就见怪不怪了。
何况李自成也希望壮大声势,形成天下景从的景象,对于加入的各方势力是大开方便之门,各路牛鬼蛇神纷纷跑来混个一官半职,确实有了点天下共主的味道。
在这样的情况下,周智义的区区三十人一点都不显眼。因为部下人数没变,领取的给养还是原来的数目,甚至都没有惊动上官。
虽然周智义等人上了船,但是一直没有找到靠近李自成龙舟的机会,只能耐心的等待。
与此同时,长江和汉水上的大顺军和安国军终于交上手了。
为了应对李自成的两路大军,安国军同样兵分两路,各布置了十万人马,沿长江和汉水一线层层阻击,暂时把大顺军拦在了牌洲镇和汉川镇一线。
安国军的阻击力度并不大,目的是要迟滞大顺军的行动,打击他们的士气。鲁若麟为大顺军设定的决战场在武昌、汉阳一带,现在的战斗只不过是开胃菜罢了。
大顺军在与安国军交上手之后才明白安国军的难缠。
比起大顺军的叫花子部队,安国军可谓是精锐之师。虽然安国军人数远远不如大顺军,但是取得的战果却丰厚得多。
往往大顺军几千上万人都不能击败安国军的千人部队,而且伤亡比非常悬殊。
如果不是安国军有意识的放弃地盘撤退,大顺军的士气绝对会打得崩溃。
大顺军花费巨大代价打造的水师在安国军面前同样没有占到便宜。
安国军的巨舰虽然无法开进内河,但是安国军的战舰上安装了很多小型火炮,在地利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安国军战舰的损失反而比大顺军小得多。
好在李自成从来不心疼那些炮灰部队,虽然伤亡比安国军大得多,但战线还是在向武昌前进,这已经让李自成很满意了。
533.雨夜杀机(求订阅求月票、推荐票求收藏)
鲁若麟并没有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刑天战队身上,仗该怎么打就怎么打,总不能说刑天战队没有斩首成功这仗就不打了吧?
李自成的中军依然在南下,大顺军虽然损失不小,但是兵锋已经直指汉阳,很快就要到与安国军决战的时候了。
李过的南路军进展同样顺利,在安国军有意识的退让之下,兵锋已经越过嘉鱼,直逼武昌上游防御重地金口镇。
凡大顺军经过的城池,基本上没有怎么抵抗就投降了。
这些城池由原来的明军把守,缺兵少将、士气低下,面对气势汹汹的大顺军根本不敢抵抗,要么弃城而逃,要么开门投降,基本没有死扛到底的。
这些城池安国军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前去接收,一直维持着现状,也只能暂时便宜大顺军了。
也许是已经成了气候,大顺军对这些占领的城池没有像以前一样大肆劫掠,但是逼迫那些富户们交出钱粮的政策却是依然在执行,无非是少了一些杀戮而已。
至于那些零星的抢劫和杀戮,即使有李自成的最新军令在,依然是避免不了的。
虽然李自成因为坐上了皇帝的宝座,对治下子民的态度有了一些转变,一直在强调军纪,但也只是比以前好了一些,绝对无法做到像安国军一样令行禁止。
安国军在武昌附近地区的所作所为早就传遍了湖广,即使其中有一些被人恶意贬低的地方,但是大致的情况还是传出去了。
再挑剔的人对于安国军治理下的治安状况都是没话说的,对比之下,大顺军的所作所为明显更失人心。
正是有了比较,才会让人觉得安国军的那一套真的不错,大家愈发希望安国军能够赢得这场大战了。
李自成的中军走的并不快,走走停停花了几天时间才到潜江。主要是岸上的部队不比水上的,每天只能走个四五十里,实在快不起来。
周智义一直待在船上等待出手的机会,只是一连几天都没有合适的时机。
白天动手是不可能的,不说成功的机会渺茫,连逃跑都没有可能。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