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再说什么了。
想想也是,这些少爷们在家里哪个不是锦衣玉食,天天换着花样吃,让他们长时间的吃一种饭菜,确实难为他们了。
“士兵的伙食确实应该荤素搭配,这样才更加的合理和健康。不过今年辽南初定,条件是困难了一些,明年就会好起来的。”鲁若麟以后世人的思维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比较理解张静睿他们的,所以并没有过多怪罪的意思,让张静睿和朱君峻他们松了一口气。
在不知不觉中,鲁若麟在张静睿等一干勋贵子弟中拥有了很高的威严,除了鲁若麟的成就加成之外,军营里日复一日对鲁若麟的神化宣传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张静睿他们在无意识中对鲁若麟有些惧怕的心理。
这样的饭菜也叫困难?洪承畴和吴三桂他们默默无语,内心里充满了眼泪。看向鲁若麟的眼神多有不满:这13装得有些过了啊兄弟。
“兴汉,为士兵们提供这样的饭菜是不是太奢侈了一点?”洪承畴不好当面指责,只能隐晦的表示不理解。
虽然知道金州军有钱,但是这样浪费还是让在士兵伙食上节省惯了的洪承畴有些看不过去了。
“奢侈吗?我觉得一点都不奢侈。这些士兵们干的都是什么活?那可是随时都要掉脑袋的事情。没有好的伙食怎么可能有好的身体?没有好的身体怎么可能打得过敌人?为了几个饭钱将士兵们饿的拿不动刀、走不了路,轻易的死在敌人的屠刀下,那才是真正的草菅人命。”
“都是爹娘养了十几年才长大的,这其中又经历了多少辛苦。既然这些百姓将自己的娃儿交到我的手里,就是对我的信任,但凡有一丝可能,我也不能让这些士兵们枉死。所以我要把最好的武器和铠甲给他们,还要把他们养得壮壮的,让他们能够有更大的机会活下来。等到战争结束了,平平安安的回去孝敬父母。”
鲁若麟的话掷地有声,让洪承畴他们神情凝重说不出话来。
将吃饱、吃好上升到了百姓信任和孝道上,确实在道德层面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让人无法反驳。
洪承畴作为一个文官,对鲁若麟的说法感受更深:“可惜无酒,否则就凭兴汉的这番话当浮一大白。”
“大人谬赞了,下官不过是将心比心,有感而发罢了。”鲁若麟连忙谦虚的说道。“此处是军营不能饮酒,晚上下官请大人尝尝我金州军的地瓜酒,别有一番风味。”
“哦,是吗?那老夫一定要尝一尝。”洪承畴欣然应允,“兴汉能够如此爱护士兵,实在是士兵和百姓们的福气啊。你们也要多向平辽伯学习,要是都像平辽伯一样,还怕士兵们不为你们效死吗?”
洪承畴借着鲁若麟的话敲打了吴三桂他们几句,希望他们能够在苛待士兵方面有所收敛,当然具体的效果能够有多少只有天知道了。毕竟明军的那些陈规陋习已经存在太久了,根本就不是几句话可以改变了。
“谨遵总督大人教诲。”不管吴三桂他们是否能够做到,这个时候肯定要表明立场。
洪承畴见吴三桂他们还算懂事,满意的点点头,又向鲁若麟问道:“这海鱼和咸鸭蛋产量大吗?贵不贵?”
作为主将要是能让士兵们经常吃到肉,绝对会受到士兵们的热烈拥戴,既然金州军能够为士兵们长期提供海鱼和咸鸭蛋,产量肯定不少,如果价格合适,洪承畴也想买一些回去收买下军心。
“其实海鱼只要愿意出海,非常容易捕捞,以前只是因为不易保存所以大家很难吃到。只要有足够的食盐,海鱼几乎是要多少有多少,价格也便宜。咸鸭蛋也是如此,只要食盐充足,产量并不小。如果总督大人有意的话,金州军可以长期为关宁军提供海鱼和咸鸭蛋,保证价格实惠。”金州军有几大晒盐厂,食盐非常便宜,也间接的促进了食品产业的发展,海鱼和咸鸭蛋就是其中的两个重要产品。
“那这个事情就让底下的人去办吧。”洪承畴点点头,准备先买一批回去试试效果。
第347章 洪承畴也想修路
在旅顺城呆了几天后,洪承畴他们北上南关,那里是他们重点考察的地方之一。
随着天气转暖,水泥的供应量开始跟上,旅顺到南关的公路也开始修建,并且采用了两头对进的方式,施工进度并不慢。
金州军的道路建设标准一向比较高,规划的旅顺到南关公路为主干道,有二十米宽,足够四辆四轮马车并驾齐驱了。不过为了尽快打通这条主动脉,现在只施工了一半,另外一半后续再进行施工。
交通对于军队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特别是步兵,依赖性非常大,几乎所有的行军都是沿着道路展开。哪怕是骑兵,除非万不得已,也是会沿着道路行军的。
比起清军,无论是朝廷的军队还是金州军,行军打仗都有大量的辎重,对后勤补给的依赖度非常高。特别是粮食,往往决定了明军的生死。而粮食的运输非常消耗运力,没有安全的补给线,明军根本就无法长期作战。
明军物资运输为什么这么困难?说到底还是交通不畅惹的祸。
以如今的运输情况,南方还好一点,可以用船进行粮食运输,损耗会小一些。但是在北方,粮食运输全靠马车和人挑。受道路条件限制,马车都是两轮的,载重量有限,效率极其低下。往往十石粮食,运到前线就只剩下一石,其他的全在路上消耗了。
要是前线作战的军队达到十几万、几十万的规模,时间一长,仅仅是粮食的补给就可以将朝廷拖垮。
所以清军在与明军作战时,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凭借自己的机动性断明军的粮道。一旦粮道被断,用不了多久,明军就会自行崩溃。
旅顺到南关的这条主动脉不光关系到以后的兵员调动和后勤运输,也是辽南经济发展的任督二脉,一旦打通了,将会大大促进辽南的经济发展。
“兴汉,如果这条路修通了,从旅顺运粮食到南关损耗几何?”洪承畴骑在马背上,对身边的鲁若麟问道。
洪承畴拒绝坐船走海路到南关,而是非要沿陆路走一遭,顺便看看辽南的具体情况。
既然如此,鲁若麟只得作陪,大家骑马前往南关。
“要是全线贯通,以旅顺到南关的距离,用四轮马车的话,最多两天就可以走一趟,损耗不会超过一成。”鲁若麟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