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38 章(1 / 1)

苏厨 二子从周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辽人在大宋的帮助下已经完成了勘探和规划,剩下的工程部分,便由李庸的辽国学生们接手了。

耶律洪基命孙子燕国王耶律延禧,以师礼送李庸到锦州登船返宋。

对于辽主赠送的厚礼,李庸一概拒绝,还在灵河之滨,写下《尚书》里的《五子之歌》,赠送给耶律延禧。

夏朝君主太康,处在尊位而不理政事,喜好安乐,丧失君德,众民都怀着二心;

盘桓游猎没有节制,到洛水的南面打猎,百天还不回返。

有穷后羿因民弗忍,距于河。

太康的弟弟五人,侍奉母亲,在洛水湾等待。

五子咸怨,述大禹之戒以作歌劝谏他。

其中首歌里边,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八个字。

李庸在辽国两年多,亲眼见到辽国连年灾荒,人民遭难,对辽国君臣的昏庸腐朽已然有了深刻的认识,对于宋神宗与王安石对改革的坚持,其认识同样也加深了一层。

安石相公和先帝的远见卓识,实在是令人钦佩。

然而他们只是看到了问题,却差在手段粗糙。

好在天佑大宋,得降司徒。

丙子,以军事新立,并河北诸军编练事,召巢谷、张散入京述职。

……

六月的汴京气候有些炎热,西城外来了一支马军,严整威武。

若是细看队伍还分作了三支,都是新军夏季礼服,当先三名将领,一名是汴京人常见的草黄色;一名比较少见,军服为淡蓝色;还有一名人比较年轻,却是土灰色。

西城军人多,也有内行能看出门道,这队伍看似一支,其实是三队,分别属于大宋的陆军,海军和工程兵部队。

其中海陆两员将领的领章肩花有些吓人,是如今大宋第二高的军阶——襄统。

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杀鸡

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杀鸡

理论上,襄统军阶,能够统领四万新军,也就是一个大军区司令的级别。

如今大宋襄统以上的大将只有一个,那就是种诂。

种诂以西军领袖,军机处创始人,皇家军事学院第一任山长,大宋陆军军事教材总编纂,五路伐夏前线总参谋,如今又成了镇守河北方面八万新军“总司令”等诸多勋绩,方才得到了最高的荣誉——都统。

不算附属只算纯战斗人员,都统理论上能够统军十二万,按照辽国那般战与非战一比三计算的话,差不多辽国兵马大元帅的级别。

而都统之上还有都使、协使、襄使三个级别,基本上就是如朝中三司三少,用来荣遇新军老臣所用了。

不过如今的新军还很年轻,将领们还没攀爬到那份上。

而剩下的那个,肩膀上却没有领花,没有交卸差遣之前,理论上他现在还是文官,是朝廷的枢密副承旨,都田使,提举辽国水利事。

三人正是巢谷、张散和李庸。

巢谷理论上是西夏降臣,关于他的任命,在朝堂上还起过一番争议,认为河北不比西夏,巢谷要是在河北造反,那就是祸起萧墙。

高滔滔再次拿出女中尧舜的演技:“平夏之时,巢谷十万骑兵临大陷谷,以秉常一旨遗诏,束手来归。”

“之后统八部铁骑,凿通西域,逐黄头回鹘,擒青唐阿里骨,黑汗阿黜尔。”

“功勋卓著,忠勇无伦,遣二子求学汴京,如今长子亦为朝官。”

“朝命所迁,起不待日。岂有往日不反于数十万部帐之间,今日反叛谋于烈士之营者?荒谬!”

命苏轼出草,保持任命,并善加言语安抚巢谷。

苏轼好气哦,巢谷是他已故的好友,先帝不但以旧友名之,陈季常甚至在信里称他为元修,这就是连字都一样!

一介夏国降将,他何德何能?!

等到巢谷还京,苏轼才知道了真相,抱着巢谷又哭又笑。

他不怪苏油和陈季常,却对巢谷展开了报复。

一天苏轼邀请巢谷到宜秋门吃饭,巢谷进门之后才发现苏轼在办丧事,然后苏轼不由分说给巢谷穿上寿衣,将他按到椅子上,在他身前摆上香案,一本正经地祭奠,还念了一篇情真意切的祭文。

苏轼都还记得两人之间的交情细节,圣散子方,就是苏轼得自巢谷,在徐州救治过不少难民。

巢谷最喜欢吃蜀中的豌豆尖,知道巢谷死在了夏国,苏轼揪然不乐,将豌豆尖取名为“巢菜”。

巢谷刚开始哭笑不得,继而变得严肃,最后也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看着巍峨的汴京城墙,巢谷就不禁想起这些往事:“子瞻来信说京师大学堂里边诸多的新奇玩意儿,这次得去看看。”

张散则看着城墙上突出的棱堡,知道里边安置着如今大宋最强大的火炮——镇国大将军,也在感慨:“不知道什么时候,里边的玩意儿才能搬到旗舰上去。”

李庸在两人面前就是子侄辈儿,听到他们的谈论不免尴尬:“叔啊,国家机密不好在城门口随便说的……”

张散哈哈笑着又抖出个秘密:“忘了你小子机宜出身,走吧走吧,先去兵部报道。”

秋,七月,戊申。

癸丑,太皇太后诏有司褒崇皇太妃,讨论典故以闻。

这是范纯仁的建议,陛下生母虽然贞静娴淑,安分守己,但不能待之过薄。

太妃在宫里也不揽权,就喜欢伺候几盆小青鱂鱼和水培空心菜,高滔滔经过最初的忌惮,警惕,到现在心态也不一样了,便同意了范纯仁的请求。

戊辰夜,东北方明如昼,俄存赤气,中有白气经天。

癸酉,忠州言临江涂井镇雨黑黍。

朝野有传言,这是国家要起刀兵之相。

己巳,辽国灾荒过去,耶律洪基重申禁民出境之律。

八月,己卯,进封扬王颢为徐王。荆王頵冀王。

庚辰,辽有司奏宛平、永清蝗为飞鸟所食。

丁酉,似乎应验了天象,罗氏蛮入寇。

朝廷命熊本讨伐。

罗氏蛮是大宋内地最后一块短板,就是贵州古夜郎国地区。

对于如今的大宋来说,罗氏蛮不过癣介之疾,关键是大宋朝廷必须又当又立,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借口来解决这个问题。

罗氏如今东被荆湖、北被夔渝,西被嶲州、南被建昌包围,几处地方都在大发展,对用人的需求极大。

招诱熟夷,就成了地方官员做老了的套路。

此举带来了很多问题,熟夷们有了资产,通了文字,尤其是二林巫法传播的深入,引发了罗氏蛮地区的移民潮。

治下人口的大量减少,严重损害了当地土司的利益。

因此罗氏蛮头人采取暴力措施,禁止夷人入宋,尤其是荆湖地区。

结果宋地没出问题,罗氏内部地区民众开始组织暴力冲关。

秀才梁琛本是罗氏妻族,却在乌蒙郡高举义旗,以《诗经·硕鼠》为歌,传播四方,同时寄书嶲州太守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