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51 章(1 / 1)

苏厨 二子从周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还请几位给我讲讲,你们做出这个判断的依据吧。”

郭逵笑眯眯的将指挥棒递给种师道,赵顼却从自己右胸的衣袋上将铜管铅笔取下来:“用我的。”

种师道感激涕零地双手接过,然后熟练地抽开,站到沙盘之前,专业的自信一起来,气质顿时便不一样了:“我们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是因为新军的结构、制度、后勤,都与旧军发生了天壤之别……”

接下来,种师道开始从各个方面剖析此次进军,最后的结论就是,夏人想要吃掉有充分准备的高遵裕一部,以功打守,没有三十万人,是不可能实现的。

这其实就是刘昌祚守双塠的翻版,问题是,高遵裕为何要这样做,为什么要背水结阵,陷自身于死地?

很明显,这就是一个诱饵,中军集中在灵州城下,而且苏油也在里边,对于夏人来说,只要吃掉这股宋军,这一战就能够完全翻盘。

要实现这个目标得有几个前提,其一就是中军人数,要让夏人以为自己有把握吃得下。

其二则是宋军的东西两路,夏人会判定其救援不及。

宋军的西路军,还要防范图干部和野利部的积石军;而东路大军,则路途遥远。

其三,夏人还要有决死之心。

其实夏人在宋军进军的时候,是有两个选择的,一个就是将潜伏的兵力撤退,顿重兵于坚城之下,与宋军决战。

这样的好处是有大城可以倚仗,不愁补给和军器损耗。

缺点则是宋军一旦进攻不利,可以从容撤军,不会有巨大的损失,很快便能卷土重来。

很明显,西夏人八十年来的军事策略里边,从来没有这样的打法,所以最终他们还是选择了另一种方案,那种他们用惯了的方案。

那就是豪赌一场,一旦成功,可以给宋军造成毁灭性打击,彻底翻盘。

这样的盘,他们已经翻过了无数次,因此当国公和高总管在其进退节点时间出击的时候,作为夏国第一猛将的仁多零丁,估计没做什么犹豫,就选择了继续潜伏,进而包围高遵裕的方案。

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激发起手下决死之心。

现在的战局虽然还叫做灵州战役,但是灵州本身已经变得无足轻重,以宋军的火力要攻下这个城池,轻而易举。

现在的战局,已经变成了河套地区夏人最后的军事力量二十多万,或者还有仆从军十多万,与大宋三路新军加学员兵三万,以及旧军十五万人的军事大对决。

这是宋夏双方将领都愿意看到的局面,也是他们共同选择的结果。

战术方面,宋军将本该是围城打援的战役,打成了最擅长的防守待援,而夏人将本该是防守待援的战役,打成了最擅长的围点打援。

而战略方面,宋军很明显的更胜一筹,而且这个战略意图已经得到了完全的实现。

这就是形成了对夏人的巨大包围,可以集中歼灭夏人在河套的全部有生力量,避免将战役演变成游牧民族最擅长的游击战。

唯一的问题,就是这张薄弱的大网里的鱼实在太多了,还有一条大鱼——梁永能部,只知道在网里,却不知道在什么位置,也是一个未知的变数。

如今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最后种师道总结道:“战局演变到了现在,双方的战略意图都已经彻底暴露给了对方,已经过了做加法的时候,于是我们做了一些减法。”

“梁永能肯定在战场的东南潜伏,他的目标,只能是阻止五叔和刘总管的大军参与到灵州战局中来,以免让仁多零丁腹背受敌。”

“因此我们估计,他大概率会在这个地方——灵州东南边界的最后一个驿站和隘口——奈李坪的马练驿!”

不过这番解说,让赵顼的忧虑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刚进军机处,被气氛搞得镇定下来的心神又有些慌乱,摆着手拒绝了种师道送回来的指挥棒:“送给你了。”

“如此说来,我大军一共不过十八万,而夏人可能多达四十万?”

“舅舅和涪国公所部四万八千人,要承受仁多零丁十多万人的围攻?”

种师道笑道:“陛下毋忧,汉陈汤与武帝论匈奴时曾经说过:‘夫胡兵五而当汉兵一,何者?兵刃朴钝,弓弩不利。今闻颇得汉巧,然犹三而当一。’”

“不过后来游牧之族的骑射之道日益发展,器械、战法、组织越发精良,到今世竟然有了铁鹞子、宫帐铁林这等重骑,而我农耕之族的进步却一直不大,最终变成了两者拉平,进而被反超。”

“直到远胜弓弩的火器出来,培育出优良的乘马,驮马,再配合厢车,我大宋如今又将这种局面重新扳了来,反压夏人,再次获得了一汉当五胡的优势。”

“唯一的遗憾,是大宋如今的新军人数还不多,不过接合兵精粮足的旧式骑军,我中路似危而实安。”

“而且最关键的一点,夏人大军,仁多零丁之前曾败于李宪,梁永能曾败于五叔,之后潜伏于旱海,到今天已经接近一个月。”

“一个月,是他们的后勤极限,而且这一次,他们没有了因粮于我的优势,此时此刻,我估计夏人大军已有断粮之危!”

赵顼不由得大感兴奋:“如此说来,舅舅不仅没有什么祸患,甚至有大胜的可能?”

郭逵叹息了一声:“陛下,娃子们没有考虑到一点,断粮的归师是疯狂的。”

“如今中路消息断绝,军机处只能从东西两路大军的反应来判断局面。”

“好在西路苏烈与中路是可以通过故秦干渠联络,而他现在仍旧在死守峡口七堰,这至少说明,局面并没有变坏。”

“再等等吧,最多十日之内,就当见分晓了。”

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操典

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操典

灵州东南,萘李坪。

刘晏善如今已经换上了大宋五品文官的肤色,头顶上的头发还没有长出来,只把周围一圈都给剔掉,然后包上黑色头巾,戴上幞头,咋一看看不出来,倒是妥妥的一名宋人大员。

盐州刘氏家族,也因为刘晏善的及时投靠得了大好处,刘家积攒的盐、粮食,曾孝宽大手一挥,全部收购。

卖盐卖粮所得的钱财,刘家人还通过曾孝宽的关系,置办到了四轮大车,螺旋汲水车,以及特别适合西北的大型耕作机械——耧车。

还有大量水泥,可以用来改造现有的盐田。

刘氏子弟世代从文,族中还有族学,曾孝宽招揽了不少刘家人帮助自己,眼看着刘家就要发达了。

其余各家见此情形,纷纷报效,因此曾孝宽相比范纯仁,日子好过不少,不稀罕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