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4 章(1 / 1)

牛吏之帝王崛起 天下九九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人,每个人都精神焕发、野心勃勃,让长安朝廷充满活力,洋溢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寇恂看着他们,觉得自己仿佛也回到了年轻的时候。

罗由来是向皇帝报告西北羌人反叛的事。

在这个缺衣少食的冬天,西北暴发了羌乱,以先零羌为首的数支部落强渡湟水,占据金城数县之地,并侵犯陇西,四处劫掠。

罗由请示要不要发兵救援。小皇帝却一点也没着急,只是呵呵一笑,说道:“不用管,金城有窦融,至于陇西,让马援去操心好了!”

“陛下,陇西如今只有三万兵,要防备南面的公孙述,又要小心着河西窦融,能腾出来平羌的恐怕一万都不到,可臣听说,叛乱的羌人足有几十万。”

皇帝道:“一万?太多了,给马援三千兵马就够了!”

寇恂默不作声,心里暗暗盘算,一万人确实不多。羌人算是一个比较善战的民族。若是他寇恂,用一万人平羌可能会比较吃力,只是不知马援的能力如何。

罗由不知道皇帝哪儿来的自信,一万人面对数十倍的敌人,真的能应付吗?陇西刚刚平定,若是两郡之地被羌人劫掠,百姓可能会对皇帝产生怀疑,民心若动,陇西不稳。

可是刘钰毫不在意,坚持不再派兵,只下旨给马援,让他便宜行事,不必事事请示,这等于是授予了他全权。

罗由死活劝不动皇帝,只得无奈地走了。

寇恂问道:“陛下用人都是如此么?”

皇帝回答了八个字:“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作为汉朝人,寇恂第一次听到这话,不禁暗暗点头。这种用人态度很有帝王气魄,这气魄他在小皇帝身上屡屡看到。有时他竟然在想,刘钰这样的主上,确实能让手下一展所长,人尽其才。

寇恂又问道:“陛下说马援三千人便可平定数十万人的羌乱,想必陛下对羌人很了解。”

皇帝笑道:“朕不知羌,朕知马援耳!”

寇恂有点服了,他甚至暗暗地羡慕起马援来了,被主上信任,能遵从自己的心意行事,为国守边,无人掣肘,能尽情施展胸中所学,不正是他们这些人梦寐以求的事么?

他当初只是惩处了一个上书的人,就被人告了一状,铜马帝刘秀将他就地免职。论起信任来,他和刘秀之间的互信与刘钰对马援的信任不可同日而语。

可是他听说马援并不是小皇帝的嫡系,而只是他平定陇西后收的将领,皇帝为何会给予他如此大的信任?马援真的能如皇帝预测的那样,轻松平定羌乱吗?

对这一点,寇恂有些将信将疑,他虽然听说过皇帝陛下神奇的预测能力,却认为那不过是一些阿谀奉承之徒对于上位者的吹捧而已,他们惯常用这种方法造势,让人们相信皇帝不是凡人,而是所谓的天生龙种。

这种事都是胡弄老百姓罢了,寇恂这种见识高超的人虽然嘴上也偶尔跟着说说,心里是不相信的。

可是有的事由不得他不信。

过了几天,渔阳和南阳叛乱的消息传到长安。

“什么?彭宠造反,围攻朱浮?邓奉起兵,击败吴汉?”

寇恂大吃了一惊,彭宠心中不平,他早有所察觉。可邓奉是南阳人,与皇帝陛下是姻亲,邓家有数人都是朝中重臣,邓奉怎么会反叛朝廷呢?

真是不可思议!

寇恂猛地想起,小皇帝曾经说过:“建武见武,北宠南奉。”

北方有彭宠造反,南方有邓奉作乱,北宠南奉,原来如此!

寇恂在他的单人牢房中呆坐,望着狭窄的窗户中透过的斑驳阳光,心里翻滚着各种念头。

小皇帝为何能早早得知彭宠、邓奉的反叛?难道他真有超乎常人的预见能力?难道那个城阳景王托梦的传说竟是事实?

249.一个陷阱

寇恂虽然被刘秀重用,但并不算是他的嫡系。建武朝众臣基本分为两大派,河北派和南阳派,其他颍川等派系还不能与这两派相提并论。

在河北派中,寇恂不如吴汉、耿弇那般简在帝心,皇帝对他的信任也远远不如南阳一派,寇恂知道,南阳诸人才是刘秀最亲近的嫡系。

寇恂不是靠什么关系,而是因为邓禹慧眼识人才进入刘秀的视线之内。邓禹认为他是天下奇才,将之推荐给刘秀做河内太守。

在河内太守任上,寇恂做得极其出色,他击败了苏茂、贾强,保住了河内;他为刘秀不断输送军粮,保障大军开支;他安抚百姓,震慑豪强,在郡内十分得人心,名声极好。

因为做得太过出色,寇恂的名望节节攀升,他的部属董崇甚至劝他学习萧何,做些安排来躲避可能的灾祸。寇恂也怕被皇帝忌惮,就将自己的侄子寇张和外甥谷崇送到光武帝军中。刘秀得到这两个人质,果然十分高兴。

刘秀因为一点小事将寇恂免职,恐怕也是对他的一种警告,就是要煞煞他的威风,折一折他的名声,以免他在河内威望太高,进而滋生野心。这就是所谓的帝王心术。

建世帝刘钰与建武帝刘秀比起来,多了一分少年人的坦诚,少了些中年人的老于世故。在寇恂看来,刘钰身上有帝王家少见的真情,看起来更加可亲可信,对于一个皇帝来说,这并不一定是个优点,但却使他和臣子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自在。

这个十六岁的小皇帝还有一种满不在乎的大胆,比铜马帝刘秀更敢用人。一个刚平定的陇西,他竟敢完全交给刚刚收服的马援,难道他就不怕马援步隗嚣后尘,在边境自立吗?

寇恂不知道的是,刘钰是真不怕这些,比起刘秀的知人之明,刘钰对人的判断更加准确。因为他预先知道答案,这一点是刘秀无论如何也比不了的。

毕竟一个人再强也强不过作弊器。

西北羌乱有马援对付,小皇帝并不担心,他的目光甚至懒得在陇西停留,而是迅速转移到了北方。

此时小皇帝的红旗已插在了雁门郡上,这是镇北大将军鲍永镇抚并州的第一大功,皇帝为此封他为中阳侯。

但是邻近的代郡却投入到刘秀阵营,在这一地带,双方各赢一阵,平分秋色。两个势力基本以太行山为界,依着山势各自发展。

紧临三辅的安定和北地则依旧显示出错综复杂的局势,南部地区倾向于长安小皇帝,北部地区却在卢芳的控制之下。

小皇帝已下诏,以骑都尉之职征卢芳进长安,但卢芳不为所动,依靠着匈奴人的支持,称霸北方,不时向南侵扰劫掠。

因为关中大力发展农业,加速推广曲辕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