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90 章(1 / 1)

文唐 步兵长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4个月前

个小时,就在这时外面响起了震耳的铜锣声,伴随着大嗓门的吆喝声。

“火车还有十五分钟出发,所有人尽快撤离。”

随着吆喝声,刚才还围在火车四周的人哗啦全远远的躲开了。

禄东赞的心突然砰砰乱跳起来,这辆火车不会真的能跑吧?他的心情非常的复杂,既想让它跑起来,亲眼看看这种奇观,有害怕它跑起来。

然而不管他怎么想,事实都不会因此改变。

“轰隆隆”的声音响起,没多久一阵汽笛声响起,火车发出‘况且况且’的声音开始往行驶。

看着窗外往后退却的景物,禄东赞的一颗心也沉到了渊底,这辆装载着几百人和无数货物的车真的动了起来。

而且速度还越来越快,最快的时候他感觉超过了战马。

此时他的脑海里就只有两个字,怪物。

如果不是怪物,又能会是什么力量让这辆车跑起来的呢。

事实上他很清楚这不可能是怪物,而是大唐掌握了一种神奇的东西,可以带动这样庞大的车体。

但此时此刻他宁愿这东西就是怪物。因为怪物不可复制,工具可以。如果大唐多一些这种工具,那后果……

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不只是他一个,随行的许多人都想到了,众人的脸色一个比一个难看。

行走到半途,他们看到了另外一辆长长的火车从对面行来,很快交错而过。这证实了一件事情,火车不是唯一的,而是有许多量。

大唐居然已经强到了这种地步吗?吐蕃拿什么来和他们抗衡。

他脑海里浮现出出行之前和赞普的对话:

松赞干布:“你是吐蕃小论(副宰相),很清楚我们面临的情况。军事上我们无所畏惧,唐人联合宝髻、象雄也拿我们无可奈何,但国力已经无法支撑我们在打下去。”

“如果不能尽快结束这场战争休养生息,不用外敌打过来,我们自己就要先崩溃了。”

“现在战争的主动权掌握在唐人手里,决定是战是和的人在千里之外的长安城永安宫。”

“此行出使大唐,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说服大唐君臣停止这场战争。”

禄东赞:“恐怕大唐君臣不会轻易同意啊。”

松赞干布:“不惜一切代价,可以称臣纳贡,甚至还可以送质子去长安,只要能停止这场战争。”

禄东赞:“臣誓死完成使命。”

一开始他信心满满,还构思了好几种方案,该游说哪些权贵,该如何说服大唐皇帝等等。

可是随着逐渐深入大唐内陆,这种信心就越来越不足。在见到火车的这一刻,所有的信心都土崩瓦解。

他不知道该用什么理由说服如此强盛的大唐停战。

大唐师出无名征讨他国是不义,会遭报应?大唐也有敌人,不怕把我们逼急了万国伐唐?打仗也在损耗大唐国力,对双方都没好处?

这些理由在强大的国力面前都成了笑话。

而且大唐还有一种强大无比的战争神器,火炮。没有人敢之一它的威力,高句丽就是铁证。

强大的国力配合强大的武器……对大唐的实力了解越深,就越绝望。

不知道什么时候火车停了下来,禄东赞抬头看了一下钟表,才过去了四十分钟。

他研究过大唐的一切,知道渭水码头到长安只有六七十里的距离。

也就是说这个叫火车的东西只用了四十分钟就跑了六七十里路,这个速度让本就有些绝望的他痛苦的闭上了眼睛。

赞普,这次臣可能要让你失望了。

(.)文唐

第738章 禄东赞的困境

吐蕃使节团来长安觐见天子了?还是求和的?还要称臣纳贡?

听到这个消息岳山既惊讶又觉得理所应当,这是综合国力差距带来的必然结果。

前世大唐的重心一直在草原、在高句丽、在西域,对西南高原地区没有多大的关注,放任了吐蕃统一高原的行动。

当吐蕃扫平所有对手统一高原,开始尝试干涉世界格局的时候,在去遏制已经晚了。

面对高原天险,大唐能做的就只剩下防御,基本没有主动进攻的能力。

纵使大唐在局部战争中屡次击败吐蕃,也不得不和对方‘约为兄弟之国’。甚至还首次用公主和亲,开启了大唐和亲的先例。

要知道之前薛延陀的可汗、西突厥的可汗一直想求娶大唐公主,都被李世民给否决了。

如果不是拿吐蕃没有任何办法,李世民是绝对不会把公主嫁过去的。

不管后世的历史如何粉饰,对当时的大唐君臣来说,这次和亲就是一次彻彻底底的屈辱。

这一世的情况就不同了,大唐的国力更加强大。

岳山还给松赞干布打上了‘天命之子’的标签,是上天派下来和李世民争天下共主这个位置的。

大唐提前十来年就开始关注吐蕃局势,李世民更是把松赞干布祖宗十八代都查了个清清楚楚。

对松赞干布的事迹了解越深,就越会让人觉得他是天命之子。没办法,这个人拿的真就是主角剧本。

同样作为主角的李世民自然把他视为大敌,提前十来年就开始布局。

先是连年往青海道迁徙人口适应当地气候,然后从这群人里招募适应高原的军队。

等到吐蕃开始统一高原的时候,不惜代价的扶持宝髻和象雄这两个同样是高原大国的势力,甚至直接出兵帮忙。

这里就不得不称赞松赞干布的雄才伟略,即便有大唐的扶持,宝髻和象雄两国依然处于劣势地位。

甚至大唐直接出动了一支万人的军队,也才勉强把局面僵持下来,难以取得决定性的胜果。

然后大唐就换了一个思路,既然通过战争打不垮你,那就从国力上拖垮你。

海量的物资源源不断的运送给了宝髻和象雄两个国家,粮食、武器装备等等,全都是免费的。

条件就是在你们国内宣扬大唐的仁义,告诉你们的国民大唐是你们的宗主国,顺便把《华夏文明》这本书当成官员士人的必读书籍。

对于宝髻和象雄两个随时面临灭亡的国家来说,这些都不是问题。

啥?你说文化入侵?

我们两个国家就没啥文化底蕴可言,何谈入侵。

大唐是天朝上国,华夏文明居然说我们和唐人一样都是华夏后裔——还有这种好事儿?

从今以后我就是一名光荣的华夏子孙了。

于是大唐出钱出粮,宝髻和象雄两国出人,一场针对吐蕃的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就此拉开。

老话说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大唐在这场战争中的消耗比达到了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甚至两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