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2 章(1 / 1)

大明不可能这么富 肉猫小四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了大大的谴责。

所以搞得朱由校面对张嫣就好像见到了真朱由校似的。

“妾身见过陛下,陛下万福。”张嫣走到朱由校身前给他行了一个万福礼。

虽然张嫣走过来的适合面容平静就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的样子,但是看着她的眼神却能感觉的道到她的心里却是不那么平静。

她看向朱由校的眼神,带着闪烁的泪光,嘴唇微微的颤抖,好像想说什么却又继续憋在心里的模样,修长如玉的手指想要伸出,但是伸到半截她又缩了回去。

好像摸摸陛下的脸庞,好像有些黑了又有些瘦了,也好像精壮了一些,就好像换了一个人儿似的,但是他始终是臣妾的陛下。

不知陛下在边关受了多少苦,臣妾心里真的好疼。

不知不觉,一滴泪水顺着白皙的脸庞流下。

“皇后,朕.......朕不知道皇后来此,真是有些惭愧啊.......惭愧........”朱由校摸了摸自己的鼻子觉得气氛有些尴尬啊。

“是臣妾不好臣妾打扰到了陛下处理朝政。”张嫣吸了吸发酸的鼻子,陛下乃是天子自然不能把心落在儿女情长之上,自己身为皇后理应为陛下着想,又怎么可以扰乱陛下的心呢。

所以张嫣收住了自己的表情,收回了小儿女态,重新的摆出了一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皇后,凤仪天下的模样。

“陛下昨夜在何处?”张嫣问道。

皇上的行踪可是可是大事,昨夜皇上不在御书房,而且连身边的太监都留下了,这说明里面有大事情。

张嫣可是一个聪慧的女子,她明白此事绝对不能声张,所以他选择了在御书房里面等着,还不允许人去找,也算是给朱由校打了一个掩护。

“这个.........”朱由校有些支支吾吾的,他难倒说自己出宫去给大军送给养去了?绝对不能说的呀。

赶紧的想一个理由,还得是无懈可击的,朕槽的,没准备啊,谁成想一直都没来这乾清宫的皇后今天来了。

真是那个啥啊..........

“陛下您编好了吗?”张嫣突然的问了一句。

“等一下等一下,马上马上.......”朱由校囧了。

“那个,朕可没编,也没骗皇后的意思,只是这........朕去给你准备礼物去了!”朱由校突然福灵心至想到了一个好说法。

“礼物?”张嫣有些不解,眼神莫名其妙的看着朱由校,意思很明显,陛下您就是编也得找一个适当的由头啊,这个是什么理由,什么礼物值得你出宫?

“对啊,皇后你不知道啊,朕这些日子在边关过的可是一个苦啊,吃不下穿不暖,天天都在打仗,那是血流成河啊。”朱由校一脸苦逼的给张嫣描述着。

朱由校的描述让张嫣不由自主的开始揪心了起来,想着皇上在边关吃的苦,顿时把什么凤仪天下都抛到了脑后。

心里只剩下了,为什么臣妾不能为陛下受苦,陛下为了国事天下苍生真的受苦了。

“所以朕当时唯一的思念都是皇后了,想着朕一定要回来再见皇后一眼,这不朕回来了,可是边关什么都没有,朕想着给你带一件小小的礼物都没有,所以朕听闻宫外有一件宝贝,不知为何朕一心只想为皇后取来,朕........”朱由校说道感情深处,竟无语凝噎。

“陛下您不要在说了,是臣妾的不好,臣妾不应该让陛下如此对待,臣妾能得陛下心里挂念便是死而无憾了。”张嫣说着便泪水涌出。

“皇后,你看朕为你寻得这宝物。”朱由校从怀里掏出一串钻石项链,项链是铂金做的上面镶嵌着一百零八颗水钻,下面是九颗九克拉的粉钻,这项链拿出来简直是光彩夺目。

就算还是张嫣也没见过如此的珠宝,一下子吸引了过去。

如此珠宝她平生仅见。

朱由校嘴角露出一丝笑容,果然女生在这亮晶晶的珠宝下都会迷失,上到皇后下到小朋友都是如此,古人诚不欺我。

第二百七十五章朕欲改税制

送走了皇后,朱由校觉得心里轻松了好多。

想起张嫣临走的时候看向自己的眼神,朱由校明白她是个明白人,知道什么东西能问什么东西不能问。

叹!有妻如此夫复何求啊。

若是后世自己也能找到一个如此为自己着想的女人,还穿越个鬼啊,老婆孩子热炕头多好,来这里天天担惊受怕的,唯恐哪天变成煤山上那颗歪脖子树上挂坠。

不过还好自己偶像剧啥的看多了,懂得一点哄女生的手段,送礼物再说一些甜言蜜语,上到皇后下到小盆友统统拿下。

“小猴子!”朱由校叫道。

“奴婢在。”小猴子摸了一把汗,心想今天的事情算是过去了,真是吓死奴婢了。

“召集内阁还有六部尚书议政。”朱由校说道。

“遵旨!”小猴子连忙转身准备出去召集大臣,但是朱由校突然想到一个事情。

“小猴子,承天门外面的人走了吗?”朱由校想着晚上那么冷,那些人应该不舍得这么冻着自己吧。

“奴婢不知.......”小猴子也很是无奈他啊,他一只就在这里等着,皇后不发话他也出不去,谁知道那些走没走啊。

“不管他们,先找内阁还有六部尚书过来吧。”朱由校点点头,外面的人在那里闹着也好,正好这个时候提出京畿地区税务收归内帑,也没人在那里乱“开炮”了不是。

趁着召集大臣时间,朱由校在脑子里开始了构想京畿地区税务改革的可行性,想必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阻力肯定是有的,但是倒也没推行全国那么大。

所以朱由校先把内阁还有六位尚书给叫了过来,把他们给稳住了,那么就没什么了,这件事就成功大半。

如何改这个可是一个大问题,京畿地区达官贵人众多,也是大明经济最为繁华的地方,全国各地的商品排成排的往京城运,都是给谁的?普通百姓怎么能用得到这好东西,全是给拿下豪门大族还有达

官贵人啊。

朱由校这么一搞直接就影响到了他们的利益,你说他们会不会反对,这个不用想就知道了。

六部之中谁会支持自己?

朱由校在纸上写下了两个名字,工部尚书徐光启,还有户部尚书郭允厚。

工部尚书徐光启这个其实没什么好说的,朱由校一下子把他破格提拔到了工部尚书,从侍郎到尚书跟坐火箭似的,他现在的根基就是皇上,除了支持皇上他没得选择。

为什么朱由校又信心得到郭允厚的支持呢,人家是户部尚书收税的事情就是人的事情,把这京畿地区的税务给收到了内廷,岂不是断了户部的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