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34 章(1 / 1)

寒门状元 天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想让沈之厚早些看清楚朝廷形势,不要一意孤行!他到底太年轻,跟陛下一样,需要岁月去积淀,不然他还以为什么事都要顺着他的心意,如此他能真正成长起来,堪当大用吗?”

  杨一清道:“那谢老,户部调拨的款项,就这么一直拖着?现在新城建造亏空巨大,若不赶紧把钱划拨过去,只会让窟窿愈发增大,很可能会造成极大的乱子……”

  谢迁摆摆手,显得有几分不耐烦:“所有事情都在老夫掌控下,沈之厚那边暂且不缺这点银子。对鞑靼之战何等艰难,他都能独自完成,要建造一座城池又何尝是难事?他提出要建造城池,就该想到朝廷不可能完全答应他的请求,人力物力方面他该早有准备。”

  “那可是近两百万两银子……”杨一清不太能赞同谢迁的说法。

  谢迁微微摇头道:“莫说是两百万两银子,就算是千万两银子又如何?他可是守着佛郎机人的金山银山,之前不是说他已跟佛郎机人打过照面?他想要银子,只管从那边取便是了……”

  杨一清道:“但要交换到银子,始终要有足够的货物。”

  按照杨一清的想法,就算是佛郎机人手上有银子,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不能说把佛郎机人的银子直接据为己有便可,双方要进行贸易,之前沈溪牵头让朝廷跟佛郎机人做买卖,朝廷是赚到了银子,货物方面却是朝廷发动地方筹集齐全的。

  现在是沈溪单独跟佛郎机人谈买卖,无法获得朝廷支持,货物方面不可能会满足佛郎机人的所有需求,对方凭什么把银子白白送给沈溪?

  “或许在之厚眼里,这些都不成问题。”

  谢迁道,“你对他还是不够了解,以老夫想来,之厚现在已有全盘对策,在陛下南下到他造出的新城前,他会自行将问题解决。至于户部……还是多准备些银子,以备不时之需,如此盛世才有希望!”

  杨一清听到后一阵无语,心想:“银子留在府库,拒绝给沈之厚,这不明摆着为难人么?如此还堂而皇之说是给沈之厚历练的机会,谢阁老行事太过狭隘。只因沈之厚是他一手提拔起来而现在陛下宠幸又远在他之上,他看不过眼?”

  这边谢迁自我感觉良好,却不知已被杨一清轻视,这也跟谢迁的施政能力愈发受到质疑有关。

  偏偏喜欢空谈的谢迁喜欢左右朝中事务,反而是被他弹压得很厉害的沈溪一直在做实事,如此还令民间对沈溪多有非议,了解真相的人自然会替沈溪不值。

第二四九五章 滚滚财源

  谢迁压住内阁不给沈溪调拨银子,一心南下巡视新城的朱厚照其实不太清楚。若是他知情的话,定会把杨一清叫到身边指着鼻子骂上一通。

  谢迁弹压户部不准划拨钱粮的同时,张苑也有意避开跟皇帝提及这件事,而沈溪给朝廷的奏疏中,对此事也是一笔带过,作为皇帝朱厚照不会留意这种“小事”。

  最着急之人,还真就是杨一清,除此之外,兵部右侍郎王守仁也很关心这个问题。不过二人在朝中的话语权始终不及谢迁和张苑,在一些事上他们无法完全按照自己心意行事,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张苑心里有一把算盘,之前他曾派人去跟杨一清提过这件事,杨一清承受的压力基本上来自于张苑。

  不过因杨一清受制于谢迁,对此张苑也没什么好办法,他不想跟谢迁直接撕破脸皮,再者沈溪造城,张苑心怀鬼胎,不太想沈溪早些完成差事回京。

  既让沈溪建造城池,又不能让其早些完工回来,就只能有意无意地制造麻烦,从沈溪的建造经费上做文章。

  表面上张苑还要不遗余力为沈溪的事奔波忙碌,在朝廷各相关衙门活动,其实却只是敷衍了事,虽然屡屡派人跟户部打招呼,但户部那边没动静,他也没有后续动作。

  不过当李荣将自己调查到的,有关户部拖欠沈溪的款项告知张苑时,张苑还是吓了一大跳。

  “大概有一百八十万两银子……”李荣言之凿凿。

  张苑惊讶地问道:“不是说只拖欠五十万两么?怎么闹出这么大笔数字来?”

  李荣道:“除了之前承诺的造船用的一百万两银子,还有后来陛下答应调拨的一百万两建造新城和支应军费的银子,均被克扣,户部以要以地方调拨为主为由,并未将银两和物资调划相关帐上……沈大人到江南后,柚木、杉木基本都是靠江南、江北和湖广等处调运,户部甚至连承运银两都没支付……”

  李荣调查得非常仔细,张苑看到后触目惊心。

  本来张苑不想帮沈溪太多,最好沈溪在江南建城出现问题,然后写信央求他,他才会顺水推舟做事。对他来说,沈溪永远留在南方才好,这样就没人跟他争夺正德皇帝的宠信。

  最后李荣进行总结:“户部多半是受内阁挟制,听说最近杨尚书到处走动,有意为此事转圜,不过看起来有人坚决不松口,到如今户部都未有拨款迹象。不过陛下即将南下,若是陛下知道此事的话,后果不堪设想……要知道其实只需沈尚书一纸密函便可将事情捅破……这层窗户纸太薄了,就算没人拆穿,陛下去了江南也会查知隐情……”

  张苑打量李荣:“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李荣道:“张公公,咱最好站在沈大人一边……沈大人跟谢阁老出现纷争,最后得胜那位一定会是沈大人……若现在咱都不明确站队的话,回头沈大人反应过来……可能会赶尽杀绝!”

  尽管李荣的提议很诚恳,却不能得到张苑的认同,便在于张苑自视甚高,笃定沈溪不会拿他这个有着血缘关系的亲叔叔怎么样。而且,张苑从来没把李荣当作自己人,如此一来李荣的话也不可能会为他信任和采纳。

  张苑依然没打算帮沈溪筹措银两,不过他还是留了心思,得到这些消息,至少在皇帝问及时能对答如流,表现出他对江南建城的事很关心,但可惜的是内阁不听话,他也无可奈何,到时候可以把自己撇得干干净净。

  身处江南之地的沈溪,正一步步解决资金难题。

  如同谢迁猜想的那般,沈溪从一开始便知道朝廷是不可能将足够钱粮物资调拨到位帮助他建造新城,所以老早便盘算好步步为营的建城计划。

  “先把城池大致轮廓确定,然后建造工厂企业,尽快投产,到此时建造费用出现亏空,可以试着吸引百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