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60 章(1 / 1)

寒门状元 天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先发现危险,只要危险来临前被我们察觉,可以通过一些方式告知朱公子,及时避险才是最好的选择,而非主动现身让人怀疑!”

  ……

  ……

  居庸关,沈溪寓所,深夜又有客人造访。

  这次来的人,是陆完。

  陆完到来后没有先寒暄一番预热,而是直接将来意说明:“刚得知消息,说朝中有人参劾之厚,我这边特地来跟你说一声,让你有个思想准备。”

  “哦。”

  沈溪没有感觉丝毫意外,好像自己被弹劾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陆完微微一笑:“你不想知道是何人?”

  沈溪道:“谁都一样,反正没人参劾我反而觉得不习惯……陆侍郎以为呢?”

  “呵呵。”

  陆完打量沈溪,脸上露出笑容,“其实之厚,你这年岁是我儿孙辈,但偏偏你官职还在我之上,做事的能力和为人处世的态度也非常老成,让人看不出你心中所想。参劾你的人,乃是兵科给事中艾洪,此番他背后是否有人推波助澜尚且不知,但这节骨眼儿上,听说朝野上下都在议论。”

  沈溪微微点头,未就此事发表意见。

  陆完又道:“不过在陛下回来前,任何参劾都只是走个过场,以你现在的情况就算再多人参劾,功勋也不会因此埋没,不过他弹劾的内容你也该留意一下,非常时期都想是否会发生内乱,他们对你参劾,恰恰是你最应提防戒备之处!”

  说着,陆完从怀里拿出一份东西,沈溪接过一看,原来是艾洪弹劾他的奏疏的摹本。

  沈溪心想:“这哪里是参劾我,分明是以这种方式对我发出警告,你陆完说不知道是否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恐怕这些正是你们这些文官担心的事情,怕我趁着陛下不在的时候擅权,甚至造反吧?”

  沈溪转念又一想:“你陆完平时都很恭敬,以下级的身份跟我相见,朝堂上的规矩你最明白不过,现在却私下里以长辈的身份跟我说话,无非是想试探我的态度。这又何必呢?”

  “之厚,你可有看完?”

  陆完见沈溪盯着内容,半天没反应,不由问了一句。

  沈溪抬起头打量陆完,随手将奏疏摹本折起来放到一边,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都是些捕风捉影的事情,若这都要回应的话,那我每天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陆完不由苦笑。

  沈溪道:“其实陆侍郎前来,让我了解京城发生的事情,让我留意一下总归是好意。这几天我尽可能不问政事,免得有人说三道四。我已去信蔚州,请示陛下将居庸关兵马调回京师,而我则打算亲自去找寻陛下。”

  “啊?”

  陆完对沈溪说的事情完全没有预料到。

  沈溪漫不经心道:“出征草原已结束,本想回京城过几天安生日子,谁知陛下会半途出游?莫要以为我这边老早知道消息而不去阻拦,而是发现情况后紧忙派人找寻,这才得悉具体事项。”

  “陛下遭遇危险,又不能随便劝阻,到底只有陛下亲近之人才有资格劝谏,派去的人到现在还没消息,不出意外应是觐见遇阻,若我不出面的话,旁人更会说三道四,不如去一趟蔚州,就当躲个耳根清静吧!”

第二二九九章 特殊的合作

  陆完从沈溪处离开,回到关城驿馆他所住的房间。

  王敞早已在此等候多时。

  夜色已深,王敞有些犯困,坐在竹椅上打盹儿,昏黄的烛光照耀下,连陆完回来他都没留意。

  “怎么才回来?”

  听到桌椅挪动的声音,王敞蓦然睁开眼,看到陆完已坐在旁边的椅子上,正在倒茶喝,不由开口问道。

  陆完笑着道:“跟之厚将朝中的事情说了说,又闲话了下家常,所以回来迟了。”

  王敞释然地点点头:“你们能聊到一起是好事嘛……他怎么说?”

  陆完将沈溪所说大致跟王敞讲述一遍,最后说到沈溪为了躲清静,准备去蔚州劝说朱厚照回京的决定,让王敞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

  “什么,之厚说他要去蔚州?这算怎么回事?”王敞神色凝重,叹息道,“现在朝野上下非议声很多,若之厚离开居庸关的话,怕会遭致御史言官猛烈的弹劾……谁都知道他在宣府藏有奇兵,一旦举兵叛乱,则大明危矣!一动不如一静,我要是他,就选择留下来,看看陛下那边是什么境况,然后再决定自己的行止……你说呢?”

  王敞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然后用求证的目光看向陆完。

  陆完苦笑道:“之厚若真有心作乱,便不会主动把精兵强将留在宣府,而且真要叛乱的话,大军返回居庸关的路上动手的时机最好,当时只有他知道陛下行踪,而军中上下对他又没有防备,居庸关守将更是他的人,可以说很容易便带兵进逼京畿,不可能到现在才动手。”

  “另外,此番之厚说他想去蔚州,躲避朝野非议,其实很好理解。陛下刚刚失踪,便有言官参劾他,加上京城有人处处针对,散播流言并推波助澜,把舆论造得很大,他留在这边非常尴尬。”

  “一直以来,之厚都是靠陛下对他的袒护,才能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位置,甚至跟谢阁老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言语间,陆完对沈溪的态度非常客观和理解,完全体现了一个长者对后辈的关切。

  王敞略微沉思后,点头道:“若之厚真要去蔚州迎圣驾,倒也算是好事,朝中除了他外有谁了解陛下的秉性?听说谢于乔那边再有十天半月便会赶到居庸关,怕是谢于乔也想让之厚去迎驾。以后这对老少……少不得在朝堂上有所争执。”

  陆完淡淡一笑,问道:“他们真的会争执吗?”

  一句话便让王敞陷入到一种迷茫的状态,思索半晌后找不到答案。

  陆完继续道:“早在对草原用兵前,该争的便已争过,结果如何人尽皆知,战事结束后也是之厚提请陛下下旨,让谢阁老早日回京。现在的态势,怕是谢阁老会将之厚当作接班人培养。好在之厚还年轻,双亲健在……”

  说到这里陆完就顿住了,不过潜在的意思很明显,双亲健在意味着回头不管父母中哪一个去世,沈溪都只能回乡守制,三年时间朝廷或许会出现转机,沈溪就算一定时间内执掌大权也不能做到完全顺风顺水,中间有很多细节可以操作。

  王敞摇头:“接班倒未必,我看谢于乔一直把之厚当作部堂来培养,基本上杜绝了之厚进入内阁的途径,不入阁的部堂始终没有大学士的权柄,怕就怕陛下……很多时候,陛下一意孤行惯了!”

  陆完闻言,陷入沉思中,房间内一片安静。

  ……

  ……

  关于沈溪回京城后的定位,不是王敞和陆完能分析