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2 章(1 / 1)

明末之兴汉 猪哥老腰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难题交给了崇祯。

崇祯也很为难,不管同意与否,对他来说都有后患。虽然从心底里他是同意卢象升的方案的,但是他不能表这个态,否则御史言官、科道给事中们会将他烦死,史官会如何记录评价也不好说。

最后崇祯决定一事不烦二主,干脆让卢象升自己来处理好了。至于卢象升能不能领会他的意思,传旨的太监会提醒他的。

朝中大臣们对这个事情也采取了默认的态度,他们的想法是先把德王换回来再说,这样大家的压力会小很多。至于卢象升的罪责问题,等把事情处理完了再说。

有了这个插曲,朝廷对卢象升的追责圣旨就轻了很多。

当卢象升接到圣旨的时候,朝廷对卢象升的处罚是刚刚没当热乎的兵部尚书又没有了。而且身上的宣大总督也没有了,是以暂代宣大总督的身份统领兵马抗击清军。并且严令卢象升用心杀敌,戴罪立功,否则数罪并罚,严惩不贷。

至于用俘虏换德王的事情,圣旨里压根就没提。

宣读完圣旨后,传旨太监收起了一脸严肃的表情,用和蔼的语气对卢象升说道:“督师还请宽心,皇上和朝中大臣也是因为济南一事气愤不已,不独督师受到了处罚,其他文武官员也都受到了牵连。只要督师继续杀敌立功,再传捷报,失去的东西还是会回来的。”

“罪臣无能,致使鞑奴肆掠大明,臣民被屠、亲王被俘,有愧圣上的信任啊。”卢象升并没有什么不满,只是对于自己抵挡不住清军的攻伐感到自责。

“皇上还是相信督师的。前两次督师送来的捷报就让皇上难得的有了一些笑脸,咱们这些做奴才的也跟着高兴。济南一事督师已经尽力了,无需过多自责。”这次来的传旨太监难得的和颜悦色,比上次来的强了不少。

要知道上次来的是奖赏的圣旨,这次来的可是问罪的。

“能得皇上如此信任,臣万死难报万一。臣必定斩灭鞑奴,以报皇恩,虽死无悔。”卢象升对崇祯确实忠心,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

“德王被俘,皇上忧心不已。时常茶饭不思、夜不能寐,常言无颜见列祖列宗。我等在皇上身边也是心疼得不得了,只怨身单力薄,无法为皇上分忧啊。”传旨太监说着说着还拿手帕擦拭并不存在的眼泪。

“都是臣下无能,不能为皇上分忧。至于德王的事情,不知朝中对于本官的提议是如何决断的?”卢象升一直在等着朝廷表态,德王的事情兹事体大,他实在不敢自决。

“朝堂上有说同意的,也有不同意的,实难统一。皇上也不好决断,便让奴才转告督师,此事就由督师全权负责,相信督师一定可以处理好的。”这才是传旨太监重点要交代的事情,传达处罚圣旨不过是顺带的。

“本官明白了。还请公公稍事休息,待本官有了决定还请公公带回去告知圣上。”卢象升久经官场,自然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门道。

“公公这边请,督师已经令人备好了酒宴,请公公沐浴更衣后赏光出席。”卢象观连忙上前将传旨太监引了出去。

第180章 传信多尔衮

在传旨太监出去后,大家都留下来一起商议该怎么办。

“朝廷这是什么意思?到底是同意还是不同意啊?”虎大威忍不住问道。

“什么意思?大家都嫌这个事情棘手,同意或者不同意都有后患,干脆推到督师身上了,倒是把自己都摘了个干净。”黄济不屑的说道。

这也是官场的常态,好事大家一起上,坏事都唯恐避之不及。

“那我们怎么办?换还是不换啊?”虎大威性子有些直,还没有体会到传旨太监的意思。

“皇上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肯定是要我们换的,只是不好直接说罢了。我想督师大人已经有了决断吧?”黄济将目光看向了卢象升。

“做臣子的怎么能够让主上为难,既然皇上有这个意思,那就换吧。只是要委屈各位了。”卢象升满含歉意的看向黄济和杨国柱等人。

这些俘虏都是大家拼死抓来的,现在为了卢象升的前途不得不拿出来去交换德王,这些功劳很有可能就得不到兵部的认可,毕竟兵部还没有清点过人头不是。

“还请督师不要放在心上,都是为了抗清大业,何况我们以后还可以再抓不是。不过我们也不能吃哑巴亏,正好传旨的公公在,至少也要让他知道确实有这些俘虏,我们是吃了很大的亏的,皇上和朝中大臣们必须要认我们这份人情。”黄济是个不吃亏的主,可没有无私奉献的那个想法。

“黄济啊,你呀,就是心眼太多了。身为臣子,岂能计较那么多。”卢象升作为传统的文人,对于黄济的这种锱铢必争的人,多少还是有点不太不习惯的。要不是知道黄济就是这样的性子,对自己又是始终如一,早就开口训斥了。

“大人,做臣子的不但要会做事,还应该让皇上和上官知道我们做了什么,否则陛下和阁老们如何信任我们?我们不但要把这个事情做的漂亮,还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我们的付出。事明则无惧谗言,说句冒犯的话,以前大人就是因为只知道埋头做事,不知道上通下达,所有才会被小人构陷,处处受制。”黄济自有自己的一番道理,说得卢象升都是一愣。

卢象升最近些年过的确实不怎么舒心,明明有做事的雄心,却因为不会讨阁老们和皇上欢心,屡次被诋毁,满腔热血抵不过反复折腾,最终还是没有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

“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怕死,说的容易,要做到何其难也。咱们大明用心做事还要讨好上官,时局就是败坏在这帮人手里的。”卢象升也是心有戚戚,深深的叹了口气。

“既然已经有了决断,那就尽快与鞑奴谈判,以免突生变故。黄济,我这就写信,你去俘虏里找个人给杜度送去,让他转交多尔衮,将我们的要求说给他听,看他如何答复。”抛开愁绪,卢象升立刻进入工作状态,试图与多尔衮联系。

“大人,信写好了最好让传旨的公公过目一下,以免横生枝节。”黄济忍不住提醒了一下。

卢象升确实没有想到这个关节,但是得黄济提醒后,也觉得很有必要,反正不过是多费一点功夫而已,却可以证明自己的清白,和对皇帝的重视。

在卢象升写信的功夫,黄济跑到传旨太监那里,先是奉上了大笔的银子,感叹公公一路辛苦,这是给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