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年纪最小的苏迟和韩嘉彦。
王仲煜和邢居对苏油是感激和敬仰的,自己父亲对少傅干了些什么事儿,他们其实也是隐隐约约知道一些。
可是苏油非但不计前嫌,就跟没事人一样同意他们到这里来,还反过来担心他们心里有什么包袱,特意开解,说是什么都不要想,努力拼搏拿进士才是正经,让两人对少傅的胸襟感佩莫名。
几个人里边,苏油也大致知道他们的水平。
第一的不是刘正夫,反而是福建子黄裳。
黄裳学问基本功之扎实,苏油在大宋只见过三个人有这水平刘攽,司马光,王安石。
这让苏油对福建路的化教育水平叹为观止。
福建路的士子学问虽然不错,但是有个大毛病,那就是读书有针对性,主要是为了科举,作为出仕之路的打门锤。
这也是北方士大夫家族,关洛学派,蜀中学派鄙夷他们的地方,读书不求明道,不求真我,那就是落了下乘。
但是却也不得不承认,人家科考占据的名额就是多,名次就是好。
而黄裳和其它福建路士子有所不同,是真够学问,尤其是对道家经典,那是非常熟悉。
据说此子幼年时,随一老道在冠豸山修行道法,十二岁才被接回家中,六年之后,被誉为“福建魁”。
第二才是刘正夫,太学学霸,和黄裳不同的是,两人一个气质近道,谦隐;一个却是范仲淹的隐形门徒,胸怀天下,一心报国。
接下来苏迟,韩粹彦,韩嘉彦,王仲煜,邢居。
这几人属于一个档次,要不就是师从大儒,要不就是世家家学,算是旗鼓相当。
反倒是苏迈,虽然年纪最大,但是排名最后。
摊着个“我愿儿孙愚且鲁”的不靠谱爹,能够自行生长成现在这个样子,已经相当不错了。
当然这只是苏油对他们学问的排名,具体考试能拿到什么名次,那是真说不好。
鼓励了几人一番,顺便教育扁罐和王彦弼要向几个大哥哥学习之后,苏油才从楼里出来,带着他们朝一栋独立的藏书楼走去。
路上,苏油问观儿:“观儿,你在京中还有亲戚,对吧?”
观儿点头:“嗯,还有个姑姑。”
苏油点头:“燕国公宋宣献,娶得是你曾祖的女儿是吧?”
观儿说道:“对,先是二姑婆嫁到宋家,后来三姑也嫁到了宋家。”
来到楼前,苏油将大门推开,带着孩子们走了进去。
大楼里全是书柜,书柜上摆满了书籍。
苏油说道:“观儿,这里的书,全部是你曾祖的收藏,几乎每一本上,都有你曾祖留下的批注。”
“啊?”观儿大惊:“曾祖曾经收集了这么多的书籍?”
苏油点头:“你曾祖,是大宋著名的书家,他的女儿,也就是你二姑婆,嫁给了我大宋博通经史百家,章为一时所尚的学家宋绶。”
“后来你二姑爷也成了我大宋的燕国公,他同样也是嗜书如命的藏书家。”
“你曾祖逝世之前,将自己的藏书,尽数赠与了他。”
“你二姑爷爷还是著名的书法家,法度森严,实传钟繇、张芝古学。当时倾朝学之,号称朝体。”
“这些书籍里边,同样有你二姑爷爷的珍贵批注。”
“后来你二姑爷爷去世,便将这些书传给你的三姑爷宋敏求。”
“到了这个时候,这些藏书已经多达三万多卷,你三姑爷几乎全部通读过,也成为了大宋的学问家,朝士有不明之处,必向你三姑爷请教。”
“这些书里边,除了你曾祖的,宋家的,还有宋家的外家杨家的,实际上是四世三家的总和。”
“你三姑爷和我性情相近,藏书唯谨,总要缮写别本,以备出入。他酷好唐诗,这里边,收罗唐人诗集、先人手迹与四朝赐札尤多。”
“而且他学问精慎,曾云校书如扫尘,随校随有。因此宋家的书藏,到了你三姑爷这里,用我族兄的话说,是最号精密。”
“你三姑爷也乐于借书给他人,居于春明坊时,士大夫中喜爱读书之人,多愿居往其侧,以方便借阅其藏书,致使周围地价大昂。”
“之前我们就有过关于书籍的合作,可贞堂翻刻了你三姑爷的大量收藏。只求能让更多的士人读到。”
“我们将翻刻的书籍赠送给了你三姑爷一套,他看过之后,非常满意。”
“去年他去世了,临去之前叮嘱子孙,说可贞堂藏、校、印、行,皆有成法,于是大公无私地将他的藏书真本,尽数赠与了可贞堂。”
“观儿,这里的所有书籍,就是你的曾祖,姑爷爷,姑爷,几代人为了华夏明递序传承,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圣地
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圣地
观儿、扁罐、王彦弼,这一刻的脸上都充满了仰慕之色。
观儿的脸上,还有几分自豪。
三万多卷图书陈列在一栋楼里,这场面还是非常壮观的。
观儿小心的问苏油:“大叔,我能看看吗?”
苏油说道:“可以的,不过这些都是真本文物,要看,也是要讲规矩的。”
取出几双细棉白手套,让几个孩子戴上:“这里的书籍很珍贵,有些是四五百年前的东西了。”
“书籍最怕什么?就是火。因此这些楼,整体是钢筋水泥结构的,木材用得很少。”
“这些书架,都是用浸泡了水玻璃的木材,即便拿火点,都点不燃。”
“好了,你们去选几本吧,选好了,我再教你们这里看书的规矩。”
扁罐和王彦弼直接摆手:“我们就不用了,观儿你想看什么,我们给你找。”
观儿说道:“我想看看曾祖,姑爷爷,还有姑爷的字迹。”
这个好办,不一会儿,三小孩就找出了几本。
苏油也找出了一本:“这是你姑爷编纂的一百三十二卷《六世会要》中的一册,他的这套书册,对如今朝廷整理《唐六典》《六朝会要》,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佐证材料。”
“而他的这部书,却又是你姑爷爷肇始编纂,去世前交由你姑爷继续,直到前几年才完成的。”
带着孩子们来到楼外的一间屋子里:“这里是观书石室,藏书楼里绝对禁止用火,这里,可以有限度的使用。”
让孩子们先将书册放在门口的几案上,苏油来到石室中间,打开平板玻璃,将里边的汽灯点燃,之后又将平板玻璃关上。
整个石室变得非常明亮。
大玻璃隔幕四周有四张几案,苏油说道:“今晚我们就在这里读书吧。”
经过苏油这一番做作,三个孩子哪里还敢瞎胡闹,这哪里是读书,这简直就是朝圣。
知识的殿堂,在三个小孩的心中,变得异常的宏伟庄重。
石室安静了下来,一大三小开始阅读起来。
扁罐和王彦弼已经练了一年多的书法了,书法之道讲究章法传承和笔意创新,士大夫家的孩子一般得从十岁腕力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