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5 章(1 / 1)

牛吏之帝王崛起 天下九九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西之争,从朝堂到太师府,如今已争到了长乐宫中来了。

朝堂上群论汹汹,皇宫内暗流汹涌,小皇帝看起来却是稳稳的。他既没有天天闷在建阳殿中看沙盘,也没有急着召集众臣议事,而是一头扎进了尚食院中,每天和一批工匠研究石磨。

过年后短短一个月光景,工匠们已经按着皇帝的图纸做了几款石磨,磨面效果虽然有所提高,但是离他做饺子皮的标准还相去甚远。

皇帝干脆不画图了,而是让工匠们自由发挥。他相信中国古代工匠的水平,只要有食物精细化的需求,只要有确切的质量要求,再稍稍加一点提示,这种技术含量不高的东西应该很快会被开发出来。

石磨的改造比纸简单得多,纸还要各种材料配比、合成,而石磨只需要改变磨齿的排列和密度,工匠们缺的只是改造石磨的动力,这个动力要靠吃货们来提供。

果然,没过多久,一个石匠改造出了合格的石磨,经过试验,这款石磨磨出了精细的面粉,再一过筛,面粉的质量已与后世相差无几。

皇帝很开心,有了好面粉,就可以研究各种吃食了,皇帝命令庖厨做各种新型的面食,对于吃的,皇帝陛下的“天才创意”源源不断,饺子、面条、饼、馄饨,花样层出不穷,御厨们学都学不过来。

小班登看着他每日热情高涨地吃面,担心地道:“朝里因为先打哪边,天天争破了头,都快打起来了,陛下怎么一点也不着急呢?”

乌盖笑道:“急什么?陛下心中早有定论了。”

“什么?”小班登好奇地道:“陛下已经决定了?那到底是先东后西还是先西后东?”

乌盖笑而不语,小班登执着地追问。乌盖道:“陛下最近是不是要庖厨做一式烤饼?”

“是啊,陛下就是喜欢吃。。。别说吃的了,快告诉我陛下的决定是什么!”

“陛下是怎么和庖厨说的?”

“他说这饼要久储不坏,便于携带,就算背着爬山也不碍事。都不知道他要干什么?”

“这就是了。”乌盖微笑着道。

“是什么啊?你这人怎么说话这么不痛快呢?”

乌盖却再也不开口了。

这时候发生了两件事情,使朝堂上的争论戛然而止,不用刘钰强行决策,国家战略就此定了下来。

安定郡传来战报,是一个坏消息。

西平王卢芳率两万军队和数千匈奴兵南下,攻略安定和北地,两郡豪强纷纷归附,卢芳势如破竹,以席卷之势略定安定和北地北部,势力急剧壮大。

安定汉军节节败退,大部分退至东南的彭阳、临泾一线,如今安定大部落入卢芳之手,自乌氏以北,只有田无忌还坚守在高平第一城。

田无忌有兵一万,其中一半是羽林军,虽说高平城坚固,易守难攻,但若是久困之下,只恐士气低落,军无战心,粮草若是短缺则更为要命。

随着卢芳的南下,巴蜀的公孙述也派兵北上了,汉中蜀军出陈仓故道,强攻散关,散关都尉吕鲔率军顽抗,征西大将军逄安了兵支援如今双方在散关一带激战。

在关东四处点火为刘秀制造麻烦的刘钰也面临自己的麻烦了。建武汉四面烽火,建世汉也受到了南北夹击。刘钰必须要击破两路之敌,稳定关中。

于是国家战略方向就毫无争议地定为先西后东。

关东方向,只能由洛阳出兵分刘秀之势,为关东群雄多延些寿命。而关中方向,则由逄安扼守陈仓道,马援从陇西出兵武都,进图巴蜀。

这时定陇将军孙易向小皇帝请战。

“请陛下予我一支偏师,从褒斜道南下,直插汉中。臣只须一万精兵,必可略定汉中!”

这是一个釜底抽薪之策,公孙述的汉中军队正在散关与逄安激战,汉中必定空虚,若是孙易真能直扑汉中,则散关之敌将不战自乱。

关中、汉中、巴蜀向来是一体,都是秦国故地,秦便是先定巴蜀,再出关定天下。汉中更是大汉的发祥地,也是连接关中与巴蜀之间的战略要地,要取巴蜀,一定要先夺汉中。

汉中在关中南面,两者中间隔着高峻的秦岭,有几条通道沟通两地,最常用的便是陈仓故道,除此之外,便是褒斜谷道和子午谷道。

褒斜谷道多是山间栈道,十分险峻难行,不利大军行动。当年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谋,修的便是褒斜道,渡的便是陈仓道。

如今孙易要反其道而行之,趁着陈仓故道双方会战,从褒斜道出一支奇兵,若真能抵达汉中,则陈仓敌军后路被断,粮道断绝,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但若是汉中敌军有备,孙易军也有被迅速歼灭的危险。

真是做不完的选择题!

260.豪杰之士

陇西太守马援接到诏书。

皇帝任命他为伏波大将军,可节制诸军,命令他准备军械粮草,南下武都,进图汉中、巴蜀。

随诏书来的还有两张图纸和数张食谱,一张图纸是最新式的石磨,一张图纸是烤炕的样式,食谱就是新研制的烤饼,有各式口味,皇帝将其命名为“山饼”。皇帝命令马援大造新型石磨,磨麦为粉,多多制作山饼,作为粮食在军中携带。

“南下武都、巴蜀皆是山路,漫长艰险。此饼耐饥,不易腐败,便于携带,正可用于军中之食。”这是皇帝的原话。

小皇帝指挥庖厨们尝试了多次,才做出这种军粮,就是为了定蜀准备的,入蜀全是山路,军粮难运,没有合适的食物,军队推进会十分艰难。

马援拿到图纸,很是高兴,试制之后,更是大加赞赏,山饼没什么水份,干燥轻便,中间有孔,用绳穿上数十只,能供半个月食用,士兵随身背负着,爬山也不觉得十分累赘,比起翻山越岭运军粮方便太多。

陇西本就是产麦之地,麦子平常都是用来做饭,口感粗硬,不好下咽,百姓用之饱腹而已,对口味也没什么要求。军中运麦还要专门的民夫,民夫也要吃粮,军粮运到战地,十去其三,速度又慢又浪费,如今皇帝改善了军粮,可以大大减轻运粮负担,节约粮食,提高军队行进速度。

对于这种山饼来说,用原本的粗面粉也可烤制,只是口味不如细面粉而已。

马援下令造新型石磨,又大造烤坑,制出两类山饼,粗面制作的号称粗饼,细面制作的号称细饼,两种搭配,作为军粮。

不久之后,一支四千人的部队从右扶风漆县奉调进入陇西,为首的校尉名为唐经,就是在平定两县豪强时突袭凤头岭的功臣。

唐经奉镇西大将军杨音之命,在杜阳、漆县一带训练山地作战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