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能自立于世间,就算是积了大德了。
自己这点学识,被姓苏的江卿三两句问了个底掉,难道还指望得上教出进士老爷来?当真是太不自量力了。
除了文字和理工,每日早上还有俩残疾老军,拎着棍子来教孩子们习拳,不对不叫习拳,叫体操,强身健体少生病,听着似乎也有些道理。
小屋子里边没有炊具厨房,因为用不着,娃子们有个内务组,自己会做饭,做的饭菜说来惭愧,第一顿吃得……唉,有辱斯文,有辱斯文。
娃子们对先生尊重非常,说话前都要先鞠躬。自己真没啥好挑剔抱怨的。
除了心中的那个疙瘩未解,其实现在的日子,真的算不错了。
看着坐在床边缝纫的娘子,李运心中不禁暗暗叹了一口气,要是自己中得了进士,老家那些人,敢这样对自己?
可是要中进士,真的好难啊……
……
程夫人最近很担心,非常担心。
如今每次苏油到来,她不再考较他的学问,只拉着他设计印染纹样,或者弹首曲子让他品评,或者取出家藏的轴幅,教他欣赏书画之道。
哪怕问问他最近创出了什么新菜式,有什么新的小发明,也绝口不再提学习。
她没有想到,苏油对儒家义理,竟然有着如此浓厚的兴趣。
理性,从来都是感性的对立面。
理性固然好,能让人变成端方君子,但是,同样会让人变得冷静,冷淡,无趣。
这样不好,其实这不光是程夫人如此认为,就连整个大宋都是如此。
大宋人仰慕和崇拜的,是诗酒天涯,引琴放歌的高雅名士;是吟风弄月,倜傥文华的风流才子。但决不是履方行正,言笑不苟的道学先生!
她担心苏油专研义理之后,泯灭了自身的悟性和灵性。
之前的小油,很有成为风流才子的潜质,他的诗歌,他的文章,还有那些稀奇古怪的学问与发明,充分说明他和子瞻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
聪明,善良,有趣,调皮,颖悟……就连稀奇古怪,都是优点。
可如今这孩子进了学之后,竟然有向子由靠拢的趋势!
这孩子好像有一种紧迫感,他在不停地研究儒家经典,似乎想从其中找出一些自己想要的东西。
虽然不知道他想找的到底是什么,但绝对是义理错不了!
程夫人觉得苏油要是自己的孩子还罢了,爱研究啥就研究啥去呗,真要变成一个大儒,那也了不起。
可苏油不同,要是把一个本该风流旷达的苏明润,掰成了一个古板道学的苏明润,那自己简直就是愧对苏家的列祖列宗!
她更喜欢苏油变成子瞻,再不济变成自家老公也可以,但决不是变成子由。
苏家的人,从来都不追求成为高官。一个进士头衔,足以在巴蜀之地过得非常滋润。
而且蜀人本来就有这样的传统,中了进士偏不做官,跑回来逍遥自在的,不是一个两个。
如果小油有成为名士的可能,那是断不能放过的!
第一百五十章 变化
第一百五十章变化
《易》是一门讲变化的大学问,所谓群经之首,设教之书。这是老头最拿手的学问。
老头自身是倾向用易解释义理,即儒家思想的形上纲领没错,不过对于《易》中另外的两大流派——象数,黄老,也研究得非常透彻,毕竟那才是《易》的根苗。
不过苏油明显偏科得厉害,看得出来他对用义理释《易》,或者说反过来,用《易》释义理,兴趣非常的大。
而于其它两门,则只停留在学而不思的层次。
老头有时候忍不住在这上边琢磨,或者,戒尺可以在这两项上开张?
……
时间过得飞快,眉山城已经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码头上每日车水马龙,城门外横着出去一长排的仓房,那是四通商号的货品仓库。
玻璃江上来船越来越大,甚至连圆底的五桅大吴船,也有冒着风险穿越三峡赶来的。
这样的大船没法靠岸,不过这难不住赚钱赚疯了的眉山人民。码头下的河边,很快出现了两艘长期停靠在那里的大船——趸船。
趸船用大缆绳和大石锚固定在水中,通过小浮船和跳板连接到岸上,大吴船靠上趸船,便开始有力夫排着队上去扛货。
来的时候主要是粮食,蚕丝,绫罗绸缎,还有就是高价的团茶和香药,名贵木材。
去的时候,一般都是盐,铜器,然后就是四家的奢侈品。
百斤一坛的永春露,所得利润足抵半船粮食,中低档货物和奢侈品之间的差价,堪称恐怖。
库房边上,一位四通商号的师爷坐在的小桌边,桌上放着一个大箩筐,箩筐里是一筐子红黑漆筷子粗细的签子。
一身腱子肉的力夫,背上背着麻袋,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重叠在一起,一步步从码头下上来,将货品卸下。
师爷便点一下数目,从框子取过两三根签子扔给他,相熟的还要笑骂两句。
力夫点头哈腰地接过,憨厚地扯出一个笑容,然后将签子往粗麻号衣兜里一放,擦一把汗水,转身再次排着队朝趸船走去。
一般到未时就收工了,码头边义棚现在多了几处饭点。
一处是大锅菜,炒菜的味道自是不消说的,一瓦盆一瓦盆地盛着,个力夫邀约到一处,每人挑上一荤两素拼个盘,人便能吃到不少菜品。
那些不会过日子的,还要打上一角劣酒,舍不得大饮,一口菜一口酒,和朋友轮流转着喝,这种喝法被称为“喝单碗”,杯子像在众人嘴边翻跟斗,因此又叫“跟斗酒”。
一处是烧菜棚子,一水儿的蜂窝煤炉,每个炉上放着一口大砂罐,每个砂罐里边都是一道好烧菜。
芋子烧排骨,脚板苕烧鸡,魔芋烧鸭,蘑菇烧肥肉,冬瓜烧五花,黄瓜烧鳝鱼,大蒜烧肥肠,青笋烧肚条……根据季节的不同和当日能够买到的食材,随时变换。
主事的娃子说了,苏小少爷说的,没有酱油没有豆瓣没有香料,那叫清炖,有了独门调料配方,做出来的这些,才叫烧菜。
这个是真香,分量也真足,不过价格不便宜,八十文一份。
力夫们也有办法,两个人合打一份,然后平分。
别以为吃亏,这个汤是可以泡饭的,饭可以多添一次!
第三处就是八娘他们的义棚了,万年不变的小碗翘脚牛肉,羊杂汤,还是慈善性质,比周围几处卖得便宜。
第四处是凉菜区,卤猪杂,卤猪蹄,卤肥肠……凉拌猪耳朵,棒棒鸡,运气好还能碰到肺片。
什么叫肺片?等我擦一把口水在告诉你啊……这肺片啊,就是牛头皮,牛心,牛舌,牛肉,拿香料煮了,切成薄薄的片,用各种调料拌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