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都是我们一家的,还有很多其他人参股的。”这也不是什么秘密,层次高一些的人都知道,所以崔永建告诉卢象升也无妨。
“哦?都是些什么人?”卢象升来了兴趣。
“都是与金州军合作了多年的朋友,江南那边的占大头,朝鲜的也有一些,就是南边的郑家也有参与。”能够拉来这么多的人参与,崔永建也是非常自豪的。
这些人参股带来的不光是资金,还有自己的渠道和物资。像这次的运粮,除了应鲁若麟的要求之外,也是因为自家的生意也参与其中,后续需要鲁若麟帮忙的地方还有很多。
这些百姓最后怎么分配,哪个先哪个后还不是鲁若麟说了算。除了参股金州军的项目,这些商人们也有一些自家独立的项目,也是需要大量人手的,能否招到人手也要鲁若麟点头才行。
更有甚者,像郑芝龙更是提出了用粮食换移民,可见这些人手其实还是很吃香的。只是鲁若麟自己都不够用,怎么可能送给郑芝龙。
现在确实有些困难,等到这些人安定下来,持续生产,产生的效益将会极为可观,所以再难鲁若麟也会咬牙坚持下去。
这些家族和势力之所以如此力挺金州军,就是因为金州军治下的营商环境有口皆碑,数遍整个大明周边都是独一份,想要找个比金州军治下更合适做生意的地方实在是难如登天。
这年头并不是你随便找个地方建好工坊,招来工人就可以赚钱的,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比土地和工人重要得多。正是这样,才愈发显得金州军的珍贵,也才会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
虽然有其他势力参股进来,但是主导权始终在金州军手里,这点鲁若麟是绝对不会马虎的。
想到金州军雄伟的规划,而朝廷却困顿不堪,卢象升心情非常沉重。
很快,崔永建和卢象升就来到了旅顺城。
旅顺城的外城因为天气原因暂时停止了施工,但是规划的面积非常庞大,可以看出金州军的勃勃雄心。
来到旅顺内城,这里比以前更加繁华了,南来北往的商人明显变多了很多。街道上的商铺几乎生意都非常兴旺,一片火热的景象。
现在的商铺都是原来的旧房子,而且数量不是太多。但是规划中的各种商铺、酒楼、客栈等马上就会开工,将大大缓解现在的紧张局面。
旅顺旧城里的土地除了留出来公用的,其他的全都销售一空,为金州军换回来大笔的资金。现在还没有成型的外城土地也有人想要购买,只是崔永建一直忍着没有出售。
不是崔永建不想卖,而是价值还没有到他理想中的价位。一旦外城建设完成,并打退鞑子的进攻,加上移民的大量涌入,外城的价格将会迎来一个爆发式的增长,那个时候才是出售的最佳时机。
旅顺外城的规划面积极大,崔永建计算过,只要操作得好,外城的土地价值就足以让金州军的所有投入翻倍的赚回来,让他不得不谨慎一些。
第289章 天资聪慧
城市土地的价值体现在城市化的基础上,没有旺盛的需求,再多的土地也不值钱。
就像后世的房价一样,一线城市永远供不应求,而三四线城市则在不断的萎缩消亡。大明城市地价贵的只有那些核心城市,比如京城,还有江南的繁华之地,像南京、苏州、杭州等。
没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城市,地价自然高不到哪里去。而且现在的官府对于城市的经营也非常粗放,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完全是顺其自然。
鲁若麟则不一样,他对城市的经营先是打造良好的经营和居住环境,使得地价得到极大的提升,再通过出售土地获得海量的回报。济州城的发展就是这个路数,旅顺城同样如此。
这个时代的城池是以城墙为边界的,城里城外的土地价格相差巨大。造成这种原因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城墙可以为城内的人提供安全感,而安全感是人们居住在城内的一个重要理由。
因为建筑技术落后,建筑成本高昂,修建城墙是一个耗资巨大的行为,而获得的收益却极为有限。而且这个时代没有那么多的城市居民,除了极个别城市,土地供应并不紧张,因此也没有扩建城池的动力。
但是旅顺则不同,作为一个新兴的商业城市,旧城的那点面积根本就不能满足需求,面对蜂拥而至的商人们,能够卖出去的土地早就销售一空,还有更多的人在望洋兴叹。所以扩建新城即是现实的需要,也是一场大规模的土地开发。
不同于大明复杂的土地权属,旅顺城周边所有的土地都是金州军的,想怎么建就怎么建,只要资金跟得上。这些原本一钱不值的土地,在纳入新城之后,价格是看着往上翻。
不过想要将价值最大化,合理的规划也是少不了得,至少传统的城市布局肯定是不行的。后世政府想要将土地卖个好价钱还要三通一平,鲁若麟决定同样如此做。有投入才会有回报,荒地和规划好的土地,价格可是完全不一样的。
旅顺新城的规划完全体现了鲁若麟的意志,布局更加合理,街道更加宽阔。除了商业与住宅用地,还预留了大量的公共用地。
这些公共用地将会修建花园、广场、图书馆、学校、剧院、医院、寺庙等配套设施。虽然这些配套设施会占用大量的土地,但是对提升城市的品味和价值有着无可估量的作用。如何利用这些设施提升周边土地的价值也是一个非常深奥的学文,这一点金州军还在摸索之中。
崔永建在知府衙门款待了卢象升,王大海也抽空前来作陪。
与崔永建不同,王大海对卢象升的佩服源于卢象升的军事能力。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在外界看来金州军战力彪悍所向无敌,其实更多的是因为精锐的士兵和优良的装备,在战略战术上反而存在很大的短板。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金州军的军官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军事指挥学习,所有的作战经验都是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与卢象升这样的名将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即使是鲁若麟,当初在军队里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指挥培训,在指挥大兵团作战上还有一定的欠缺。之所以能够有现在看似辉煌的战绩,其实完全是占据了兵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