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71 章(1 / 1)

明末之兴汉 猪哥老腰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行善很快就让慈善总会在辽南声名鹊起,引来了很多的关注,连带着李雪晴的名声也有了非常大的提升。

很多穷苦百姓甚至以“李观音”来称呼李雪晴,李雪晴的口碑正在逐渐发酵,只要持续做下去,声望只会越来越高。

就连张光瑶也得了个“女菩萨”的雅号,让她乐得找不到北。

正在金州军这边建设、开荒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满清也没有干坐着。

虽然入关大军非常疲劳不宜马上出征,但是他们的回归大大增强了满清核心地带的防御力量。因此皇太极将原来的留守部队抽调出来,派往辽南。

此次清军领兵的是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统兵两万直扑复州。

清军并不是准备以这两万人来攻打辽南,这些人想要攻下有金州军驻守的辽南无异于痴人说梦。阿济格统帅的这两万人不过是清军的前锋部队,是为后续大军打前站的。

阿济格的任务就是探清金州军的虚实,给金州军制造压力,让金州军不能安心备战。

因为阿济格的到来,复州的清军力量得到了大大的加强,可以在与金州军的探骑交锋中派出更多的力量,金州军的压力开始倍增。

阿济格的出动也意味着清军针对辽南的军事行动正式开始,估计等到天气继续转暖,入关的清军修整完毕,就是清军大举出动的时候了。

面对清军的咄咄逼人,金州军也没有怂,出动了骑兵师、第二师,前出到新金一带与清军对峙。

因为最近得到了大量的人力补充,金州军再一次的扩编了。

独一旅和独二旅正式升格为四师、五师,另外又新组建了六师和七师。不过六师和七师刚刚成军,连训练都没有完成,所以只能驻守在南关一线加紧训练,现在基本上还没有什么战斗力。

其中第六师是以卢象升的天雄军为骨干组建的,师长鲁若麟让卢象观他们比较熟悉的孙什担任。两个旅长一个是卢象观,一个是金州军的老人,尽量做到了安抚和平衡。

虽然天雄军原来的战斗力就不错,只是金州军的作战方式和训练要求与传统的明军差别比较大,第六师依然需要通过训练来提升战斗力和磨合队伍。

水师的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扩编了水师三旅和水师四旅,足足增加了一倍。如今的金州军,无论是战斗力还是士兵数量都有了大大的加强。

阿济格南下的消息现在知道的人还非常少,鲁若麟不想引起无谓的恐慌,何况区区两万清军他根本就没有放在眼里。

现在南关一线驻扎有六个师的兵力,加上水师和近卫师随时可以支援,即使皇太极带大军来了鲁若麟都不怂,何况是阿济格这个先锋部队。

所以辽南这边根本就没有受到清军南下的一点影响,该干嘛干嘛,稳得很。

就在这时,鲁若麟迎来了一位老朋友,东江军的沈世魁。

自从朝廷委派鲁若麟建立辽南都督府之后,金州军与东江军的关系就变得有点微妙了。

以前虽然东江军严重依赖金州军,但是至少在表面上大家是盟友,是平等的关系。现在朝廷成立了辽南都督府,鲁若麟成了都督,沈世魁是副都督,在官职上就低了一等。

加上朝廷非常明显的甩锅行为,今后的粮饷是不可能出了,只能由辽南都督府自筹。金州军一直都是自给自足倒没什么影响,但是对东江军来说就不一样了。

虽然这几年朝廷对东江军的补给少得可怜,但是至少名义上朝廷有供给东江军的义务。现在朝廷连这个义务都不想履行了,直接将东江军扔给了金州军,连招呼都没有打一个,可见有多么急不可耐。

说到底还是穷的,要是朝廷不缺钱,根本不可能将控制军队的最重要手段交到鲁若麟手里。

既然朝廷那边没有指望了,现在唯一能为东江军提供钱粮的只有金州军了。

只是连普通老百姓都知道拿人手短、吃人最软,一旦东江军开始用上了金州军的钱粮,以后要不要听鲁若麟的话就成了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了。

面对这种情况,东江军上下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意见。

高层普遍有些不太情愿,毕竟金州军和朝廷不同,强势又离得近,随时都有可能将东江军吞掉掌握在自己手中。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像沈世魁这样的人还能不能保住现在的地位和权力就不一定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要是金州军真的吞并了东江军,肯定要用自己的人来掌控兵马,原有的东江军高层们会是个什么下场就很难说了。所以沈世魁他们对于划归到鲁若麟底下还是有些抵触的,虽然双方的关系一直不错。

普通的士兵和底层军官则不一样,他们对加入金州军抱有非常大的热情,甚至有点迫不及待。

东江军的士兵当兵为的是什么?出人头地?光宗耀祖?都不是的,他们就是想要活下去。有饭吃、有钱拿,可以保护、养活家人。如果能够杀鞑子给亲人报仇当然更好,就这么简单。

东江军的士兵几乎都是从辽东逃出来的汉人,他们被鞑子逼得活不下去了,所以跑到皮岛求生。

皮岛的条件有限,很难养活这么多的汉人。以前有朝廷的补给,日子还能够勉强维持下去。等到朝廷也力有不逮之后,东江军的日子就是一日不如一日了。

要是没有金州军的资助,东江军即使没有鞑子的攻击也会坚持不下去,所以普通士兵对于投靠一个钱粮充足的新老大不但没有意见,反而非常期待。

更何况这些年随着与金州军的交流增多,金州军士兵的待遇情况东江军这边是非常清楚的。那条件东江军的士兵听了都直流口水,要不是有军法约束,金州军也比较克制,否则早就跑到金州军那边去了。

好在这些士兵虽然去不了金州军,但是家人们大多迁过去了,而且普遍过上了非常幸福的日子,也算是沾了不少的光。

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多的羁绊,金州军和东江军的关系非常微妙,可以说东江军离了金州军就会立马分崩离析。

所以当得知自己要划到金州军麾下,东江军的士兵们是非常兴奋的。

谁不想有好的武器装备,顿顿吃饱吃好,每月足额领到军饷,还有分到田地。这些东西只要沈世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