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9 章(1 / 1)

牛吏之帝王崛起 天下九九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之道,就是这样,官仓尚有存粮数十万石,先把这些丢到市场上,价格必定会下来!”

鲍永抹了抹额头的汗,说道:“可是陛下,若是官粮卖出,民间之粮未及时进入长安,那时可如何是好?”

官仓的粮食是最后的储备,二十万军队的吃用保障,要是官仓不能保持一定的储量,万一外地之粮未能按时进来,那时就不是民乱,而是要出大乱子。

皇帝终于放下了手中的烧鸡,让人将案几收拾了,他用巾帕擦着手道:“这就要看时机的把握了,时机早了,官仓有断粮之忧,时机晚了,粮价可能早飞上天去了。。。依你们看,什么时候出手为宜?”

宋弘道:“陛下,这要看各地粮食现状如何。”

皇帝点头道:“朕知道,那些朝臣们都稳不住了,你回去对他们说。。。”

皇帝话未出口,忽然听到有人喊道:“陛下,陛下!”

马面跌跌撞撞地跑了进来,喊道:“陛下,朝臣们闯进宫里来了,都在外面跪着,说是要。。。死谏,求陛下限粮价,治奸商。”

这时外面喧哗之声已传了进来,有人高喊着:“陛下,陛下!粮价不可不限啊!”

“陛下莫要自误,也莫为郑深等奸臣所误!”

甚至有人在哭喊:“陛下切莫使百姓断了生路,百姓何辜啊!”

小皇帝面上带了怒容,说道:“死谏么?他们都要做爱民的好人,偏要朕来做这不顾百姓的恶人!”

鲍永也怒道:“荒唐!陛下开仓救济百姓,人人皆可得食,怎么就是断了百姓的生路?”

宋弘愕然,站起身道:“臣方才与朝臣说得好好的,由臣代为上奏,不知为何,竟有此举,其中必有缘故。请陛下暂息雷霆之怒,容臣出去劝说诸位同僚回去。”

马面道:“听说有数百乱民去粮店抢粮,打砸店铺,引发了骚乱,消息传到朝堂,大臣们便喧闹起来,以侍御史杜林为首,众臣便一道直闯进宫中来,如今都在外面跪着,说若是陛下今日不答应限粮价,他们宁可去死!”

皇帝冷笑道:“既然他们要去死,朕便成全了他们!”

“传朕口谕,着中垒校尉带兵入宫,将外面那些人都收了,投入诏狱!”

199.跌跌不休

常言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充分说明了出身的重要性。这话用在社会上,那就是一个令人有些绝望的现实,权贵世代为权贵,贫苦者世代贫苦,这不只是因为遗传因素,更多的是环境问题。

杜林的父亲是凉州刺史杜邺,学问精深,著作流传后世,数千年不绝;杜邺的外祖父是以给老婆画眉著称于世的张敞,官做到京兆尹,而张敞的祖父是上谷太守。可见这一家一百余年世代为官,而且都是高官,可谓豪门大族。

在汉朝那个阶层固化的时代,这种例子比比皆是。等到后来的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阶层固化已经十分严重,门阀士族把持朝政数百年,做官成了高门望族的专利,寒门子弟想出头难比登天。

杜林生长在世代为官的环境之中,从小受到最好的教育,有最好的官场资源,想不成才都难,想不当官也难。

他年少时就好学,博学多闻,时人称之为通儒,其精通尚书,是古尚书的倡导者。在王莽的新朝时期,杜林做过郡吏,新朝灭亡后,他没有在更始朝为官,而是带着家眷离开关中,避居河西。

隗嚣也是个有学问的人,而且特别喜欢有学问的人,对杜林很是看重。隗嚣开始起事时,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得到了避乱凉州的关中豪门的支持。等到他与更始帝闹翻,逃出长安,回到陇西,再扯大旗时,情况发生了变化。

此时的隗嚣失去了大义的名分,杜林、谷恭等关陇豪族对其产生了信任危机,尤其是他拒绝建世皇帝的征召、出兵攻打孙易军之后,野心已昭然若揭,杜林、谷恭等人寻机离开陇西,由孙易派人护送,回到了长安,成了建世帝刘钰的臣子。

刘钰在郑县赈灾,入长安城秋毫无犯,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尤其是儒生群体,对其赞誉有加,杜林认为自己得遇明主,可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没想到因为粮价一事,杜林对小皇帝的德行和能力产生了怀疑,尤其在其死谏被拘之后,更是对建世汉失望之极。

诏狱的牢房阴暗潮湿,虽然现在已是春天,依旧透着一股阴冷。

杜林跪坐于屋角的草堆和破棉絮之中,手持着笔,俯身奋笔疾书。

皇帝虽然震怒,将他投入狱中,但是并没有对这些大臣动刑,因此杜林并未受到皮肉之苦,只是受了些饥寒,但这点折磨也让他这个平常养尊处优之人十分难受了。

杜林索要书籍和纸笔,竟然得到允许,不过狱吏拿进来的只有管子和盐铁论。狱吏说,这是皇帝陛下为他们钦点的书,让他们这些人多学学经济之学,不要成为只会读死书的无用之人。

杜林冷笑一声,“我是无用之人?至少我知道爱民,知道百姓要吃饭,要生计。可陛下呢?无视百姓之疾苦,不听良臣之劝谏,长此以往,其为独夫乎?”

狱吏早吓得躲出去了,不敢听他那些诽谤皇帝的话。

杜林觉得这次自己恐怕是在劫难逃了,他已鼓足了勇气面对可能到来的灭顶之灾,他坚信自己是正确的,他杜林是为民请命,何错之有?如果因此而被杀,他也是杜门的骄傲,是朝廷的诤臣,可以在史书中留下姓名,流芳百世。

而那个不顾百姓死活的小皇帝,也会留下滥杀忠臣的暴君之名。

想到这儿,杜林便忿忿地展开竹简,将其对于百姓的怜悯,对于皇帝的不满一一诉诸笔端。如果有机会,这些字能传出去,世人便会见到他的赤诚之心和铮铮铁骨。

杜林等人的谏言并没有被皇帝采纳,即便他们以死相谏,对于刘钰的决策也没有丝毫影响。

小皇帝依旧没有限制粮价,他派吴原密切关注周边地区的粮食状况,任由粮价从七千五百涨到九千,这时长安百姓的怨恨已经达到了顶点,已经有零星的抢粮事件发生,多亏有赈灾的沙粥让他们吊住了命,否则恐怕整个长安城已陷入动乱之中。

在粮价触碰到一万钱一石大关的时候,突然有大量粮食涌入市场,不知来源的粮食以八千钱一石的价格开始在三辅出售,这个价格比粮商们的价格足足低了两成,从而迅速抢占了市场。粮商们见状,只好也降价至八千开始售粮,但是市场上又迅速出现七千一石的粮价,等到粮商们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