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就会感激他一次。
至于金价会不会涨,李长亨只想说,虽然会有波动,但以3年、5年、10年来算的话。
70和80年代投资黄金是最稳妥,也最保值的投资方式。
但比起投资一些公司的股票的话,一倍、三倍又显得很少了。
即便什么都不去考虑,光把两千万美金分散投入到四星、索尼、东京的写字楼,甚至港岛的写字楼。
未来都是至少30倍、50倍,甚至百倍的收益。
光李长亨记忆中最熟悉的港岛房价,75初到现在年中这半年里,港岛因为石油危机刚经历了股市大跌,房价暴跌30%以上的风波。
从73年的1500港币每平米,跌倒现在的一千以下,此时只需要全部买铜锣湾的门脸房。
等到新千年之后,随随便便都是200倍以上的收益。
甚至李长亨都觉得,自己光在港岛和东京炒房,避开今后的几次经济危机,低买高卖就能成为世界级的富豪。
所以他从来都不把黄金看在眼里,而且他手里能公开使用的现金,其实并不多。
现在既然能利用黄金,收拢住海军的这些大佬的心,李长亨当然更愿意用黄金支付。
果然,拉文等人商量了片刻,最后还是选择了黄金。
但问题是,别看这群人位高权重,可想安稳的把5吨黄金藏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
李长亨嘿嘿一笑,再次对刀锋点点头。
一个只有公文包大小的皮包,出现在拉文-贝纳的面前。
李长亨可不会接手这种要送出去的皮具,或者纸张,免得出现他的指纹,又被人查出来,那就尴尬了。
“里面是瑞银开出来,20张总共价值2千万美金的见票支付纸黄金票据。
而且票据可以在全世界任何一个离岸金融中心,更换黄金的保管银行。
你们只需要让信得过的人,以旅游的名义,坐着飞机多飞几个离岸岛屿。
就能让这批黄金,消失在任何机构或者执法部门的视线里。
如何分配,就是你们自己的事了。”
拉文等人一听,脸上顿时露出笑容。
随后又听李长亨建议道,“先生们,我要是你们就一直留着这些纸黄金。
未来随着金价的上涨,总价值必然也会涨。
而且光这批黄金存在银行里的利息,就足够你们退休后,过上非常体面的老年生活。”
故意如此说的李长亨,先是被拉文等人瞪了一眼,可没一会,四人又不得不如同李长亨预料的一样,开始考虑自己退休的生活,甚至后代的前途了。
原因很简单,李长亨实在太年轻了。
只要他不作死,没人愿意被他盯上。
而且大家打交道最长的也有好几年,从李长亨过去的做事方式来看,一点都不像猖狂、自大,必然会栽跟头的那种人。
这么一想,拉文等人对待李长亨的态度,不自觉的更加近亲,还隐隐有些讨好起来。
李长亨在心里暗暗一笑,自己用年龄来暗示那些老家伙们的次数,好像还挺多的,效果也确实还不错。
送走拉文等人后,李长亨把一直守在门口的巴尼和战壕叫过来。
指着墙边的黄金和现金说道,“那两千万美金,是你们和刀锋、卡塔利亚一人500万。
然后帮我把黄金运去纽约的瑞银,还掉那2000万美金的纸黄金。”
巴尼和战壕对视一眼,思索片刻才说道,“boss,这可能需要三四天。”
李长亨无奈的点点头,黄金比起纸币来说,运输上的问题确实是个最大的麻烦。
这也是他明明早就认识了杰克-陈,也熟知电影飞鹰计划的全部情节,却始终没行动的原因。
1009 搞定各大股东
知道非洲沙漠里,藏着一大批黄金。
甚至那个部落在哪都已经知道了,却一直没去找,那种痛苦大概也只有下意识的忘掉才能缓解。
但李长亨的记忆力又强的不得了,现在一想起这事,他就有些抓心挠肺的不断想着如何得到那批黄金。
可麻烦的是,以电影情节来看。
除了花上好几年的时间,一点点的秘密运出来外。
他是真不知道如何完全保密的从沙漠深处,运出至少好几立方米,也就是大几十吨,甚至一百吨以上的黄金。
而且运出来了,藏在哪里也是个问题。
这批黄金明显是呐粹从欧洲抢来的,即便重新熔炼,消除掉呐粹的痕迹,今后就不会被人追讨。
但为了避免麻烦,短时间内肯定不能拿出来抵押贷款。
没解决这两个问题之前,最好还是让黄金待在沙漠基地力,把心思转移到如何忽悠花旗的股东们。
之前自己按照约定买下花旗的2.5%股份,还是从花旗贷款4亿才买下来。
至于在瑞银还有米国这边的钱,当初加起来倒是还有1.3亿。
加上这次从墨西哥拿到的2.7亿现金,还清贷款倒是没问题。
但自己独自搞定入股哥伦比亚城市银行的所有问题,那就不能便宜了一点付出都没有的花旗股东们。
不抠出个上亿美金的出手费,那就不是自己的作风。
当然,这钱不一定非得花旗一家出,反正计划中本来就想联合米国好几家银行,一起承担责任和风险。
一家2、3千万美金,应该还是不难的。
而且这钱也不用给自己,直接还花旗一亿贷款。
第二天,回到纽约之后,李长亨第一时间来到花旗总部,而昨天接到电话的其他股东们则早已经等在会议室里。
作为已经掌握了花旗19.5%股份的最大股东,李长亨一进会议室就受到所有人的迎接。
股东们如此礼遇他,除了他入股花旗这一年多以来,帮花旗赚到好几亿美金的纯利润,并且让花旗的市值从61亿,一路飙升到超过160亿。
如此巨大的涨幅,别说股东们了,就是投资者都恨不得把他供起来。
第二则是李长亨很少召集所有股东商量事情,昨天却郑重其事的亲自打电话,把所有人召集起来,随便想想大家都明白肯定是有好事,或者至少也有个大计划。
如此一来,花旗可能又将迎来一次大丰收,股东们身后的企业和利益集团,说不定也能跟着捞一笔。
李长亨也不啰嗦,让人拿出保密合同,所有人签下虽然算不上真正有作用的文件。
李长亨这才把自己打算推动花旗对外扩张的计划,还有盯上了哥伦比亚城市银行的想法说了出来。
对外扩张的计划并没什么新意,花旗早在2、30年代就已经张开了跨国业务。
但哥伦比亚城市银行在众人眼中,虽然算不上庞然大物,却也绝对是块很不错的蛋糕。
这种一国排名前三的大银行,只要计划成功了,花旗除了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