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有个将功恕罪的机会,广锐军,还能打仗不?”
吴逵有些犹豫“能是能……只是……只是……”
章惇问道“只是什么?”
吴逵将头叩在地上“山民无辜,北江杀戮已盛,惩处已足。吴逵恳请明公,收回此命。”
章惇冷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不服王化,虽远必诛!事情就这么简单。怎么,怕了?!”
吴逵说道“不是,明公要大军,广锐军转眼就能集合三千人,弟兄们打仗是没问题的。”
“可是,山民们听闻朝廷招纳,起初莫不欢欣鼓舞。是李资、张竑两个混账胡作非为,奸女,勒索金宝,这才导致民变。那两人本就当杀,不是苏大哥的错!”
“苏大哥?”章惇眼神愈冷“你还里通外敌?”
吴逵梗言道“小人百死余生,此命早就归了陛下,不是我的了!陛下要收回,拿去就是。但我还是要说,山民们不是坏人,苏大哥也不是叛贼!”
“我们刚到此地,人生地不熟,苏大哥见了之后,派人下山,帮了我们不少。”
“天师道廖道长,深入梅山,传教散药,大家交情也都不错。”
“他们缺盐,时常与我们交换盐巴。湘乡周围虎豹虫蚁甚多,我们也经常一起合作围猎,明公,他们真不是坏人啊!不用打,招纳了就是。”
章惇说道“现在是他们不受招纳,怎么办?”
吴逵说道“会的,一定会的!小人敢以性命担保!”
章惇一挥手,屋外进来一个老和尚。
章惇对老和尚说道“颖诠禅师,这人如何?”
老和尚低眉顺目“此乃金刚护法。”
章惇哈哈大笑“如此,就有劳禅师了。”
从章惇的本意来讲,蛮夷嘛,通通杀光了最好。
不过能臣就能在这里,审时度势之后,能够灵活改变策略。
湖南转运副使蔡煜,正带着两个县的巡检,驻军七星寨,不料在狮子山遭到梅山蛮的强力狙击,不得寸进。
如今粮饷快要不继,刘嗣与天师道,以及当地宗教人士商讨之后,得知沩山密印寺颖诠禅师深受当地夷人尊重,于是请他出山,再次招降夷人。
颖诠禅师对章惇印象很不好,拒绝了。
于是章惇携张商英亲自造访,和颖诠禅师讲了一天佛法,颖诠禅师觉得这娃态度还算端正,算是有救的,经两大帅哥刷脸,颖诠禅师终于同意出山,劝说苏方。
不过之前的动乱,纯粹是章惇选人不当弄出来的。于是颖诠禅师要求,选择从人,须得经过他实际考察。
之前就一个刘嗣入了他的法眼,如今加上吴逵,一文一武,算是齐了。
第六百二十五章 苏方
第六百二十五章苏方
山路弯弯,鸟声啁啾,一派南国风光。
刘嗣觉得自己在重走少爷当年招纳二林部的心路历程,感觉异常舒适。
吴逵是亡命之人,生死早就看淡。
两人的态度反而惹得颖诠禅师连连点头,大有圆通定慧,可入我佛门啊……
前方响起一声竹哨的声音,和鸟语很像,不过却瞒不过刘嗣。
于是刘嗣停了下来,颖诠禅师笑道“夷人的规矩,小郎君像是懂得不少?”
刘嗣也笑了“禅师,我家少爷做的鸟哨,比这个好听百倍你信不信?”
颖诠合什“苏探花是谐调律吕的大能,一个鸟哨,自然难不住他。”
前方下来一个蓝紫衣服的精装汉子,头上插着几根野鸡羽毛,脚下是大裆紧腿的裤子,脚下打着赤足,用生硬的汉语说道“这次的生人倒懂规矩。禅师来了,天长公有请。”
蓝田寨是一个大寨子,都是竹舍,木屋,茅屋。
男子多是蓝黑色衣服,蓄发盘髻,包以红白布,并插有几支野雉毛;女性衣服白底蜡染蓝花,刺绣五色,喜欢银饰。
当然这是因为蓝田寨是梅山最有钱的寨子,才有这等排场。
一路上,刘嗣见到一些大小石碑,写的汉文。
这是“石碑律”,即是把一些经过大家共同议定维护生产和社会秩序的原则,订成若干具体条规,然后将条文刻于石牌上,立于公众集会的场所。
要求大家共同遵守和维护。
其中不少就是西南夷《巫典》上的原文,刘嗣看得暗自点头,心底里更加有把握了。
梅山蛮的政治体制,是一套比较系统的“瑶老制”。
瑶老有“天长公”、“头目公”、“先生公”、“烧香公”、“掌庙公”、“放水公”、“户长公”。
天长公是民选的最高领袖,其下各老各自负责一摊子事务。
刘嗣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寨子里的人,寨子里的人也同样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一行三人。
这一代的梅山蛮天长公苏方,领着众老,在寨子最大的草屋外等候他们的到来。
颖诠老和尚上前施礼“老和尚又来化缘了。”
苏方是个精明强干的领袖,正值盛年,眼神犀利,对颖诠点头“上师永远都是我们寨子最欢迎的客人,你讲的佛法我们都爱听。”
颖诠老和尚笑道“天师道的廖道长呢?”
苏方说道“道长和师公进山采药去了,这些日子里他们一起治了不少病,道长的成药有些不够了。”
颖诠老和尚说道“这也是大功德,对了,这两位是我的从人……”
苏方冷冷一笑“怕是官人吧?”
手一扬,身侧卫士,立刻将弩对准了刘嗣。
刘嗣双手高举,大感不服“天长公你不公平!”
“哦?”苏方不由得好笑“何来不公?”
刘嗣喊道“为什么弩箭都对着我?!吴大哥那边也该分一半!”
苏方不由得哈哈大笑,上前和吴逵拥抱“老吴!那是跟我们一起猎虎的交情!”
吴逵见到苏方也是开心,两人勾肩搭背调笑了一番,苏方才说道“对了,北山里又发现了虎踪……”
吴逵说道“苏大哥,此次我前来……”
苏方说道“知道你所来为何,走,好朋友来了,开肉山!先大吃一顿再说!”
“开肉山”,是梅山蛮招待重要客人时候的大席,肉山一般由九层菜肴组成,底层由竹笋、香菇、青菜、猪肠、猪肉等;第二、四层是瘦肉、猪肝、猪肚等,每块都大如巴掌;第三、五层是肥肉片;最上层则用一块重约两斤的肥肉覆顶。
整座“肉山”重达近三十斤,装在一个大簸箕里,客人围“肉山”而坐,各取所需。
梅山蛮也养猪,不过养得粗放,味道就有些膻。
于是刘嗣又只得起身,出门正好见到一个十四五的小妹崽朝里边观望“小娘子,寨子里有蒜没?”
小妹崽睁着大眼睛看着他,上下打量了好一阵,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后,才点头道“有。”
接着小妹崽带着刘嗣来到一个貌似厨房的草棚,翻出来一篮子蒜。
刘嗣一边鼓捣蒜泥白肉的调料,一边对小妹崽说道“跟着少爷本事没长,嘴却学刁了,我打个蘸料。”
小妹崽惊奇地看着刘嗣从包里变出各种东西,不听地往蒜泥盆子里添加“你少爷是谁?山下的大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