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04 章(1 / 1)

牛吏之帝王崛起 天下九九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经等了两天了,晋阳方向依然毫无动静。

这次伏击,耿弇安排得清清楚楚,环环相扣。先是故意在营中散播消息,说是三天内东进井陉,而后让卫兵假装放松警惕,放三个俘虏逃跑,这个东进的消息自然而来地就传了出去。最后便是命傅俊在半路伏击,而耿弇自己则带大军在晋阳附近,一旦晋阳大军东进增援,城内空虚,耿弇会闪电般地出击,攻占晋阳。

傅俊对建威大将军的战术水平是心服口服的,大将军算无遗策,谋无不中,多次利用声东击西之计调动敌军,而他自己则以逸待劳给疲于奔命的敌军以致命一击。

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耿弇打仗,十分善于调动敌人,在敌人疲于奔命的时候,耿弇往往出现在最适合的位子。以雷霆之势给敌军以致命一击。

可是这一次,看来他是料错了,在经过这一切细致的准备之后,敌军并没有咬钩,让他们之前所有的谋划都化作了泡影。

傅俊叹道:“杜广国真是无能之辈,只知道缩在城里,出都不敢出来!”

如今他的伏击落空,傅俊便依照先前的谋划,变虚为实,率军继续东进,直抵上艾城下。

邯郸汉军开始进攻上艾,而耿弇见狼孟和晋阳无机可乘,便留了一部分人围困狼孟,监视邯郸,其余之人兵分两路,分别绕过晋阳。东路进攻榆次、阳邑,西路攻略大陵、平陶,两路人马约期在祁县会合,准备一道南下攻破界休,打开进入河东郡的通道。

将部队稍稍打散很大部分是因为粮食问题,军队越大越是耗费甚巨。如今耿弇已顾不得限制士卒抢夺百姓财物,他分兵攻略诸县,便是要在当地搜集粮草,以战养战。维持他的队伍日常需要。

耿弇在太原郡里挣扎求存,身处河北的刘秀却刚刚得到闵堪反叛这一惊人的消息。

他派人紧急打造的马镫,用车拉着送至代郡,却在太行山的关隘处受阻,代郡兵将马镫留下,将运送的人也一并留下。

多亏有人暗中逃了出来,回邯郸向刘秀禀报,刘秀立即意识到不对。之后闵堪反叛的消息一个接一个地传来,刘秀确定了耿弇被困在太行山的西面。如今两下不通消息,只有打开一个缺口进去,才能将耿弇和他的六万大军救出来。

428. 入粟拜爵

刘秀用左手抚着头上新生的白发,右手搁在案上,沉默良久,说道:“一定要救!要分两路去救。令上谷太守耿况发兵代郡;令骠骑大将军杜茂率军三万北上上谷,节制诸将,共讨代郡;以杨虚侯马武为捕虏将军,率军一万攻井陉,命渔阳太守张堪发突骑向西进入上谷,助杜茂攻代郡。”

大司农冯勤道:“陛下,国库空虚,粮食紧张,国内四处用兵,处处缺粮。陛下发兵攻井陉,府库尚可支撑,可上谷路途遥远,要征发民夫运粮,民夫路上亦要食粮,耗费尤巨,陛下,粮草供应不上啊!”

去年旱灾,收成减少,府库本来就存粮不多,刘秀强撑着以二十万大军南下,本以为会拿下洛阳,没想到大败而归,引发了可怕的连锁反应,连丢颍川和南阳两个大郡,颍川周边几郡也陷入危机,连固定的粮仓河内郡也陷入战火之中,这对于建武汉的打击是巨大的。

如今刘秀是缺粮缺钱,处境艰难。经济上的困境必将使其政治军事一起陷入困境。

冯勤谏道:“如今朝中之钱粮只可供应一路大军,陛下,上谷之兵。。。”

“一定要发!”刘秀没等他说完,便斩钉截铁地拒绝。

“令临近各郡为大军就地筹粮!”

“陛下,此时不是征收税赋的时候,若要加征,恐怕会引发民怨。”

刘秀道:“复先汉皇帝入粟拜爵之制,凡入粟达到定额者,可以得爵位,可以赎其罪,你立即拿个章程出来,马上颁行天下。”

“入粟拜爵”是汉帝在即位之初实行过的政策,因为当时汉朝初立,民生凋蔽,府库不足。而北方的匈奴时常南下掳掠,北方军费开支很大,边塞之地缺粮,又不产粮,需要从关中调运粮食过去,朝廷负担不起。

当时太子家令晁错向帝建议:“募天下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就是要让天下人自发地向边塞运输粮食,运到一定数量就可授爵免罪。

帝采纳了他的建议,规定入粟输边,所支600石粟可得爵位,输得越多者所得爵位越高。不过帝时卖的是虚爵,并不实授官职,而且规定普通百姓最高只能买到第八爵,高级爵位只能由官吏和有大功的人取得。

通过“入粟卖爵”制度,汉帝解决了暂时的粮食危机。

实际上这种卖官鬻爵的制度起源于商鞍,商鞍最早提出了“粟爵粟伍”、“武爵武伍”和“以粟出官爵”的主张,意即根据战功大小封爵,根据捐献粮食的多少封爵。

等到汉武帝时,以钱粮赎罪更是常态,司马迁要是有钱,也不会被割了命根子。

“入粟拜爵”是国家财政陷入困境时的法子,效果显著,而且见效很快。刘秀此时钱粮紧缺,只能先顾眼前,把军粮先筹到了再说。

冯勤委实是不明白,为什么皇帝要铁了心的发兵上谷,以他来看,耿弇攻下了阳曲,此时应在太原郡境内,要救太原郡当然是走井陉,非常近,运兵运粮都容易,可为什么非要舍近求远地从上谷救呢?

从上谷入代郡,再从代郡南下太原,这是一个几乎往返折线的大圈子,不用说代郡兵马雄厚,不一定打得动,就算是能打通,那耗费的钱粮也不知有多少,成本太高了,国家的负担太重了。

可是等第二天的一道旨意下来之后,聪明如冯勤者终于琢磨出了这里面的味道。

皇帝封赏刚入朝的黄门侍郎耿广为关内侯。

这是一个莫名其妙的封侯,因为耿家已经有耿况、耿弇两位列侯,耿广只是个十几岁的少年,寸功未立,明显不是因为功劳封侯。那么只一种解释,皇帝要提醒耿况,跟着朝廷混,耿氏一家可得富贵,若是有什么别的想法,别忘了,你的儿子还在我的手里。

这是个蕴含杀机的封侯。

冯勤懂了,为什么皇帝要巴巴地派大军北上上谷,他不是要打通代郡,南下太原,而是要威慑耿况,让上谷郡老老实实的,不能有什么别的想法。

此时的局势,耿弇几乎陷入绝境,在没有出路的情况下,说不准就要举兵投敌,到时耿况也将面临抉择,是要跟着儿子投了长安,还是留在邯郸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