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8 章(1 / 1)

到一座古城街道。

先前晒豆腐的老农,正挑着两个竹篓穿梭在古城中。

“一盆烧到恰到好处的炭火,是姚贵文下午工作的关键,位于云喃的建水古城,史称临安,1200年是华国的商业重镇.....”

“如今时间已经让这种炫目的荣耀褪色.....”

看着姚贵文在大城小巷中穿梭,赵秋很好奇。

他是要去卖豆腐吗?

画面一转,姚贵文已经在街边支起了一个小摊子。

摆着一张方桌,架上了烤炉,并且把晒好的豆腐逐个放到烤炉之上。

赵秋一愣。

烤豆腐?卖豆腐?

“炭火的热力让坚硬的豆腐迅速膨胀,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发酵的面团.....”

“建水人很会享用这种由风干和发酵打造出特殊味道,蘸豆腐的调料各有不同,但是对姚贵文来说,豆腐本身的质地才是最重要的......”

“吃一颗豆腐,投一粒玉米,用这种方法计数,买卖双方十分默契....”

画面中,姚贵文一个人身兼厨师服务员和收营员的工作。

四四方方的桌子就摆在街边。

不断有食客上门,上门的食客就像是回家一般,坐在姚贵文的三个方位。

递上蘸料,食客们便开始食用姚贵文烤好的豆腐。

黑褐色的豆腐经过炭火的烤制,开始鼓胀起来,表面烤制出一条条裂纹,颜色和形状有点像,巧克力味的爆米花。

但是让人感到新鲜的是,这样的视觉体验却是出现在一颗豆腐身上。

这让赵秋不自觉地咽了一下口水。

他还没有吃过这样的豆腐。

感觉应该很美味吧。

就在赵秋想象着豆腐地美味时候,画面中又出现了其他好多种豆腐。

石屏的豆腐,坚硬有弹性。

而按徽的毛豆腐,则是辣味十足。

这么多的豆腐种类让赵秋眼界大开。

“酒,应该是人们利用微生物进行食物转化的最早案例了.....”

“用稻米酿造出的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

画面来到来到一座灰墙黑瓦的江南小镇,小河上波光粼粼的水面映衬出小镇的倒影。

“立冬,绍心的天空开始下起小雨,这对酿酒师傅来说是件好事....”

“酵母菌喜欢江南这种绵长而又不剧烈的冷....”

“在酒厂的老车间里,师傅们进进出出准备着祭祀用的贡品....”

“今天是请酒神的日子,没有人怠慢....”

画面中一边是现代化的钢筋混泥土的工厂,一边是摆着香烛鱼头的祭坛。

一股现代与传统的气息交织辉映。

赵秋也是学习到了一个冷知识。

原来酿酒前还有请酒神这个习俗!

“绍心的黄酒冬酿即将开始....”

“蚕茧般的酒曲是酿酒的灵魂,可以把他理解成接上了菌的种子....”

“这些稻草和辣寮草的混合体,里面沉睡着形形色色的发酵菌.....”

“把碾碎的酒曲和糯米均匀的拌在一起....”

“这是酿酒中最神奇的一部分,他们将带来最神奇的转化.....”

赵秋看着画面中的师傅,把糯米泡水发酵一直到成型,最终在时间的转化下变成了一坛坛黄酒。

心中感叹着祖先的智慧!

同时心中也涌现出自豪感。

还是祖国好啊!

看到40多分钟的时候,赵秋意犹未尽。

但是他知道一般《舌尖》的正片也就40多分钟左右。

在想看只能等下周。

正打算等片尾曲出来时。

屏幕一转,出现了几个字。

【特别放送.泡菜篇】

嗯?!

赵秋脑中八卦的雷达快速作响!

他隐隐感觉这个青铜门....不是,这个字幕后面就是《舌尖》这一次撕破脸的原因!

“兰明路是一位专心研究川菜的川菜大师,年少时拜入川菜大师门下学艺,让他对川菜口味的转化了如指掌.....”

“但是让这位川菜大师最感兴趣的还是肆川的泡菜.....”

画面中一位看上去有些憨厚的中年人,正在一堆黄棕色的坛子面前敲敲打打。

面对镜头,他也说出来自己这么做的原因。

“制作泡菜,坛子是最重要的。”

“选坛子一定要选陶土烧制的老坛子,老坛子胎体薄,易于透气。”

等到坛子挑选好,兰明路就去到了菜市场里面准备挑选制作泡菜所用的食材。

“制作肆川泡菜,首先把嫩姜、缸豆、蒜苔、辣椒、洋姜、胡萝卜等应季食材一一洗净,阴干备用。”

“取井水,倒入约坛子的五分之一。”

“加入大颗粒的泡菜盐,制作起坛水。”

“给坛水要和下料交替进行。”

“将食材侧向坛子的侧面,一层层摆放。”

“给坛水和下料要交替进行。”

“食材必须要完整,保证食材不变味。”

看着画面中的中年男人制作泡菜,赵秋有些疑惑。

这和泡菜国的泡菜申遗有什么关联吗?

两种泡菜好像不太一样啊。

“泡菜在华国饮食文化中源远流长,《诗经.小雅.信南》中有“中田有庐,疆场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的诗句。”

“先秦《周礼》.《孟子》.《楚辞》中也有腌渍菜的记载。”

“公元1500多年前。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菹菜者,酸菜也”。

“据考证,泡菜古称菹,《周礼》中就有记载,三国时期就有泡菜坛,北魏的《齐民要术》记有用白菜制酸菜的方法。”

看着画面中不断闪过的佐证,赵秋逐渐沉默了。

他脑子中逐渐有了一丝线索。

但是真正让他豁然开朗的还是那句话。

“泡菜国因为地理原因和产量因素,所以每年都需要从华国进口90%以上的泡菜....”

!!

赵秋彷佛被雷劈了一般,整个人都懵了。

所有的线索和原因都解释的通了!

不是原创者,申遗文件上的历史都是盗用华国泡菜的历史。

现在连90%的泡菜供应都要靠进口华国。

就这样还好意思去申遗?

申遗你马呢!

第一百一十八章:现在是最关键的时候!

这一刻赵秋被压抑已久的情绪全部被释放了出来。

连续一周的时间被众多泡菜国的同学指指点点。

让赵秋此刻的愤怒指数和战斗指数直线上升!

我们华国泡菜历史比你长!

产量比你们丰富!

你们历史发展短不说,全国90%以上的泡菜都要靠进口。

就这样还好意思申遗?

你申请个棺材吧你!

越想越愤怒的赵秋,二话不说在留学僧的群里面发了好几条消息。

“赵秋:大家伙都看了《舌尖》了吗?”

“赵秋:我实在是忍不了!泡菜国就这b样好意思说自己是泡菜的发明者!”

“赵秋:连泡菜全部都要进口,好意思申遗!”

“丽丝:同意!一想到这几天班里面的那些人对我的冷嘲热讽我就气不打一出来!”

吞噬

“阿王:我也同意!!太过分了!”

“思葱:哼!一群小偷,回头我让我爸....”

“刘姐:我觉得我们需要联合起来!”

“帅书友:我去联系斧山的留学僧!”

“美读着:我去联系梨花女大的!”

......

看着群里面密密麻麻的消息。

大部分人都是义愤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