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27 章(1 / 1)

明末之兴汉 猪哥老腰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将一船船下来的移民整顿好然后带走,远处就有专门负责接待安置的部门。

卢象升肯定不用和那些移民们一起等待安置,旅顺当地的官员亲自将卢象升引至了贵宾接待厅,在那里卢象观和几个天雄军的将领早已等候多时。

见到卢象升的第一时间,卢象观和几个卢象升的兄弟、部下全都跪倒在地,用带着哭腔的声音给他请安:“见过大哥!”“见过大帅!”

卢象升也是一脸的伤怀,将他们一一拉起,然后问道:“大家都还好吧?”

“大家都好,就是放心不下大哥。”卢象观点点头说道。

卢象升笑着说道:“现在看到了,我这不是好好的吗。”

“怎么可能好好的,我们都听说了。朝廷把大哥当替罪羊……”卢象观刚刚抱怨到一半就被卢象升制止了。

“休得胡言!我被朝廷处置是罪有应得,能够逃脱性命已经是法外开恩了,不要再让我听到任何对朝廷的污蔑之语。”事关朝廷体面,卢象升即使心中也有委屈,依然会本能的维护朝廷,哪怕是自己的弟弟也不能抱怨。

“是,大哥。”卢象观知道卢象升的脾气,不敢顶嘴,强忍着怨气答应道。

“大帅,既然回来了,要不去军营里看看吧,弟兄们都很关心你。”一名天雄军的将领插嘴说道。

“我现在已经是一介平民,不再是什么大帅了。”卢象升强忍着对天雄军的怀念,摇头说道:“现在你们既然已经是金州军的一员,我就不去打扰了。告诉弟兄们我很好,不用挂念,好好杀鞑子就可以了。”

“是,大人。”几名天雄军的将领闻言有些失落,卢象升看在眼里,但是却没有心软而改变主意。

毕竟他现在的身份是一个白丁,而且又是天雄军的旧主,冒然跑到天雄军去,难免会让别人产生不好的联想。

该避嫌的时候还是要避嫌的。

见卢象升不愿去天雄军,卢象观说道:“辽南知府崔大人知道大哥要来,特意前来迎接,正在前面等候,大哥要不要见一见?”

“崔知府来了?”卢象升对于这个金州军在辽南最大的文官还是知道的,只是没想到他竟然来迎接自己了。

自己不过是一个被革职的官员,哪里值得崔永建如此重视,说穿了还是因为鲁若麟对自己的尊重,连带着下面的官员也不敢怠慢罢了。

“是的,其实王副将也想来的,只是在城里有事脱不开身,所以让我给大哥致歉。”见金州军上下对卢象升如此重视和尊重,卢象观也很有面子,好歹没有人走茶凉。

“惭愧啊。”卢象升有些不好意思,想也知道崔永建和王大海身居高位,事务繁多,能够特意迎接自己已经很不容易了。“走,不要让崔知府久等了。”

因为知道卢象升要先与卢象观他们叙叙旧,所以崔永建没有第一时间出来迎接卢象升,而是在不远处等候。见卢象升在卢象观等人的陪同下朝自己走来,崔永建也快步向前,等走到近前连忙施礼道:“崔永建见过常州公。”

崔永建知道卢象升现在是一介平民,用原来的官职称呼似乎有些不妥当。称呼卢象升的姓名又显得不尊重,所以干脆用卢象升的籍贯来称呼,既文雅又不失尊重。

“建斗见过崔大人。”卢象升也还了一礼。虽然他官职不再,但是曾经的骄傲与底蕴尚存,哪怕只是微微躬身,也没有人敢说什么。

第288章 旅顺城的价值

在卢象升好奇的打量着崔永建的时候,崔永建同样好奇的看着卢象升。

随着金州军的异军突起,关于金州军的各种情况也受到各方关注。作为金州军体系内官职最高的文官,崔永建的情况自然也在各方的收集之中。

作为一个朝鲜人,能够在一个以汉人为主体的势力中获得这么高的位置,各种因缘际会肯定是少不了的。要不是碰巧那个时候鲁若麟手上没有人才协助治理地方,崔永建也不可能成为金州军的文官元老。

正是有这份资历在,加上崔永建自身能力也不错,学识在一众金州军官员中更是凤毛麟角,所以在鲁若麟任命他为辽南知府的时候,金州军内没有任何人提出异议。

因为金州军与朝鲜的渊源,加上有崔永建的例子在前面,所以这段时间陆续有不少朝鲜士子来金州军效力。

朝鲜对这个情况表现得也非常暧昧。

明面上臣服于满清的朝鲜与金州军是敌对的关系,甚至还在满清的逼迫下派兵与金州军交战过。

但是私底下朝鲜与金州军的交往随着金州军的实力变强反而愈发频繁。特别是贸易往来,比以前增加了几倍。

在满清监控不到的朝鲜南方,与济州岛的贸易和往来几乎公开化。大量的原材料、粮食、人力不断的输送到济州岛,换回来一船船的优质商品。

朝鲜南方贫民移民济州岛打工已经成为了一股风潮,随着越来越多的朝鲜贫民知道济州岛的存在,以及去济州岛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现在都是朝鲜贫民自发的往济州岛跑,根本不需要人去组织和动员了。

朝鲜人多地狭,有限的土地养活不了那么多的人口,适当的向外输出人口对当地官府的统治也有一定的好处,至少不用担心那些活不下去的百姓造反。

在这股移民风潮中,来到济州岛的不光是那些活不下去的贫民,还有一些在朝鲜官府里找不到位置的贵族子弟。

朝堂的官位毕竟有限,而且始终由那些大家族掌控,除了极少数的精英子弟可以继承官位,很多贵族子弟并没有用武之地。

以前他们没得选择,只能在抑郁中度过一生。现在有了金州军这个新兴势力可以供他们选择,这些人又有了一展才华的希望。特别是金州军里的文官一把手是朝鲜人崔永建,这个情况更加坚定了这些朝鲜士子效力金州军的信心。

汉城方面对这种情况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采取了默许的态度。

一来那些贵族子弟确实需要施展的空间,而朝鲜却没有,让他们去金州军试一下也许又是一条出路。

二来朝鲜对于臣服于满清这个野蛮民族心底里还是非常膈应的,期望有朝一日大明爸爸可以将他们救出苦海。而鲁若麟归顺明廷,使得朝鲜对金州的期待也更加大了,让自家子弟去为大明效力,不但不觉得委屈,反而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

只是为了家族的安危着想,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