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不得不重新审视好莱坞的作用。
特别是这种白头鹰和北极熊激烈对抗的年代,价值输出就成了稳定内部,瓦解和削弱对手的武器。
更别说,李长亨是实实在在的白手起家,是宣扬米国梦的最佳例子。
都不需要李长亨开口,纽约、新泽西、弗吉尼亚和南卡等地的议员们,已经在帼会上提出支持电影行业的提案。
相应的,这些政客也获得了传媒集团更多的报道和出境机会。
一时间,好莱坞欢欣鼓舞,又把目光放在跟风制作爱情、都市之类的电影上。
好几家电影巨头的新电影的计划,被传了出来后,市场对八大电影巨头的追捧一下子达到顶峰。
随随便便一家巨头的市值,至少都涨了一两成。
而擅长制作文艺片的欧洲电影圈,也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或许很快会被市场淘汰。
毕竟一部电影就赚一两亿美金的票房,加同样金额的周边,投资者肯定会更加青睐好莱坞的模式。
几大利好消息传来,立马让整个好莱坞羡慕嫉妒联美和李长亨的同时,又不得不感激和主动为他和联美造势。
虽然短时间内击垮欧洲电影圈,难度太大,但抢走竞争对手的市场,好莱坞八大的意见和目标还是一致的。
票房越高,其他公司出品的电影,同样能沾不少光。
很快华盛顿各个游说机构,一边收钱的同时,一边大肆行动,开始游说帼会各个委员会。
以通过更加有利于好莱坞对外扩张的政策,而这期间吃红利最多的,当然是有了成功例子的联美。
再说,联美这几年的财报确实漂亮,加上李长亨之前就有《小鬼当家》的成功例子在。
资本和股民们,理所应当的更看好联美未来的发展和前途。
在花旗的某位股东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呼吁李长亨让联美上市时,伦道尔-赫斯特等人再也坐不住了。
一旦联美上市,以《罗马假日》的势头来看,市值破15亿会很容易。
到时候李长亨还愿不愿意卖掉联美,就很难说了。
又或者李长亨同意赫斯特入股的同时,再引入其他传媒方面的竞争对手的话,鬼知道他还会不会一心只站在赫斯特这边。
众多不利局面很可能一起出现的情况下,伦道尔-赫斯特等人不得不主动上门找到李长亨,谈谈俩家公司合并的可能。
这下反倒是李长亨开始犹豫起来。
没和其他传媒集团谈谈前,一则不利于自己抬高联美的市值。
二则从长远来看,纸媒肯定是一直走下破路的。
未来的世界十大传媒集团中,环球、迪仕尼、时代华纳、维娅慷姆、福克嘶和索尼等6家,要不走互联网,要不就是和公共广播公司合并。
唯一的麻烦是,互联网媒体得等三十年以上,而与公共广播公司合并的传媒,至少也得等十几、二十年。
如此长的时间,对李长亨来说,不仅给了自己足够时间带着赫斯特转型,更给了他充足时间先拿下一家公共广播公司。
但现在拿下一家同样运营电视台的未来巨头的机会就在眼前,李长亨当然不愿意放弃。
1113 超级兼并案
可让他无奈的是,未来的6大传媒集团中,此时才算有传媒集团影子的维娅慷姆,确实找上了自己,但提出的条件算不上好。
一听对方只愿意拿出10%的股份,李长亨就知道这家公司仅仅只是为了靠联美,来提升自己的股价。
至于原因,稍微想想就明白,同样经营电视台的维娅慷姆要是经营情况良好,未来就不会被雷石東恶意收购。
而且此时不答应维娅慷姆,等这家公司被雷石東收购后,再想入股基本上就不可能了。
想想记忆里,雷石東未来为了公司的控制权,连亲儿子和女儿都踢出公司,最后闹到要上法庭的地步。
就知道老头远比伦道尔-赫斯特的掌控欲强。
而且此时的维娅慷姆市值也就15亿左右,不仅有自己的地方性质广播和电视台,还掌握着三大公共广播之一的哥抡比娅广播,大部分业务的运营权和股权。
也即是说,只要控制了维娅慷姆,间接就控制了哥抡比娅广播。
最后让李长亨最关心的是,这家公司真正崛起靠的是有线电视网。
而有线电视的专利,就在自己手里。
只需要拿出15%的联美股份,就能获得维娅慷姆10%的股份。
然后主动上门推销有线电视网,很可能会逼得维娅慷姆董事会不得不让步,让出更多的股份给自己。
要是再加上电视销售,或许自己可以促成联美、维娅慷姆、赫斯特还有哥广播等5家公司合并的超级兼并计划。
想到这,李长亨立马激动了起来。
一旦合并成功,米国历史市值最大,规模最大的超级传媒巨头就会出现。
而且可以预期的是,联美加电视销售这两块巨大的蛋糕在,运营情况并不好的哥抡比娅广播、维娅慷姆众多股东们,为了拉高股价肯定不愿意放弃。
至于伦道尔-赫斯特的传媒集团,同样面临着陷入找不到新的赢利点的困局。
想明白这些的李长亨,目光看向伦道尔-赫斯特等人时,就不再是犹豫,而是眼冒精光,看着伦道尔心里咯噔一下。
一股不安的念头瞬间浮现在心头。
可听完李长亨愿意拿出电视销售公司,连同联美一起合并,伦道尔等人立马忘了那股不安,转而激动的心脏砰砰直跳,脸红脖子粗的呼吸都粗重起来。
电视销售公司用的就是赫斯特的电视台,两年时间里这家公司的营业情况虽然外界并不十分了解。
但第一年销售金额超6千万,去年又达到1.5亿美金的数据,伦道尔等股东还是知道的。
可以说光这么一家公司的市值,就不会低于2、30亿美金。
要是再引入华尔街的大公司,大肆炒作一番,经过A轮、B轮融资之后,只要销售数据逐年上涨,市值超过传媒集团都不难。
对伦道尔等人来说,此时合并他们确实是占便宜的。
但和其他股东们欣喜不已,根本不用犹豫就会同意合提议不同的是。
伦道尔很明白,一旦三家公司合并,自己就会失去对传媒集团的控制。
而李长亨一开始并没直接提5家公司合并案,除了担心垄断而无法被米国相关部门通过外。
还想着一旦伦道尔不同意,自己就主动接触维娅慷姆,逼着传媒集团董事会向伦道尔施压,迫使他不得不同意。
而且,李长亨一想到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