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88 章(1 / 1)

苏厨 二子从周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人宋官吗?”

刘嗣说道“不是,我家少爷……呃,不知道你听没听说过,苏明润,在夔门一带很有名的。”

小妹崽点头“知道,北边来的客人,说他是星宿下凡,会杀恶龙,会点石成金,带着大家过上好日子;南边来的客人,又说他青面獠牙,凶恶异常,手里有一面照神宝镜,不管人神,只要被他照到,都会法力尽失浑身酸软,最后乖乖就擒。”

呃……好像当年擒侬智高的时候,少爷的确是在塔顶用黄铜量角器反射阳光,给大理军队发送信号……

两边的传说,还都是有根有据。

刘嗣笑了“不管南北,传说都有误,少爷就是一普通人……嗯,聪明一点,能干一点,学问高一点……还有,贪吃一点。”

妹崽眼睛又睁大了,明显觉得大哥哥在骗人。

刘嗣往调料盆里撒了葱花,然后分给妹崽一半“这个调料,你们拿去拌着冷菜吃,味道会更好,我先进去了。”

妹崽看着刘嗣端着盆子往外走“你叫什么名字?”

刘嗣说道“我叫刘嗣,字济源。”

小妹崽看着刘嗣“我叫阿九,吃过饭来找你玩!”

回到主屋,苏方看了刘嗣一眼“寨子里不要胡乱走动。”

刘嗣说道“是,我就去了一趟厨房,给大家添了些调料,来来来,大家分一分。”

几位寨老取肥肉蘸了碗中的调料一尝,眼神登时亮了,连连点头。

苏方看了看屋外,还是没有蘸,对刘嗣问道“刚才闲聊,听说你还是西南夷大巫的兄长?”

刘嗣赶紧摆手“不敢不敢,少爷当年是收留我们,但他年纪其实比我们还小。”

“叫我们兄长,那是因为少爷温和可亲,其实既是我们的恩人,又是我们的师长。”

苏方问道“这次他如何不来?我估摸着要是他来,都没这些事儿。”

刘嗣说道“少爷如今在西北对付夏人,无法抽身……不过他给我来信了,说是章大哥所用非人,才导致梅山冲突。”

“他心里也很过意不去,要我寻访当地威望之人,代为说项,将朝廷的本意,和天长公解释清楚,我这才求到了颖诠禅师那里。”

说完打开身边一个箱子,取出几本书册“天长公,这是少爷送给你的礼物。”

苏方将书册打开“《西南夷律》?”

苏厨

苏厨

第六百二十六章 开梅山

第六百二十六章开梅山

刘嗣说道:“这其实就是《巫典》,起自二林,啊,就是如今的嶲州。二林归化后,便改了名字。”

“里边有大量的夷人律令,少爷又结合汉家礼制,宋法,加以改良。以期既符合地方的习惯,又不至与宋律发生冲突。”

“这其实就是一部归化的指南,一部大宋和夷人都能接受的纲领。”

“天长公,我看过寨子中的石碑律,很多都是《巫典》中的原文,说明天长公对这部纲领,是认可的。”

苏方翻着《西南夷律》,有些挪不开眼睛:“从过往的夷人那里听说过一些,寨老们都觉得不错,将之加在了石碑律上。”

刘嗣说道:“我知道你手下有狼兵三千,蛇兵三千,但是大宋光湘乡广锐一军,就有四千五百人,吴大哥他们的战力,你是清楚的。”

苏方停手:“我们和汉人打了几百年了,也不怕再打下去。”

刘嗣说道:“是,但是这对大家都没什么好处不是吗?少爷说了,我们不是来征服梅山的,是来帮助梅山的。”

“所以他给定了三条大略,让我与天长公商议,看看行不行。”

苏方问道:“哪三条?”

刘嗣说道:“汉降瑶不降,男降女不降,生降死不降。”

寨老们开始纷纷议论起来,棚子里一片杂音,苏方举手示意众人安静:“还请小郎君解说其意。”

刘嗣说道:“汉降瑶不降,就是尊重你们的意愿选择,愿意缴纳赋税,归入宋地的,我算作汉民,不愿意的,我们算作瑶民。”

“两者区别对待,算作汉民的,朝廷予以帮扶,从种子,禽畜,耕作技术,饲养技术,与宋地的贸易,交流,娃子读书等……方方面面,都有政策;”

“不愿意归化的,我们也任其自愿,尊重其选择,不过这些政策就没有了。”

苏方点头:“第二条呢?”

刘嗣说道:“第二条,就是尊重现在寨子里的传统风俗结构,男丁,算作汉民,以丁口纳赋,行汉制,设官管理,愿意改服的,听其自便,寨中不得干预。”

“而女性穿衣,说话,许保留风俗习惯,当然,如果汉夷通婚,女方就算我们男方家的人了,寨子里也不得留难。”

苏方笑道:“小郎君想多了,听闻宋地对女子约束颇多,我梅山的女儿,怕是都不愿意外嫁。”

寨老们也笑了,这个的确是他们的优势,夷人女子,自主性的确比宋朝女性高太多。

刘嗣接着说道:“这生降死不降,就是尊重梅山的丧葬习俗。瑶人死后,还算作瑶人,丧礼一从瑶人风俗礼仪,不用改行汉制。魂魄同样一归于墓茔,一归于家宅,一归于扬州十八洞,如何?”

寨老们都是惊喜莫名,这条太重要了,就算成了宋人,他们死后一样能回到祖宗身边!

苏方看着寨老们的神情,伸手从肉山上取过一片肉,在身边蘸碟里一搅,放进嘴里:“嗯,味道果然不一样了!”

……

九儿小妹崽很不开心,汉人哥哥说话不算话,吃过饭便和爹爹一起,连同寨老们一起躲进了草屋里嘀咕去了。

上师则召集瑶民,开讲佛法。

就剩下一个粗鲁汉子,九儿知道他是爹爹的好朋友,上回带着几个人来寨子里边,和寨子中的叔叔们出去了几天,打了几条老虎回来,还有一条犀牛。

然后道士爷爷把虎骨和犀牛角收了,让人给山里送来了好多好多的盐。

那盐的味道真好,和以前的盐都不一样,九儿想起来了,汉人哥哥中午的调料,用的就是那种盐。

听说朝廷要和寨子大战,北江死了好多人,很多叔叔哥哥也去了南江狮子山。

九儿心里空落落的,那个姓吴的汉子她不怕,看似勇武,但她有一百种法子让那人无声无息地死在林子里边。

但她不想和今天上来的汉人哥哥成为敌人。

汉人看瑶人,眼里都是贪婪,警惕,忌惮,蔑视,就算那姓吴的汉子,也只是对爹爹佩服。

今天的哥哥不一样,很……亲切。

扯着手里边的花瓣,看着天上的白云,九儿突然有些想哭。

“九儿,你在这里呀?”

“啊?”九儿赶紧跳起身来:“刘嗣哥哥你来了?!你们谈完了?”

刘嗣笑道:“差不多,其实归化大宋,对你们好处多过坏处,说清楚大家就好商量了。”

九儿认真地点头:“我不想和刘嗣哥哥打仗。”

刘嗣不禁失笑:“我也不想和九儿打仗。”

九儿说道:“那我们去玩吧!”

刘嗣看着九儿的赤足,莫名其妙有些心疼,砍下一根小竹管:“来,量量你的脚。”

九儿伸出脚,看着刘嗣拿竹子在自己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