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3 章(1 / 1)

护国大将军 宁愿孤独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步卒,赴陇西卫协助守城,只需凭坚城固守,不需和西夏王野战。而松江卫另派提督人选,留十万人马驻守,让王将军带二十万人马征伐蒙辽。他有权让松江卫协助,却无权调动和指挥松江卫的兵马,这样做可好?”

“不妥不妥,这么做,王将军就太委屈了,让他做最艰难的事,却对他没有丝毫的信任,不妥。”

“以老夫看,让王将军坐镇上京,统筹安排指挥全局,任命曹显为松江卫提督,雁山卫的那些骄兵悍将,现在每日却无甚战事可打,委实可惜了。另调数万将士赴雁山卫,让卫晃尽快教导,把雁山卫那些虎贲一分为二,充实松江卫和陇西卫的边境。如何?”

“善,大善,房相所言极是。若果如王将军所想的那样,陇西卫甚危,而燕云十六州的却均是攻城硬仗,没有大郑虎贲的强攻,确实不太好打。”

“那就这样定了,吕相,这些日子你多辛苦些,标准件的全大郑实施。防范结党和禁止利用结党之理由诬陷同僚的事情,以及训诫昭告各地官府,责令户部、吏部、工部和刑部的主官,在他们所辖的范围内,下属各级官吏务必严守职责,做好自己的份内之事。”

“还有武举以及提倡民众练武强身之事,今后文武不得互相轻视,不得内斗之事等等。这些事,你多操心。老夫这几天就把主要精力,放到军改和太子的丧事上,防备蒙辽和西夏,是国之大事,万不可掉以轻心。另外,兵马的调动,老夫明日和皇上商议之后才能定。”

“属下明白。”

就这样,三个文官在房相的家里一番密议,大郑的许多大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要不王铮说大郑太重文轻武,所以才会导致国家极其富裕,但军事极其羸弱。

房相和吕进一辈子都是文官,陈琦虽说是兵部尚书,但他其实也是个文官,六部尚书都是文官出身。

在朝堂上,武将几乎没有发言权,武将只有在文官做出重大决策后,领兵出战打仗的权利。

提督认命,兵马调动,这么重要的大郑军事的问题,竟然在没有一个武将参与的情况下,就这么定了下来。

不得不说,这就是大郑体制的悲哀。

若没有王铮的坚持,大郑的未来,真不知道会走向何方?也许,那一个和大郑像极了的北宋的结局,的确就是大郑以后的结局。

161章 基本满意

王铮坐在家里什么都不知道,左相房炫普,右相吕进和兵部尚书陈琦,已经安排好了他的事情。

第二天,在房相进宫和皇上商议了一番后,数道圣旨就驰出了宫门,稍后不久,无数道公文,也分别从除了礼部外的五个部里急送而出。

礼部的所有官员,这几天正在忙着操办太子的丧事,明天就是太子下葬的日期,没空办别的事。

第一道圣旨,是军情驿站八百里加急速递松江卫,任命曹显为松江卫提督,督领松江卫一切军政事务。

曹显算是一步登天,总算不负王铮的一番精心培养。

和圣旨一起来的还有一封兵部的公文。

令曹显挑选十万精锐步卒,赴陇西卫戌守。余下的三十万人马,十万是松江卫的城池驻军。

另外二十万,不再回归原有各城池,就连戌守上京的那五个军,也暂时编入松江卫序列,统归曹显调遣。

令曹显整编那二十万人马,设五个集团军,每个集团军四万将士。

但那五个军的军司马,均是柱国将军衔,曹显一个柱国也不能再统领五个柱国,他们需回原驻军继续领兵。

至于让曹显带领那二十万人做什么,兵部的公文没说。

但公文里最后却说,松江卫有什么物资需要,比如云梯、撞车,火油罐等,让曹显尽管提,兵部有求必应。

云梯和撞车均是攻城器械,公文的内情不言而喻,关于燕云十六州,曹显你看着办吧!能打下来最好不过,真打不下来朝廷也不怪你。

边镇提督有军事自主权,只要提督和卫府主官,以及当地知府三人商量好了,打还是不打?怎么打?大打还是小打?均由边镇自己做主。

但不管怎么打,每次须得交给兵部方略备案,战后也得向兵部说明战况。紧急情况下,可以先打了再说,但战后还得补交。

第二份圣旨,是任命陈斌为陇西卫副督。令陈斌协助马闯马提督,守好了陇西卫,严防西夏王领军入境。

紧跟圣旨的,也有一份兵部的公文送出了皇城,快马直奔雁山卫,让韩庚把家眷送到上京居住,让他去松江卫赴任,协助曹显整军备战。

令雁山卫可从边军里,抽调三万精锐充实卫军,加上萧寒从外地抽调的四万兵马,还是八万之数。

令卫晃接到兵部的公文后,从雁山卫抽调三万兵马,即刻赴陇西卫驻守。

这样一来,陇西卫有一个敢战悍勇的上柱国马闯马提督,有了个高瞻远瞩心思细密,并且不缺谋略的柱国陈琦陈副督,还新增了十三万的驻军,军力大增,严防死守西夏的异动。

第三份圣旨,令程霸接替陈斌暂领大梁将军府主官。

第四份圣旨,令病愈后的原雁山卫提督萧寒,从内地各州县抽调十四万精锐,十万卫戌京师,四万调往雁山卫驻守,萧寒暂任卫戌军统领。

凡各地有大灾荒,朝廷为了避免灾民闹起事来不可收拾,均是招收适龄灾民入伍当兵。所以,大郑冗兵的苗头此时已经开始出现,现在并不缺兵员。

卫戌京师的五个军的军司马回归本军,原司马都尉赴松江卫接管那五个军,统归曹显指挥。

兵部的公文分赴各地,令各地的守备驻军,勤加操练不得懈怠,必须拉之能战,战则能胜。

兵部所属的所有作坊,加紧打造板甲、火爆箭、霹雳炮、神臂弓等兵甲战械。

房相亲下公文,令大梁将军府派兵保护洛阳镜坊,凡洛阳镜坊所产出之物,均由兵部出厂价购买,然后酌情销售。

防止望远镜指南针放大镜之类的军品外泄,落入异族之手。

户部公文频出,责令全大郑各州县尽快清点治内大库,除必须留下的钱粮外,其余尽速送到上京。统计人口数量,把适龄入伍的年轻男子登记造册。

吏部也是连出数道公文,传檄上京及各地大小官员,责令各地官吏严于律己善待百姓,尽忠职守报效皇上。否则必严惩不殆。

刑部也没闲着,一道公文传檄天下各州县。令各州县的刑部所属官员,务必保证治下匪盗之事绝迹,争取做到人人路不拾遗家家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