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28 章(1 / 1)

苏厨 二子从周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脸盆、手炉、渣斗、镜子、挂屏、灯座、帽架、鱼缸、如意、斋戒牌……

最低档但是销量最大的,是随身的香囊,发簪,方盛,步摇,帔坠,帽正,带勾,带片,带翅等装饰品。

当然这东西现在不能叫景泰蓝了,甚至珐琅都没这名,工艺名称变成了掐丝琉璃烧嵌。

还有一宗赚钱的买卖,那就是赛露络。

纯天然塑料,用料是樟脑和硝化纤维,这东西如今也名贵。

但是再名贵也有人消费得起,使用各种颜色,或半透或不透的赛璐珞薄片交错地堆叠、碾压,制成以假乱真的象牙纹和玳瑁甲壳纹,能够很方便地在开水中成型,可以得到以前必须使用象牙和玳瑁等珍贵材料才能制成的物品。

通过添加各种颜料及助剂,还能仿出珍珠,螺钿的光泽……

比如苏油就做了个巨大的假牡蛎壳,牡蛎壳中间的珍珠层,形成的图案是一尊浅浮雕的佛陀。

还做了一支假象牙,不过象牙除了体积巨大不说,横截面上,中心有个佛家的万字图案。

还有——一个碗那么大的珍珠……

这三个东西纯属瞎胡闹,最后都送到夔州交给了张散,苏油很期待张散拿去外邦,能忽悠多少好东西回来。

……

第一支神机铳,自然要秉承石富一贯的风格,雕饰华丽异常。

苏油看着石富在往枪管上嵌金丝,语气里全没好气“我在想方设法减轻火铳重量,你在想方设法给我增加回去。”

石富都懒得理他“这是进献给官家的东西,当然要有皇家的气派。”

苏油摸着下巴“洪江和高国舅估摸着得把肠子悔青,我在渭州的时候,求他们给几百斤软铁,愣是一斤都不给我。”

石富拿着小锤和一颗圆头钉子在神机铳上敲敲打打,兴奋不已“钢芯铅弹,两百步外还能击穿冲压头盔,这是天下第一强的单兵器械!”

苏油笑道“那也得打准了才行,听闻大宋禁军,考较武艺只考较力道,不考较准头,开弩能开四石,可七十步内都射不准。”

石富嗤之以鼻“京中禁班嘛,平日里引导仪仗,不当值时还要给殿帅们挑拉贩运,没把子力气怎么赚钱……”

就在这时,唐淹过来了,兴奋地拿着邸报“明润,真给你猜中了!”

苏油笑道“王介甫入朝了?”

唐淹兴奋地说道“正是!如今吕晦叔,司马君实为翰林学士,张学士为翰林承旨,赵学士知谏院,王介甫也将入朝,成为翰林学士兼侍讲。”

“这是众正盈朝!朝堂有望,大宋有望啊!”

苏油摸了摸鼻子“呵……呵呵……”

……

司马光和吕公著的任命是三月的事情,“光累奏固辞。”

赵顼不许,面谕道“古之君子,或学而不文,或文而不学。只有董仲舒、扬雄可称兼而有之。到了爱卿你这里是第三个,干嘛要推辞?”

司马光说道“翰林学士要起草诏书,我不会写四六骈文。”

赵顼说道“没关系,你便如两汉制诏,用古文文体就行了。”

司马光道“本朝没有这样的故事。”

赵顼也有些对司马光的借口着恼“卿能举进士高等,而不能为四六,这可能吗?!”

别以为我忘了你当年是甲科进士第六名!

司马光出来后,赵顼继续派遣内侍至合门,强迫司马光受告,司马光拜而不受。

直到司马光入退到合门外庭中,都还在推辞,内使最后将告书硬塞进司马光怀中,“光不得已乃受”。

后来,赵顼问当时还在朝中的王陶“公著及光为学士,当否?”

王陶赞赏不已“陛下用此二人,天下何忧不治!”

……

赵老头知谏院,也有小故事。

老头入谢的时候,赵顼问他“闻卿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邪?”

赵抃就叹气“蜀中狡童不在,这次琴鹤倒是都得保全。”

赵顼哈哈大笑“对呀,应该还有一只白龟才是。”

赵抃这才说道“蜀中新制,起于眉山,既然行之有效,又何必另外更张?地方任职的官员,后任必爱推翻前任举措,一味更张,认为功不己出,无名无利。这种事情,臣是不愿意做的。”

赵顼点头“对了,有一点要与爱卿说明——以往近臣自蜀还者,必登省府。如今让你做回谏官,朝中大臣颇以为疑。”

“其实我是久仰‘铁面御史’风采,欲赖卿言耳。大用何必一定省府嘛!爱卿你说是不是?”

于是赵抃回去之后,立刻上疏言任道德,委辅弼,别邪正,去侈心,信号令,平赏罚,谨机密,备不虞,勿数赦,容谏诤十事。

……

至于王安石的诏令,那就更加的夸张了。

自王陶被劾后,曾公亮自问摸明白了赵顼的脉门,因此力荐王安石,想用他来牵制韩琦。

加上赵顼的铁杆韩维和王安石也是文章知己,平日里没事儿就在推荐,因此赵顼对王安石,早就非常仰慕。

王安石一直辞官不起,如今守丧期满,赵顼反而患得患失“安石历先帝朝,累召不起,或以为不恭。今召又不至,果病邪?有所要邪?”

他是真有病啊,还是别有所求啊?咱别没整对路数,让大贤再次不买账哟!

第四百七十一章 议论

第四百七十一章议论

曾公亮给王安石打保票“安石文学器业,宜膺大用;累召不起,必以疾病,不敢欺罔。”

吴奎却是韩琦一边的人,为了韩琦,皇帝敢怼参政敢辞的主,对曾公亮抬举王某人打压韩相公这套很看不惯。

“王安石以前纠察刑狱,因为鹌鹑案争刑名不当,本该奉旨到合门释罪。”

“结果他自己执拗不肯入谢,这才去职。然后一直认为韩相公在沮抑他,所以才不肯入朝。”

曾公亮力争“陛下,王安石真是辅相之才,吴奎所言,是发人小过,荧惑圣听!”

吴奎冷笑“当年我就跟他同领群牧司,见他护前自用,所为迂阔那套多了!我话先撂下,万一用之,必紊乱纲纪!”

不过吴奎和曾公亮之间,赵顼当然选择相信曾公亮,于是决定先下诏书,起王安石知江宁府。

所有人都劝赵顼,陛下别费劲了,王介甫这回肯定还要推辞。

韩维却独奏道“我知道王安石乃正人君子,之前久病不朝,今日如果任命大郡马上就任职,看起来还真就像是一直对君命推三阻四,希图持价待沽。”

“但是臣坚信安石不会有此心。与先帝不同的是,陛下始初践阼,慨然想见贤者,与图天下之治。安石怎么会不愿效其忠、伸其道哉?!”

“如果王安石真的病得厉害,或者蠢得厉害就罢了,如果不是,他肯定会就任的。”

“议论这件事情的人,都认为往安石会顾忌时议,因此只能慢慢升迁而致,不能猝然召命回京。”

“他们不知贤者只可以义动,而不可以计取。所以陛下,尽管下诏吧!”

这就是此刻王安石在士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