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度。
一个非常准确的数据统计,在古代军粮运输超过一千里损耗就达到百分之九十,大部分被运送粮食的人路上吃了。
也就是说一百斤粮食从大唐运送到宝髻和象雄就只能剩下十斤甚至更少。
没关系,大唐家底儿厚耗得起。
岭南粮仓就不说了,去南越之南那些小国几个玻璃瓶子,一匹秀美的丝绸,一座外表豪华镶满珠宝的座钟……都能轻易换一船粮食回来。
虽然一年三岔的占城稻口感不好,可对于宝髻和象雄来说有的吃就不错了,谁还管好不好吃啊。
再说口感再不好的大米那也是大米啊,比杂粮口感好太多了。
宝髻、象雄两国一看大唐送过来的粮食一大半都是大米而不是其它的杂粮,顿时就感受到了大唐那浓浓的诚意。
好人呐。
然后和吐蕃打起来更加的积极勇敢。
就是靠着这种堪称奢侈的消耗战,大唐活活拖垮了吐蕃。据说吐蕃国内百业凋敝,连前线的主力军队都开始缩减口粮了。
在这么下去,不用打他自己就崩溃了。
这些事情岳山都是从李世民那里了解到的。虽然他辞官了,但地位还在那,各种机密消息都能接触到,甚至有时候李世民还会主动征求他的意见。
这次吐蕃求和李世民倒是没有征求他的意见,岳山也没兴趣过问。
他之所以关注这件事情,完全是因为一个人,禄东赞。这位大唐人民的‘老朋友’,把大唐公主带走的男人。
岳山对他倒不是有什么意见,相反还很佩服这个人。撇开身份,这也是一位超群绝伦的大才,松赞干布最重要的战友和臣子。
同时他也时松赞干布遗志的继承者,在松死后继续稳固吐蕃政权,打击贵族强化王权。
如果后期他们父子没有专权的话,堪称完美人设,可惜没有如果。
只是岳山没有想到的是,他没兴趣理会吐蕃使节团的事情,禄东赞对他却很有兴趣,居然提出要来拜访他。
“噶尔东赞想见我?见我干啥?难道他很仰慕我的学问想到书院学习?”岳山戏谑的道。
赵蒙也笑道:“还真让您猜着了,他就是这么说的,想向您请教学问。”
“算了,我一介闲人没兴趣掺和这些事情。他要是真想进学,等哪天不当官了再来找我,书院的大门随时向他敞开。”岳山说道。
“哎呦,岳公太谦虚了,谁不知道您是圣人最信任的人,不在朝堂的宰辅,大唐的中流砥柱。”赵蒙吹捧道。
“行了行了,咱们不是外人,老赵你没必要来这些虚的。”岳山道。
一句‘老赵’让赵蒙脸上笑出了一朵花,高兴的道:“我老赵说的都是良心话。这些话也不是我说的,朝野都是这么认为的。”
岳山没和他纠结这个问题,转而问道:“圣人让你过来肯定不只是说这件事情吧?”
赵蒙收起笑容正色道:“圣人让我过来问一下您,对吐蕃这件事情您如何看。”
“一条被打断腿的野狗,圣人想怎么处置都行,我没什么看法。”岳山随意的道。
“这……我就这样回复圣人?”赵蒙迟疑的道。
“随便……算了,不为难你了,就这么说吧。”岳山道。
“好嘞,我一定一字不差的把您的话转述给圣人。”赵蒙松了口气,笑道。
岳山敢说什么打断腿的野狗之类的话,他不敢啊,转述都要小心翼翼。现在岳山说就这么回复,那就没事儿了。
而且他还不敢在岳山这里多待,事情问完之后连闲话都不敢多聊几句,因为在这里逗留时间过长也是罪。
自从前几年朝廷开始用国家法度来管理内侍开始,他们这些力士、宫女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必须要小心小心再小心,不能留下任何把柄。
只要被抓住把柄,就会有一群外臣蜂拥而上把他们给处理了。
赵蒙这样的大太监以前哪个外臣不巴结他,就算再讨厌内侍表面也会给他面子,现在越来越多的权贵连这层面子都不愿意维持了。
最简单的例子,以前内侍和外臣有了冲突可以找皇帝哭求支持。现在双方起冲突,会有一大群外臣拿着律法找皇帝讨公道。
所以问完事情之后又闲聊了两句赵蒙就赶紧起身告辞了。回到皇宫之后一字不落的把岳山的话转述了一遍。
“岳翠岚说吐蕃是‘被打断腿的野狗’?”李世民若有所思的问道。
赵蒙垂首道:“夏国公原话就是如此,他还让臣一字不落的转述给您。”
李世民点点头,露出了然的表情,道:“我知道了。传令鸿胪寺,解除对吐蕃使节团的限制,让他们随意行动。”
“喏。”赵蒙连忙应道。
同时他心中也感慨不已,这群大人物心机深沉每一句话都藏着玄机啊。
本以为只是贬低吐蕃的一句话也暗藏着重要信息,自己这个传话的人却一点都没听出来,而圣人却能马上明白。
以后还是要夹着尾巴做人啊。给圣人办事的时候一个多余的字都不能说,要不然指不定就栽在哪句话上了。
吐蕃使节团进入长安之后就被困在了鸿胪寺的番邦院,别说见到李世民,连出门都做不到。
禄东赞想尽了一切办法,重金贿赂、装病等等,都没有能跨出大门一步。
打着学习的幌子请求去见岳山也是病急乱投医想到的方法之一,本来没抱什么希望。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早上才刚刚把这个想法报上去,下午门口的守卫就撤走了,只留下几个门卫。
他去打听情况,没人搭理他。试着往外走,都迈出大门口了也没遇到阻拦。要知道以前他们还没靠近大门就被守卫给喝退了。
他得出了一个让他很激动的结论,他们暂时自由了,大唐解除了对他们的人身限制。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总归是个好的现象。
于是他就按照计划去拜访大唐的权贵,并奉上金银美女以作贿赂,只是游说的结果让他喜忧参半。
枢密院的重臣全都拒绝了他的拜访,连面都没见着。文官系的宰辅倒是见到了长孙无忌、房玄龄、马周等人,但都是顾左右而言他,根本不提休战的事情。
倒是清流和御史,很多都被说说动了。尤其是涉及到大唐为了这场战争付出的钱粮是多么庞大之后,不少人当场表态,只要吐蕃称臣纳贡他们就会上书停战。
但禄东赞很清楚,真正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占据大多数的中低级官吏,而是站在最高层的那一小撮人。
比如夏国公岳山这位赋闲在家的人,他一个人的意见就能顶的上半个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