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14 章(1 / 1)

牛吏之帝王崛起 天下九九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放关卡,让朝廷大军进入上谷。

他的谦卑态度让杜茂心里舒服了许多,可是说起来要进入上谷,他又有些犹豫起来,关卡虽然开放,但是他怕进去容易回来难。若是他前脚进去,人家后脚把关卡关闭,那时万一有什么事,他的三万大军连个后路都没有,到时该怎么办呢?

于是杜茂派了一名校尉,领兵五千进入上谷,他自己则留在涿郡,就在上谷的南面,对着上谷郡虎视眈眈。

樊宏来到杜茂大营,杜茂连忙将他接了进去,置酒款待。

樊宏道:“老夫奉陛下的旨意,接耿况入邯郸养老,大将军你看,耿况会奉旨南下吗?”

杜茂吓了一跳,他出来时,事情还不至于此,刘秀只是让他监视耿况的举动,但不要轻举妄动,如今皇帝的这个旨意,却是非常明确的向耿况动手的信号。

杜茂道:“樊公在我的营中,自是无须忧虑,杜某自能保护樊公安全,但若是进入上谷,不在我军保护之下,恐怕。。。上谷乱民尤多,请樊公多多小心为上。”

渔阳太守张堪道:“上谷太守耿况已有自立的苗头,樊公万不可再轻易进入上谷,以免为其所害。”

樊宏忧愁地道:“身负君命,要迎上谷耿况回邯郸,万不敢有辱君命。。。这旨意是必定要送到的,至于他肯不肯回邯郸,那倒是可以再论。”

他忽然离席拜道:“还望二公救我,帮樊某想个法子,使我可回京复命,樊某不胜感激之至。”

两人连忙回礼,杜茂将他扶着坐好,张堪道:“如今耿况心思不定,去就不明。大将军受陛下重托,正应平定上谷,为君分忧。而大将军重兵在此,进不敢进,退不敢退,不得其路。陛下闻之,定会有所责难。”

这下说的杜茂也有些上火了,与樊宏一道叹起气来,说道:“我何曾不知陛下的心思,可是上谷在重山之间,关隘重重,都在耿氏之手,我便有大军,也无从下手啊!”

耿况在上谷太守任上十多年了,树大根深,对上谷的掌控能力很强,杜茂作为新来的强龙,不识本地地理,没有本地的豪强相助,要想在上谷与地头蛇耿况相斗,难度非常大。

张堪道:“大将军,末将倒有个主张。不若由樊公向耿太守写信,就说奉陛下旨意来上谷犒劳奖赏,命他出居庸关来迎,一旦他出了居庸关,咱们便不管不顾,乱兵上前将其杀死,夺了关隘,上谷失去首领,余者皆为乌合之众,不足为虑。”

杜茂大惊道:“我出京前,陛下只命我在上谷之侧防范,并未下令要除掉耿况,何况耿氏便是有自立的心思,其迹未显,他一个边郡大员,吾等未得明旨,阵前杀之,如何能服人心?陛下是否会怪罪?”

张堪冷笑道:“杜太守,常言道主疑臣死,陛下若不疑耿况,则不会令我等兵发上谷,陛下既已起了疑心,耿况焉能自安?他不自安,便要造反,他一造反,我等便应发兵剿之,既然早晚要发兵剿之,如今趁着有这个机会,早早除了这隐患,岂不是好?想必陛下也会明白大将军的苦心。”

樊宏道:“唉,耿太守其实也是无奈,没法子,樊某也是无法,各人有各人的难处。樊某多少明白大将军的难处,若大将军事急从权,痛下杀手,也是为了国家社稷。他日回到邯郸,樊某定会在陛下面前将此事说个明白。”

杜茂思来想去,不能决断。张堪道:“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何况陛下并未说过不准大将军杀耿氏,反而命大将军防备耿氏,若大将军当机立断,为国家除此大患,吾料陛下定然心喜。临阵最忌讳的是犹豫不决,请大将军一言决之!”

杜茂一拍面前的书案,说道:“便依了你的主张!”

樊宏便修书一封,令人送去上谷昌平。耿况见了,心中有些犹疑,召了几个心腹手下来议事。他的功曹寇恽,是寇恂的从弟,说道:“杜茂、张堪大军在居庸关外,未敢入关,恐怕是心中有鬼。想必尔等来者不善,原本便是冲着太守来的。如今樊宏说是要来传陛下的旨意,说是封赏,我看未必,他自可随时入关,却逡巡不前,延迟不进,恐怕这旨意没那么简单。太守若是出关去迎,恐怕为尔等所乘。”

耿舒道:“父亲万不可中了贼人奸计,自投罗网。如今陛下怀疑父亲,派这几万大军前来,说是要救兄长,实际却是来监视父亲。如今大兄不知下落,三弟陷在洛阳,亦是生死不明。我耿家为了朝廷,已搭上了两个男丁,陛下却依旧不能相容。父亲,依儿子看来,也不必再指望什么朝廷了,上谷之事,还是耿家与上谷之人共同决定才是!”

寇恽道:“太守,前些天那个洛阳来的说客蒯路,他说伯昭尚在太原,叔虑则在洛阳,而我的从兄则在长安,依太守看,此事真假如何?”

耿况道:“使者带来耿国的亲笔书信,字体一般无二,他当是被俘,留在洛阳无疑了。”

寇恽道:“从兄的书信我拿了回去,让侄儿寇损仔细地看了,他说笔迹与从兄十分相像,此事恐怕有八分是真的。”

寇损是寇恂的儿子,自从寇恂被俘,被转到长安之后,也如耿弇一般被宣布死亡,刘秀立即让寇损袭了爵。

耿况道:“蒯路说伯昭尚在太原,可是却未拿来伯昭的书信,吾料伯昭已凶多吉少,或许已经真的。。。不在人世了。”

耿弇是耿况的长子,也是最有才能的一个,是耿家未来的一家之主,耿况一向最看重这个儿子,闵堪断掉耿弇的后路之时,耿况命耿舒率军猛攻代郡,试图打通南下通道,将耿弇救回来,可惜没有成功。

不久之后,耿氏便被告知耿弇战死,耿况十分悲痛,大举治丧,没料到丧事后没几天,竟然有洛阳使者来到,说是耿弇未死,耿况将信将疑。

如今可以确定的是,耿国在洛阳,而耿广在邯郸做人质,不管投向哪边,耿况都有失去儿子的危险,要让一个父亲在两个儿子中间选择一个,实在是一件十分残忍的事情。

耿况有点担心,出关迎接使者有可能会出现意外,可是他若不去,好像又显得心虚,恐怕会加重刘秀和杜茂等人对他的怀疑,而耿况现在决心未下,还不想与邯郸朝廷撕破脸。

如今两面不得罪是对上谷最有利的,可是双方都想让他表明态度,站稳立场。周旋于两个大国之间一向是一件极难的事情。

耿况一边让耿舒准备出关的军马,一边还在犹豫着去不去,就这样过了三天,突然太原方向来人了,一见到来人的面,耿况便大喜过望。

此人名叫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