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33 章(1 / 1)

明末之兴汉 猪哥老腰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生产,安国军还会将税率定得比大明本土低很多。毕竟没有好处,别人也不会跑那么远去冒险。

像漂亮国西部大开发的时候,那土地简直就是白菜价,只要你有钱,想买多少就买多少,而且税率也定得极低。但是相对应的,政府的服务也少得可怜,基本可以说除了一个政策什么都没用。

不光生产要靠自己,甚至自身的安全也需要靠自己。所以漂亮国西部大开发的时候,最多的就是那种居民自发组建起来的各种小镇,后世的很多大城市也是在这些小镇的基础上一点点的发展起来的。

鲁若麟不准备照搬漂亮国的模式,虽然那样确实省心省力,但是发展太慢。而且居民一旦自由散漫惯了,再想控制住就比较麻烦了。

安国军准备以自身为主干,通过控制的各方势力,达到控制新领地的目的。

“孙大人,如果,我是说如果我买下一百万亩地,没有人手耕种怎么办?难道就这样白白荒废吗?是否可以从本土带人过去耕种?”一位商人明显考虑得比较长远。

“从本土带人过去当然没有问题。但是问题是本土带过去的人和你一样有资格购买土地,你确定他不去自己买地耕种,而去给你当佃户?”孙旺财前面一句话让人飞上云端,下一句就堕入地狱了。

“我去找那些没钱买地的人不行吗?”那位商人明显不死心。

“可以。不过安国军对于本土前往的人会实行优惠政策,一个家庭可赊借一百亩土地耕种,等到赚钱之后再买下来。这个政策并不是针对你们的,主要是为了提高苏禄的汉人人口数量。只有汉人多了,我们才算真的掌控了苏禄不是。”孙旺财欲盖弥彰的说道。

光给地不给人那有什么用,在场的商人不由得气馁。

“那我们买那么多的地没人耕种有什么用,总不能我们自己亲自上阵吧?”商人们没好气的说道。

“不是还有土著吗?”孙旺财笑着说道。

“那点土著能顶什么事,而且说到种地那些土著实在难堪大任。”商人们摇摇头。

“苏禄的土著不够,我们还可以去暹罗、安南、爪哇找嘛。那里的百姓生活困难,很多人都没有事做,经常要饿肚子。诸位也要慈悲为怀,让他们有个养家糊口的活计。”

“至于不会种地,你们可以多花点钱找有经验的老农来指导那些土著嘛,我想这肯定难不倒你们的。”

孙旺财的话让商人们眼睛一亮,“安国军还会去暹罗、安南等地吗?”

“这个暂时不好说,但是从他们那里弄些劳力,应该不是很难。”孙旺财模棱两可的说道。

“要是安国军能帮我们弄到劳力,并保证我们的安全,苏禄的地我们买了。”商人们都有冒险精神,何况安国军已经什么都安排好了,再迟疑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生意人了。

“苏禄现在还在西班牙人手里,地是不能卖的。不过,诸位可以先交定金,一旦拿下苏禄,交了定金的人有优先购买的权力。”孙旺财眼里全是狡猾,但是那些商人们偏偏当没看见一样。

“我徐家预定一百万亩!”

“我张家预定五十万亩!”

“我杨家预定三十万亩!”

“我们徽商预定五百万亩!”

孙旺财看着这些亢奋的商人们,眼里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神情。

508.商人也有机会分封(求订阅求月票、推荐票求收藏)

安国军收取的定金比例并不高,也就一成左右。在战争还没有开始的前提下,整个苏禄有五千万亩土地被这些商人们认购了。

之所以将土地售卖面积控制在五千万亩以内,鲁若麟还是希望自耕农能够多一些,那样社会才更加稳定,也更有活力。

总之,全是大地主、大商人的社会太过固化,绝对不是鲁若麟心里想要的。

对于鲁若麟兵马还没有出动,就已经拥有五百万两银子充作军费的事情,朝中众人是非常羡慕的。

这也是鲁若麟长期经营的结果,基本上鲁若麟发动的对外战争赚钱的时候多,亏本的时候少,已经形成了信誉。

加上孙旺财的事前宣讲,那些商人们觉得这个事情还是做得过的。即使出现意外,至少也在鲁若麟那里挂上号了,不会全无收获。

筹备工作进展顺利,鲁若麟心情大好,设宴款待了这些江南豪商们。

席间,鲁若麟与徐炎林等人相谈甚欢,很是吸引了一大波羡慕嫉妒恨的目光。

“徐兄对徐家的将来有什么打算?”鲁若麟突然问道。

“徐家能够有如今的富贵已经是邀天之幸了,以后也不敢有什么奢望,跟着安国军老老实实的赚钱就行。”徐炎林的回答中规中矩,恰到好处的表达了唯鲁若麟马首是瞻的意思。

“徐家在江南是一等一的豪门望族,如果仅仅是将目光放在赚钱上,有点可惜了。”鲁若麟若有所指的说道。

“徐家也想在其他方面协助安国军,只是能力有限,怕耽搁安国公的大事。不过如果安国公有什么想法,请尽管吩咐,徐家哪怕倾尽全力也一定完成。”徐炎林态度还是非常端正的。

“徐兄言重了。”鲁若麟摆摆手,“依我看,徐家在大明的富贵已经到顶了,再想进一步除非拿到世袭的爵位。不过即使拿到爵位,也不过是俸禄多一点,钱赚的多一点,好处始终有限。要是能够得到一块封地,那才是万世不易的基业啊。”

封地?徐炎林惊呆了。

要知道这大明朝连亲王和勋贵们都没有哪怕一亩的封地,徐炎林这样的就更加不敢想了。但是这话从鲁若麟嘴里说出来,肯定不是没有意义的,那鲁若麟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徐家不敢有此奢望。不说徐家没有爵位,朝廷也不会允许有实封的存在。”徐炎林头脑清醒得很。

“这可不一定,说不定你们徐家也有可能拿到一块封地呢。”鲁若麟意味深长的说道。

“还请安国公指点迷津。”徐炎林虽然觉得不可能,但是肯定要顺着鲁若麟的话头往下说。

鲁若麟又将对郑采说的一番话拿了出来,暗示徐家在大明本土确实不可能拿到封地,但是在南洋或者其他地方就不一定了。

“安国公的意思是南洋那边朝廷会实封出去?”徐炎林顿时来了兴趣。

“我确实有这个想法。”鲁若麟点点头,“南洋地域广阔,大小岛屿数万,全部由朝廷治理肯定困难重重。所以对于那些地理位置稍微偏僻的地方,我觉得实封给一些有实力的功臣,也不失为一个开发地方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