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34 章(1 / 1)

明末之兴汉 猪哥老腰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地理位置偏僻是不是就一定不好呢?对于做生意肯定是不好,但如果是封给某个家族,那就意义完全不一样了。

封地啊,那几乎就是一个独立的小王国,领主事实上就是封地里说一不二的土皇帝。只要不造反,不违背朝廷的法律,封地怎么发展全由领主说了算,这种诱惑几乎没有人能够挡得住。

“安国公,我们徐家这样的也有机会获得封地吗?”徐炎林有些不自信,毕竟分封功臣大多是给武将和功劳巨大的臣,徐家这样在商业上给予安国军帮助的一般很难有机会才是。

“为国家做贡献,不一定是在战场上杀敌,也不一定是在朝堂中运筹帷幄。为国家筹集、转运物资,对外销售产品,促进百姓就业,占领他国市场,对他国进行商业控制,购进国家急需产品和原材料等,这些都是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只要功劳足够大,我认为其意义并不下于攻城略地,一样可以封爵,或者给予封地。”

鲁若麟的话不但徐炎林听进去了,周围的商人们更是听得两眼放光。

商人们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是正治地位低下,没有话语权。

如果能够用钱买到身份和地位,他们绝对不会吝啬。

现在鲁若麟明确为他们指出了一条康庄大道,怎么不让他们兴奋。

封地偏僻?那又怎么样?只要有钱,还怕发展不起来!如果能够获得封地,那么以后这些人走出去就可以自称某某地的某家了,逼格瞬间就会爆棚有没有。

财富与权力哪个更重要,这些商人们再清楚不过了。只要有一丝可能,他们都不会放过获取封地的机会。

“苏禄会分封吗?”徐炎林迫不及待的问道。

“苏禄原则上是不会采取分封的,不过一些稍微偏僻的地方会少量分封部分贵族。一切等拿下苏禄再说,现在就说这些为时尚早。”鲁若麟没有给出确切的答复,让在场的商人们稍微有点失望。

“那南洋其他地方不知道安国公是否有占领的计划?”徐炎林追问道。

“南洋各国向来为我华夏之附属,如今却被西洋人占领,百姓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急需我们前去解救。且各国已经很久没有去朝廷进贡了,实属大不敬。安国军的目标就是驱逐西洋人,恢复朝廷对南洋的统治。同时惩罚那些大不敬的属国,让他们知道华夏的威严不容亵渎。”鲁若麟杀气腾腾的说道。

商人们听了鲁若麟的话全都热血沸腾,激动不已。

鲁若麟占的地方越多,分封的地盘也就越大,大家的机会也随之增多,这是大大的好事情。至于那些什么解救当地百姓,惩罚不朝属国,那些关他们什么事,不过是个借口罢了,谁也没放在心上。

“对于安国军远征南洋的事情,我们江南各界全力支持,安国公有什么需要我们做的地方请尽管说。为了华夏的荣光,我们义不容辞。”徐炎林振振有词的说道。

“饭要一口口的吃,先拿下苏禄,其他地方慢慢来。而且中原大地战乱未平,安国军也不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南洋,家宅不宁如何能一心对外?”鲁若麟只是给他们画一个饼,短时间内安国军的主要精力还是在国内,南洋不过是附带为之。

当然,要是操作得好,两者同时进行,也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的效果。

“这是自然,这是自然。不过以当前局势,安国军荡平宇内不过是时间问题,到时候安国公君临天下就水到渠成了。”徐炎林已经将大明朝视作死人了,公然站队。

“徐兄慎言,我如今是朝廷的安国公、大都督,效忠的是朝廷和皇上,哪里来的什么君临天下?”鲁若麟当然不会承认。

“口误,口误,在下失言,自罚三杯。”说完徐炎林面带笑容的连干三杯。

如此惊世骇俗的言论,到了徐炎林这里就是口误,可见大家对朝廷和皇帝已经没有了任何敬畏。

“苏禄之地发展潜力巨大,不出意外我军将会顺利拿下。到时候你们需要做的就是协助安国军尽快稳定住局面,消灭一切威胁我们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将苏禄建设成我华夏的另一个粮仓。所以,你们现在就要开始做准备,人力、物力提前筹集好。一旦时机成熟,立即会同安国军南下。”鲁若麟指示道。

“是,谨遵公爷吩咐。”众商人连忙点头。

“徽州商会虽然失去了盐业这个财路,但是这世上赚钱的行当那么多,又何必纠结于用食盐盘剥百姓的那些昧良心钱。正好你们可以借这个机会实现转型,将精力放在那些既有前途,对国家也有好处的事情上来。只要你们有这个决心,安国军可以为你们提供相应的支持,前景绝对比卖盐广阔得多。”

对于表现不错的扬州徽商们,鲁若麟难得的提点了几句,让一众徽商们惊喜不已。

“安国公所言甚在,以前我们鼠目寸光,只知道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没有为国家做出什么有益的事情。今后我们一定紧跟安国军的脚步,开发苏禄、生产粮食,让我们华夏不再有饥馑之忧。”徽商的代表连忙站起来表态。

“你们能够如此想最好。”鲁若麟点点头,“民以食为天,种粮食任何时候都不过时。苏禄虽然前期投入不少,但是一旦走上正轨,所获利润并不一定比卖盐少。而且这钱赚的更干净,也更安心。”

“除了农田,苏禄还有很多其他的生意,比如木材、矿山之类的。这些生意安国军也不准备独占,适当的时候也会邀请诸位共同参与。不怕让诸位知晓,苏禄之地虽然蛮荒,但是铜矿储量却异常丰富,数量之大甚至不在华夏之下。一旦将其开发出来,我华夏再也不会有缺铜之忧了。”

鲁若麟的话虽然有点夸大的成分,但是苏禄的铜矿储量确实非常丰富,这点并没有骗人。

这些商人们在听到苏禄有巨量铜矿之后,眼睛都冒着金光,恨不得马上飞过去一看究竟。

铜在如今代表着什么?那是与钱划等号的。

华夏从来都是一个贫铜国,开采的铜永远都不够需求,很多时候因为市面上铜钱不足,百姓不得不进行以物易物。

朝廷为了把铜用在铸币上,想了很多办法限制百姓用铜,反而更加推高了铜价,使得有钱人直接把铜钱化了制作铜器,造成了更大的钱荒。

随着大明朝开海,海外巨量的金银开始流入华夏,逐渐成为主流的大额货币,大大的缓解了对铜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