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们便知道,大司马这是要拼命了。于是二话不说,全体跟上。
数千战马奔腾,蹄声隆隆,烟尘遮天蔽日,秦丰军见了未免有点心怯,他们一向在南方,哪里见过北方边郡的突骑战法?
在吴汉的带动下,汉军像疯了似的向前狂奔,挟长矛大戟突入敌阵,秦丰军顿时阵脚大乱。
秦丰极力稳定军队,死命抵挡吴汉军的攻击,妄图撑到邓奉率军渡河过来。可他忘了,有一句话叫道“归师勿遏”。因“兵之在外,人人思归,当路遏之,必致死战。”
如今欲闯出一条生路回家的吴汉军正处于这种境地,人人死战,个个向前,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秦丰军不能遏其锋,节节败退。大司马吴汉奋勇当先,勇猛无比,率军硬闯出一条生路,向南突围而去。
秦丰没想到自己的精锐之师竟留不下吴汉这败军之将,未免有些泄气,也不等邓奉军来会合,便带兵回黎丘去了。
吴汉好不容易逃出生天,折而向东,直奔颍川郡与颍川太守冯异会合,两人合兵平定颍川叛乱,总算让刘秀在洛阳和梁国之间保留了一条南下的通道。
扬化将军坚镡和右将军万修本是随吴汉进军南阳的副将,两人占据了宛城。吴汉败走后,将这两人丢在了南阳,当时万修突发急病,死于军中,只余坚镡一人独守宛城。他南拒邓奉,北拒董訢,周围尽是强敌,援兵遥遥无期,战况十分不利。
当时南阳有几方势力,最强的是邓奉,盘踞新野、育阳,占据南阳大半地区,手下南阳精兵十分强悍。击败吴汉后,邓奉麾下已聚集了三万余人。其次是身在堵阳的董訢和杏聚的许邯,各有万余流民武装。南阳境内还有原更始政权的残兵,各方势力杂处之间,情势十分复杂。
在南阳之南,便是楚黎王秦丰,在南郡据有十几个县,拥兵数万。
扬化将军坚镡手下只有万余人,出击则实力不足,只能依靠宛城城防死守待援。
宛城是西汉五都之一,在全国都是排名前列的大城,其城池之高大,城防之稳固,皆非一般城市可比。当年刘縯率十万大军围攻宛城,数月不能下,直到城内粮尽方才得手,足可见其城易守难攻。
坚镡四周皆是敌人,一出了宛县就会被四周的饿狼撕成碎片,如今他的一线生机就在于刘秀会派军来南阳,平定邓奉之乱。若是刘秀军不来,坚镡孤掌难鸣,终究会粮食耗尽,无法再坚守。
坚镡每日加固城防,积极备战。这时又一个消息传来,建世汉征南将军仇志出武关,攻占丹水和析县,离宛城只有数十里之遥。
坚镡知道又多了一路敌人,可是他也没有法子,只好当作没这事一般,反正虱子多了不咬了。
仇志去年得到了小皇帝刘钰的任命,他自下邽出兵,一路向东南,略定蓝田,经峣关,沿商於道一路南下,攻占数县之地,并最终占领武关,把守关中门户,窥伺南阳。
小皇帝刘钰入长安之后,把武关都尉仇志升为征南将军,以其略地之功,封为关内侯。
仇志在商於道一带经略一年有余,如今已拥兵三万余人,实力不俗。
皇帝前一阵子来了书信,要仇志时刻准备,有机会的话可以进图宛城。但是皇帝又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万不可与邓奉为敌。
皇帝给仇志的主要任务还是联合南阳各方势力,在邓奉等人的背后支撑着,让他们与刘秀斗下去。
刘钰知道邓奉的战斗力,他在史书中虽然名声不显,却是当时的超级猛将。只要不是刘秀带大军亲征,没有人能平得了邓奉。
248.用人之道
“这个邓晔,太冒进了!”小皇帝刘钰拍着大腿,心疼自己的两万精兵,“刘秀是什么人物?他也敢如此轻视?”
不过人家怎么也是为国战死,必须要给烈士待遇,皇帝下令道:“为国捐躯,一定要厚待其家属!他有儿子吗?让他来朕的身边,官职有的是!”
刘钰第一次吃这么大亏,足足两万人,全是精锐,就这么全军覆没了。
其实这也不算什么意外,毕竟邓晔面对的是大魔导师刘秀,人家只带几千人就把四十多万直接灭了,何况邓晔这两万兵。
那么现在要不要和大导师死磕呢?
刘钰想来想去,决定目前还是不去碰河北,毕竟那是刘秀的老巢,逼急了别人会拼命的。他们两个目前最大的势力先斗得两败俱伤,刘永等人会趁势而起,天下一定会更乱。
欲速则不达,小皇帝不想冒这个险。
他要先把现有地盘治理好,不断增强自身实力,用软功夫先慢慢地削弱对方,然后再一击致胜。
刘钰觉得,如今只要能守住太行山一线,时刻在刘秀老巢旁边保持军事存在,就是一种战略上的胜利。要发力的话,还是琢磨一个离河北稍远一点的地方为好。
洛阳是个好选择,离河北不远不近,从洛阳向东直突过去,占据整个河南之地,可以与梁王刘永连成一片,刘秀南下之路就会被阻断。
只是洛阳的朱鲔太不得力,不仅无能,还贪恋权位,不肯放手,让小皇帝无法在关东大展拳脚。
刘钰在心里反复掂量如何把朱鲔踢开,把洛阳攥在自己手心里。
除洛阳外,南阳也是一个发力点,虽然离刘秀的统治中心远了点,可南阳是他起家的地方,有着超乎寻常的政治意义。
刘钰思来想去,琢磨该怎么让刘秀后院的火烧得旺一些,没想到,他自己的后院反倒起火了。
这一天,皇帝陛下正在与寇恂在宫中闲聊,兵曹尚书罗由觐见。
寇恂要回避,却被皇帝止住,他笑着道:“无妨!寇卿可一道听听!”
寇恂有点意外,兵曹尚书紧急求见,想必是有什么兵事发生,皇帝竟丝毫不避讳,让他这个敌方的俘虏一道来听,就不怕泄露什么消息吗?
如果他知道皇帝每次见吴原的时候,身边连个太监都不留,恐怕就不这么想了。
寇恂虽然坚持住在牢中,但是却时不时奉诏入宫,陪皇帝聊天。皇帝的话题很广泛,从日常生活小事到国家大事无所不谈。开始时寇恂还小心在意,生怕皇帝是为了从他口中套取什么秘密,后来聊的时间久了,便慢慢放松下来。
寇恂在下首默坐,看着兵曹尚书罗由进来,向皇帝行礼。
他惊讶于这个尚书的年纪,看样子不过二十几岁,竟已担当如此重任,由此想到上次见过的工曹尚书杨延寿,也不过二十岁年纪。
小皇帝的身边有许多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