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02 章(1 / 1)

明末之兴汉 猪哥老腰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为鲁若麟添了一个儿子,现在鲁若麟的两个儿子都非常健康,算是彻底将金州军的最大隐患给解除了。

这期间张淑兰分摊了很多李雪晴和雪梅的工作,让二人对张淑兰非常感激和愧疚,准备接手部分张淑兰的工作,让她早日生下子嗣。

财政是否健康对一个势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大明为何会走到今天?财政崩溃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台下众人听着张淑兰的汇报,全都心情激动,这是众人一起努力的成果啊。

所谓家中有粮心中不慌,无论干什么没有钱可以不行。有财政司做后盾,大家心中的雄心壮志才有实现的可能。

财政司汇报完了之后,民政司司长黄临山开始介绍金州军的民生情况。

“截止十四年一月,辽南都督府治下人口共计四百三十五万七千六百九十人。其中男丁约二百六十万,女子约一百七十万。……”

这里的很多官员和将领是第一次知道金州军治下的百姓数量,很多人都发出了惊叹。

金州军从白翎岛时的几千人,发展到现在的几百万人,可以说实力已经有了飞跃式的提高。

与大明只计算成年男丁不同,金州军的人口是男女老幼都计算在内的,而且统计的非常详细。

特别是成年女性在金州军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她们创造的价值一点都不比男性低。

只要看看参加会议的官员中,女性几乎占到了一半多就可以知道她们在金州军中的地位。

在参加会议的人当中,有三个人是最特殊的,他们是金州府同知闻阳楚,济州府同知林周祖,以及长生县知县贺胜勇。

原本以贺胜勇的级别是不够资格参加这次会议的,但是作为京师吏员里的标志性人物,他被特批列席参加此次会议。

他们三个人听着各个部门的汇报,各有不同的感触,其中贺胜勇是感到兴奋和庆幸。

从京师的一个不入流小吏员,能够得到鲁若麟赏识并升任知县,贺胜勇可以说已经彻底的倒向了金州军,以作为金州军的一员而感到自豪。

他的前途与未来已经与金州军紧紧的捆绑在一起,金州军越强大对他来说越有利。所以听着发言台上的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数字,贺胜勇的心情是非常激动和自豪的。

闻阳楚和林周祖的心情则要复杂得多。

作为朝廷正式委任的官员,在金州军的地盘上做事,还要承担监视金州军的责任,原本地位就很尴尬。

如果金州军将他们架空了他们倒不用这么纠结,一心一意为朝廷做事就行了。偏偏金州军对他们毫无避讳,该给的权利一点也没有减少,甚至还加了不少担子。除了一些特别敏感和机密的事情,基本上他们的待遇和金州军官员没有什么区别。

对于这份信任闻阳楚和林周祖要说一点都不感动那是不可能的,特别是金州军的发展日新月异,让闻阳楚和林周祖非常有成就感,那种感受是在朝廷绝对体会不到的。

听着汇报台上传来的一个个数字,闻阳楚和林周祖才知道金州军原来已经这么强大了,已经有资格在天下这个棋局里占据一隅之地。

对比起庞大但虚弱的大明,怎么看金州军都更有前途,这令他们内心充满了苦涩和挣扎。

是向着朝廷还是干脆投向鲁若麟,这是个艰难的选择。

民政司汇报完了之后,税务司的司长罗瑞峰开始上台介绍金州军的税收情况。

得益于金州军从上到下的重视,税务司的权力极大,金州军治下的所有人都在税务司的执法范围之内,甚至包括鲁若麟本人。而且税务司还有直接归其统领的税警,对于任何偷税漏税的犯法行为都有执法权。

正是因为税务司的强大,在金州军内偷税漏税处罚极重,基本没有人敢以身试法。

当初鲁若麟纳张淑兰为妾,就缴纳了五千两银子的婚姻公平税,也就是俗称的“纳妾税”。而且划归在鲁若麟名下的各项产业也都按时按章交税,从来不曾拖欠。

上梁正下梁自然不会歪,有鲁若麟做榜样,金州军的税收才会执行的这么彻底,使得金州军有足够的钱粮维持运转和发展。

“去年,税务司收取税金共计五百七十余万两,粮食约一百九十万石。其中都督名下产业共缴纳税金二百六十三万两,粮食三十四万石,是都督府的最大纳税人。按照税务司的预估,今年辽南都督府的税收预计将达到税金七百五十万两,粮食两百七十万石,可以为都督府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罗瑞峰一脸骄傲的做了今年的收入预测,引起了台下众人的热烈掌声。

除了税务司这个收钱的部门,其他部门几乎都是花钱的,自然希望钱越多越好。

接下来就是工业司、商业司也对部门的工作做了汇报。

这两个司除了管理都督府治下的工业和商业之外,自身也有不少产业,比如钢铁厂、兵工厂、交易所、纺织厂、制衣厂等。

商业司还涉足了房地产开发与运营,手下有大量的地皮和商铺,也是一个十足的摇钱树。

这些重要的工厂和商业机构实行的是股份制,最大的股东就是鲁若麟和工业司、商业司,还有小部分的股份属于人事部。另外像王大海、孙富贵等元老们也在一些企业和机构里占有少量股份,后来者就没有这样的福利了。

人事部每年会根据这些股份分红的情况给都督府的全体官员按照级别分红,少的有上十两,多的有一百多两,让大家都能享受到金州军发展的红利,更加有归属感和奋斗的动力。

“目前都督府拥有大型钢铁厂三家、大型钢铁加工厂十家、水泥厂五家、造船厂六家、晒盐厂七个、纺织厂九家、制衣厂十九家……”

向招弟说的这些企业是工业司下辖的企业,并不包括私人所拥有的部分。要是将那些中小工坊也算上,金州军治下起码有几千家。

金州军对中小企业采取的是扶持政策,也不排斥那些大商人组建大型企业参与竞争。

说到底这是个物资极度匮乏的时代,市场也足够广阔,只要质量好、价格合适,再多的商品也不愁没有销路。

金州军要做的就是开发新技术,保证这些工坊在安全的环境里生产发展,为他们开拓市场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