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们集体食物中毒倒地,包括吕槽子在内的十多个汉奸也是如此。
而这些人,运气好点的鬼子只是落了个双目失明的下场,这是喝了好酒和少量搀药的。
至于其他的……早就上路了…… 以上,只是利用甲醇杀敌的一次实战而已!实际上,更多的是游击区有酒坊或者酒馆的游击队会分到一些甲醇。
然后在组织百姓们撤离家园的时候,把甲醇掺和进酒中留在村子里等着鬼子喝。
小鬼子的尿性,那可是到个地方就弄得鸡飞狗跳的,百姓家的鸡鸭的都被逮走了,好喝的酒自然也不会放过! 然后…… 其实吧,甲醇这东西就是个实验,有枣没枣打两竿子的事情!弄死了最好,弄不死拉倒。
真要是下毒,豁出去村里的水井不要,在井水中下上毒药就是了……只不过没有那么多的毒药而已。
依旧还是几天前…… 在魏家套村中的一个农家院子里,一个不满周岁的小男孩正躺在文才的怀里,瞪着好奇的眼睛看着文才。
(大家还记得文才吧?就是炸漳河大桥战斗中被子弹打穿两边腮帮子的那个?还记得不?去医院找的藤野医生给治好了……) “来,小虎,叫我爹……”文才宠爱的看着小孩,教他喊人。
“啊!”小男孩认真的点了点头…… “不是啊,是爹……” “啊!” 好吧,文才没招了…… 似乎哪里不对?文才不是九寨陈家沟的么,怎么在这里成家了?还有了儿子?时间不对啊? 这话还得从头说。
文才不是伤了嘴了么,当初从医院出来就被胡一舟他们安排住在了魏家套村的陈老汉家里,还给5个伤兵留了一棵人参,500块钱和好多的武器弹药。
同时,伤兵五人组也由腿脚利索的文才当了班长,伤了一只胳膊的毕有亮当了副班长…… 为了尽快养好伤,文才就做主让李老汉家里刚守了半年寡的李家嫂子当了厨娘,每天从村民们那里买来老母鸡加一点人参熬汤喝。
文才好人啊,几人喝完了汤,剩下的鸡肉啥的就做主送给还在奶孩子的李家嫂子补充营养。
嗯,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李家嫂子也是个好人啊,知道文才吞咽不方便,就亲自喂他吃饭。
于是么,一来二去的俩人就好上了,过程很简单也很香烟(艳),写出来会被和谐,俺就不写了。
总之,文才养了个伤,顺带还把人家寡妇给娶了…… 后来,五个人的伤都好了,文才因为有了牵挂,他们四个是感觉自己的身体机能不复从前,干脆就申请留了下来。
现在,他们五个用胡一舟当初留下的装备,把魏家套和周为几个村的青年给组织起来成立了九寨保安团在外面的民兵小队…… “文才!情报属实!鬼子的征粮队今天的目标就是我们周边这几个村子!咱们要不要干掉他们?”毕有亮走了进来说道。
“打肯定是要打的,就怕打完了鬼子对着老百姓撒气!桑连长怎么说?”文才问道。
“桑连长的意思是打!打得还要狠!顺带把其他几路征粮队也给打了!”毕有亮说道。
“那就找个好地方弄死他们!我说老桑这会怎么这么大胆呢?就不怕鬼子报复了?”陈文才问道。
“桑连长说了,过几天咱们团长就来了,不怕!”毕有亮说道。
“是啊!团长他们要来了!我都想回去跟着团长战斗了!” 看来,胡一舟领着保安团这一出动,似乎带动了一些事情啊……
413,民兵在行动
保安团的兵力并不多,这是胡一舟在有意的控制着。
否则,别说一个团,一个正规军的编制他都能拉起来。
这年头,对于神对手和猪队友来说,校长的猜忌往往是最要命的!胡一舟可不想整天的防备着这个统那个统的来找自己的麻烦。
毕竟,一支战斗力强悍,武器先进的队伍出现在世人面前,总会让某些人感到不安。
所以,只能控制兵力数量让来让某些人安心。
你再牛逼,也只是一个团而已,很容易对付。
也正是基于这种思想,胡一舟才努力的发展各地的民兵,努力的支持他们的发展。
不管是武器弹药,还是其他,都尽量的给予方便。
魏家套这里的民兵,就是这么发展起来的!要不胡一舟当初离开的时候留下那么多的三八大盖和三挺歪把子干啥? 魏家套的民兵队被称为九寨保安团河北民兵总队!名字很大气,实际上总兵力加上五个伤兵也就才45人而已。
正经的一个排的编制! 别看咱们人数不多,可是咱们的装备好啊!光是五个伤兵就有两支ak,一支半自动步枪,两支冲锋枪,五支大黑星手枪。
此外,还有30支三八式步枪和三挺歪把子组成的三个战斗班。
这可是全日式装备,光看装备可是杠杠的! 此外,还有当初从鬼子那里摸来的香瓜手雷一人俩,从九寨弄来的民兵手榴弹一人四个,正经的装备精良。
就这样的装备,咱家里的那些军事干部们可是眼热得很,奈何之前劫火车已经占了老大便宜了,总不能贪得无厌吧?都不要好意思开口要啊! 所以啊,为了让这些装备不至于太过浪费,上头让桑连长这里抽调了6个老兵来当了副班长和机枪手。、 至于班排长,五个伤兵分分正好!陈文才当了游击队长,毕有亮当了副队长,一班长修齐,二班长张以添,三班长王东辉。
有了正经的八路老兵当副班长和机枪手,这个游击队在周边可是响当当的队伍,比起桑永亮那个连也不差了,最起码弹药足。
所以,有战斗的时候,桑永亮会过来跟陈文才他们商量,好进行联合行动。
因此在之前的一个月中,这个游击队也打过几次小小的伏击战,弄死过不少的伪军汉奸。
魏家套,陈文才他们五个伤兵凑在了文才家的院子里,坐在一棵泡桐树下开起了会。
这个院子是文才买下来的,这孩子军饷不少,偶尔还会分一些缴获浮财,手里的闲钱不少。
跟李寡妇结婚的时候,干脆就把李老汉隔壁的院落买了下来安家了。
李二嫂改嫁这件事情,当初在这个小村子可是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好在李家在姜家套算是外姓人,没有宗族势力羁绊,又加上有我兔的工作组在这里工作,倒是好事多磨了一番。
咳咳,下雨了…… 五个人坐在泡桐树下,任由细密的雨滴滴落,丝毫不影响他们商量接下来的战斗。
“桑连长怎么说?他们连对付几路征粮队?咱们对付几路?打完之后怎么收尾?”文才问刚跟桑连长开会回来的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