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力十足。
荆州方面,李自成任命自己的侄子李过为统帅,襄阳方面又有自己亲自指挥,百万大军两路夹击,势必将武昌的安国军一举击溃。
如今的李自成可不是当初只剩十八骑仓皇逃进深山的时候了,已经称帝的他出行时全幅帝王仪仗,随身护卫的亲军也有数万人,而且都是跟随他多年的精锐士兵。所以想要对李自成实施斩首,其实并不容易。
不过刑天战队与普通的军队不同,虽然他们正面作战的能力并不差,但是他们的作战风格决定了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采用那样的战法。渗透、偷袭,攻击有价值目标才是他们的作战方式。
如今汉江一线都是大顺军的兵马,为了不暴露行踪,刑天战队只能呆在附近的大洪山中,寻找机会出击。
刑天战队现在的队长是周智义,济州府知府周智孝的弟弟。
弃从武的周智义还是很有当兵天赋的,短短几年时间就从刑天战队的普通成员成长为刑天战队的队长,负责情报司最精锐的武装力量。
这其中周智义并没有沾周智孝的光,完全是凭自己的能力升上去的。
其实周智孝一直非常反对周智义当兵,而且是当的最危险的刑天战队的兵。只是军人在安国军中的地位非常高,也特别光荣,周智孝即使再舍不得也不能怂恿周智义脱离军队。
何况周智义觉得自己在军队干得非常开心,也非常有成就感,怎么可能主动离开军队。
周智义将刑天战队驻扎在大洪山的一个小山坳里,这里有一处荒废的村落,地理位置非常隐蔽。
虽然身处深山,但是刑天战队与外界的联系并没有中断,不时有外围的情报人员前来通报李自成的行踪。
周智义知道此次行动对刑天战队来说异常凶险,一旦失败基本没有活下来的可能。甚至是成功了,活下来的机会也不大。
毕竟李自成不是阿猫阿狗,身边可是有庞大的军队护卫的。而且出手的机会只有一次,一旦失败,以李自成的小心谨慎,基本上可以说没有下次了。
所以如果没有极大的把握,周智义是不会出手的。
这个时代的通信极其落后,所以周智义有卢千奇赋予的临机决断之权,是否出手,什么时候出手都由周智义决定。
虽然危险,但是周智义不想放过这次扬名立万的大好机会。
于万军之中取其统帅的首级,彻底改变战场态势,这样的诱惑实在太大了。而且这次战斗可以说是决定天下归属的大战,必定在史书中大书特书,如果刑天战队可以大放异彩,那么绝对是流芳千古的美谈。
为了保证隐蔽性,刑天小队的人基本都待在破旧的房舍中,如非必要是坚决不出去的。
即使是交接情报,也是由化妆后的队员到远离驻地的地方进行交接,确保这里不会暴露。
今天,例行出去交接情报的罗恩庆回来的脚步略显匆忙,兴冲冲的就推开了周智义的房门。
“队长,好消息。”罗恩庆迫不及待的说道。
“什么好消息?”站在一个破旧桌子旁研究地图的周智义急忙问道。
“李自成出襄阳了!”罗恩庆大声说道。
“哦?塔奶奶的,终于肯出来了!赶紧说具体情况。”周智义用力的拍了一下桌子,兴奋的说道。
“李自成从襄阳出发,走的是水路,有大小船只三百余艘,两岸还有十万大军护送,正沿汉水南下,现在应该过宜城了。”罗恩庆赶紧将收到的情报拿了出来。
周智义将情报接过来仔细看了看,不由得沉思起来。
李自成坐船出行在意料之中,毕竟有水路走肯定不会走陆路,水路可比陆路要舒服、方便得多。
至于十万大军护卫,并不是李自成怕死,只是他习惯将最精锐的军队带在自己身边。
现在周智义需要做的是如何突破十万大军的封锁,找到李自成的座船,并瞒过贴身卫队悄无声息的摸上去结果李自成的性命。
李自成身边贴身护卫的军队都是绝对的亲信和心腹,想要蒙混过关几乎不可能,所以这次行动的关键就在怎么靠近李自成的座船。
当然,周智义也不是没有依仗,在李自成的亲卫军里就有一名安国军发展的内线,周智义就是准备通过他来实现靠近李自成的计划。
这个内线是情报司的绝密,刑天战队里只有周智义知道他的身份,为的就是能够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
刑天战队为斩首行动制定了几套方案,具体实施哪一种还要看具体情况。现在刑天战队要做的就是立即出发,寻找合适的行动地点。
周智义一声令下,刑天战队开始出发。
只见队员们身穿的都是普通的顺军装备,拿的武器也是五花八门、普普通通,加上故意装出一副散漫的样子,与一般的顺军起码有八成相似,不仔细观察还真分辨不出来。
刑天战队真正的装备都被他们用包裹包得严严实实的,小心翼翼的背在身上。
顺军除了精锐部队有统一装备,其他部队的装备是五花八门,兵员的组成也非常复杂,相互之间甚至互不统属,更谈不上熟悉,所以刑天战队想要伪装成大顺军并不困难。
532.卧底(求订阅求月票、推荐票求收藏)
刑天战队是在承天府追上李自成的,不过他们并没有找到下手的机会。
李自成在承天府并没有下船,周围密密麻麻的大军将李自成护的严严实实,基本找不到渗透的机会。
周智义安排人偷偷找上了潜伏的卧底,并约定了时间与他见面。
晚上,在卧底安排的人员接应下,周智义来到了一艘停靠在汉江边上的中型战船上。
说是战船,其实不过是普通的民船改装过来的。
襄阳一带经历过多次战火,战船早就在历次战争中损失殆尽了。朝廷肯定没有多余的钱来重建战船,所以无论是哪一方,水战的时候都是用的民船。
好在这个时代的水战大多以冷兵器为主,特别是内河水战,很少能够用到大炮,与海上完全没法比,所以把民船拉过来稍微改装一下就是一艘战船了。
这段时间,李自成也是花大力气赶造了一大批战船,不过制造标准就比较低了,而且也没有阴干、上漆那套说法,不沉、能用就行。反正是要上战场的,搞不好就会被击沉了,修那么好也没用。
当然这不包括李自成的龙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